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换了新手机,前两天准备下载一个滴滴打车软件,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忽然想起来,滴滴打车app由于涉嫌网络信息安全,早已经下架了。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经过长达一年的网络完全审查,目前已经查实,滴滴因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领到了巨额罚单,罚款金额高达80.26亿元,同时两名责任人员各自罚款100万元

不用说,这绝对是当下最大的瓜,够吃瓜群众吃一阵子的。

其实滴滴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漩涡之中。且不说国信办一直在调查取证,就是很多互联网大V也是紧纠不放,对滴滴过往的种种可疑行为进行刨析曝光,好不热闹。

从滴滴被审查的那天起,我们就知道这张罚单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只不过罚款金额如此之巨,多少还是出乎人们的意料。这说明,滴滴问题的严重性,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国信办相关人员在记者会上证实,滴滴公司总共涉及16项违规事实。我们看到这些违规事实,对于使用过滴滴打车软件的人,以及那些滴滴司机来说,应该感同身受。

对于打车的消费者而言,职业信息、家庭住址以及单位住址、常住信息、出差及旅游信息、电话信息等这些常见信息,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采集。

如果只是简单的运营需求,采集这些信息也无可厚非,或者说我们在打车的时候,也会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但是年龄、所从事职业以及亲情关系等信息,和打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采集,就属于过度采集。而且有些信息非常敏感,比如人脸识别信息,身份证信息,居住地址信息等,属于个人极为隐私的信息。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如果把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并且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人物画像,甚至用作他用的话,性质就非常恶劣了。尤其是人脸识别等生物学信息,如果被别有用心者获取,后果更是不堪想象。

令人不解的是,滴滴公司还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应用列表信息等个人信息。以及19项不能说明处理目的的用户信息。既然没有明确的目的,收集这些信息干什么呢?细思极恐。

除了消费者之外,滴滴平台司机的信息也存在过度采集的现象。比如收集司机的学历信息,明文存储司机的身份证信息。

以上所述,滴滴18项违规事实,共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数量非常巨大,情节非常严重,领到80多亿的罚单也就不冤了。

如果说只是以上所列事实,滴滴公司还不足以被如此重罚。让国信办更加不能容忍的是,滴滴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且和监管部门对着干,阳奉阴违,玩捉迷藏的游戏。之前有大V质疑滴滴的数据安全问题,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也是产出大量信息的时代。这些信息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通过技术分析挖掘,就成了值钱的信息。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在大数据目前毫无隐私可言,就好像随时都在摄像头之下。如果这些数据被非法利用,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

所以,信息安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要解决的首要矛盾,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重要。

其实不只是滴滴,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存在过度采集用户数据的灰色地带,而滴滴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领到巨额罚单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