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7-25 09:05:23
① 同济大学的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怎么样以后到德国去留学的机会大不大
继续等等看
或者去他们学校的BBs看看吧
② 同济的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和汽车学院是什么关系
兄弟学院的关系。。。。
③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这个学院在同济是一个很低调的学院,不过这个专业是很有潜力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将建设轨道交通,还有高速铁路也将大规模发展,可以说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如果你今后愿意去外省市(相对于上海等这种超级大城市)工作的话,就业会比较容易,在大城市的话就业也不会差,因为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太快,今后一定会发现问题,也是需要这种人才的。以后的就业主要是去设计院、铁道部、建设单位,会比较苦,男生有优势。还有就是学这个转业的话要做好考研的准备,本科生要找到对口的好工作有点难。最后就是物理尤其是力学好的话有优势。。。
④ 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生院有几个专业
同济大学交通抄运输工程学院目前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如下:
博士点: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于1998年6月授权为博士点,下设4个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于1986年7月授于博士学位授权,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于1998年6月授于博士学位授权。
硕士点: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4个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于1981年11月授于硕士学位授权,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点于1990年10月授于硕士学位授权,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于1998年6月授于硕士学位授权。
⑤ 同济大学不是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学院嘛,为何在汽车学院里设立机车车辆的研究方向呢这不是分错类了吗。是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学院 是研究城市轨道的合理性,设计新的交通方向
汽车学院 才是真正的研究 汽车的性能,实打实的和汽车相关
希望能帮到你
⑥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生导师简介
谢维达,男,194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2月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机车电传动专业,获工学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机车车辆的计算机控制、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历任: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副系主任,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助理,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铁道部技鉴字[1996]第043号 获奖证书号: 97147-7);
上海市育才奖 , 1999年
铁道部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8年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国产化与创新研究专项子项目-“车辆测速定位技术研究”,2002~2003年 ;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题子项目-“网络、总线、通信协议的前期研究”,2001~2002年 ;
3.电力机车微机控制检测系统 1996年铁道部科技司鉴定 ,1997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铁道部技鉴字[1996]第043号
4.高速试验列车控制诊断信息通信网络规范 (规范起草人) 铁道部科技司,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办公室 1996年4月
3.高速试验列车控制诊断系统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No.95-411-01-04),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95J09)
4.高速列车车厢通信网络的预研究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No.95J08)
5.200km/h电动车组(先锋号)控制系统,包括:辅助系统控制单元ACU的研制和车门及轴温控制单元XDU的研制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No 97-417-02-07)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6.列车控制网络TCN标准的研究 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基金
7.CAN总线在机车(动车)上的应用研究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8.上海地铁车辆SIBAS16和SIBAS32系统分析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
著作: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系统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3.2
发表的主要论文:
高速列车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 铁道学报 1997 11
内燃交流传动机车控制系统方案探讨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对我国列车微机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些思考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冗余技术在高速列车通信网中的应用 交通与计算机 1998 第6期
列车司机台显示器的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交通与计算机
1999第5期第17卷
CAN总线在列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机车电传动 1999 第2期
200KM/H电动车组车载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智能型列车总线ARCNET通信网卡的研究, 机车电传动1997 第6期
绞线式列车总线网络节点原型的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1
第4卷 第3期
城市地铁与轻轨列车的微机控制系统 电力机车技术 2001
第24卷 第3期
ARCNET通信网重复器的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第8期
绞线式列车总线原型节点的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第8期
异步电动机泵控软起动器的软停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2001.6
现场总线与列车控制网络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
应用模糊算法实现列车防滑行的检测与控制 交通与计算机,2002.2www
吴萌岭,1959年11月出生于云南大理;82年2月进校接受本科教育,已取得的最高学位为硕士,目前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7月评为副教授,2002年6月评为教授。
常年从事机车车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轨道车辆制动与安全技术。几年来先后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并多次承担了《车辆制动》等4门本科生课程和《制动新技术》等3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获奖人);1998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获奖人)。
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十几项国家、铁道部和上海市的科研攻关项目。其中由本人主持完成的国家95科研攻关项目“200km/h电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制”,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高速列车的研制和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中,先后合作编写了《城市轨道车辆结构与设计》等两部著作和《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研究与试验》等共十几篇论文。
1998年曾被推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⑦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的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储志刚
院长 韩斌
党委副书记 李晓龙
副院长 罗雁云
副院长 陆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