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如何,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专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03 07:36:44
Ⅰ 台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的规划目标
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如下:
(1)建立台州市城市公共客运骨干系统,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引导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2)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引导城市新区及都市区空间有序发展,促进市域空间布局结构有效形成。
(3)合理衔接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与国家干线铁路、甬台温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台州市在长三角大城市连绵区的地位,促进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
(4)台州市居民乘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目标为:
1、从台州市区三个组团中心到城市核心区的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从市域城镇密集区温岭中心区、临海中心区、临海东部滨海新城副中心到台州市核心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3、从市域城镇密集区主要组团中心到国家干线铁路、甬台温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等区域交通枢纽的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4、 市域城镇密集区范围内任意两点的出行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本次规划远期为2020年,远景规划期限暂定2050年,按照城市远景发展规划(或设想)确定的市域城镇密集区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及其人口发展规模为基础,作为远景线网规划的控制条件。
本次规划范围为市域城镇群功能区域划分的中心区范围,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和临海市,土地面积4543平方公里,远期建设用地规划约460平方公里。
Ⅱ 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发展的关系
我国城市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2000年则达到3.88亿,已经超过了总人口数的30%,到2010年或稍后一些年份,预计将达到6.5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50%左右[1];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增长迅速,到2000年,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发展到37个,其中超过200万的超大城市就有14个;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得交通出行总量剧增;随着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将出现大量新的长距离的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服务范围和能力。因此,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首要任务是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选择合理的主导交通工具,也就是,在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与城市发展、居民出行需求相适应的,影响城市规模、形态、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的,并代表交通技术发展水平的交通工具。 在当今的城市市区里,汽车由于受到道路条件的限制,平均行使速度提高的潜力不大,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堵塞的日益严重。而轨道交通,一般都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决定轨道交通的设计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因素主要是本身的构造速度、站间距离和线路条件等。显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轨道交通的技术将不断完善,轨道交通也将逐步发展为安全、可靠、快捷、低污染的对小汽车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交通方式,特别是在速度上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高速公路上小汽车,也就是说轨道交通具有发展为主导交通工具的条件。 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一方面,城市进一步的发展需要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卫星城镇的发展以及在中心城市发展到城镇群、城市发展到其高级阶段城市带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速度快、容量大、安全、准时等优点,在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中起到巨大作用。中心城市对周围的辐射作用得到强化,维持中心区城的活力,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发展,都得益于轨道交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以汽车为主的国家,交通政策开始向公共交通转变,重新建设发展轨道交通的原因之一。另外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世界大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给城市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城市迫切需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以满足大城市的交通需求。单一的常规公共交通,由于受机动车过度发展的影响,车速下降,服务质量下降,不适应长距离、大客流量的运输任务,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轨道交通这种大运量的交通方式来解决人们的交通出行要求;轨道交通的发展又可以反作用于城市发展,更进一步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引导城市向大规模、高人口密度、低能耗、占地少的方向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决定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城市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重要。因此,轨道交通发展固然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归根结底,这种发展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与之适应,同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一致,可以说,科技就是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发展的原动力。
Ⅲ 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
首先,轨道交通不仅要服务于现阶段的城市发展,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轨道交通规划可以在城市拓展之前预测城市的发展方向,引导城市的建设
其次,轨道交通走廊的选择应该在客流需求最大 服务范围最广泛的地区,需要进行相关调研和分析,而不是随意的画一条线即可
再次,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有部分,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引导建设,服务客流与引导发展兼顾,而不是盲目的投资建设。
个人理解,不做标准答案
Ⅳ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要性有哪些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现有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投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
(4)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专题研究扩展阅读:
加强对城轨交通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综合协调、相互衔接、融合发展,必然会涉及法律层面的衔接配合。有必要通过立法规范城轨交通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对接原则。
其中应该包括:规范城轨交通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的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市内外疏密有别、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城轨交通与民航、市内公交和长途客运、水运的有机融合,助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水平。明确城轨交通与邮电、电力、消防、人防、地下管网等相关行业的对接原则,避免重复投资与浪费。
Ⅳ 请撰文剖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准点、低污染、不与传统道路交通抢占线路等特点,因此在大城市交通规划中受到欢迎,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如今已有部分线路通车运营。对这些线路进行影响后评价,可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利用发挥轨道交通有利影响,避免或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本文回顾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在调查研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包括城市形态和结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城市人口迁移、振动与噪声环境影响、城市空气质量以及城市景观影响等多个方面。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后评价方法体系,包括遥感和GIS技术方法、资料统计分析、现场监测调查、公众参与以及景观评价方法。结合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后评价的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建议。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在上海市城市西南由地铁一号线引导的城市轴向扩展比较明显,这一地区的城区扩散先于上海市其他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住宅空间分布,形成了莘庄带状区域,带动了沿线的社会经济发展;(2)通达市郊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改善了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带动了沿线住宅区的开发,部分市民选择城市郊区作为居住地,城市轨道交通因此影响到城市人口迁移;(3)轨道交通所引起的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公人员以及学校教师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现场监测值有所超标,而列车运行时的振动影响则相对较小;(4)相对于旧线路,轨道交通明珠线的建设有利于城市景观的改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明珠线在结构造型以及与周围景致的协调性上还需改善;(5)轨道交通的运营,替代部分城市机动车辆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换乘场站局部区域,由于集聚的人流、车流,局部地区空气污染加重,污染物来源主要是该地区集聚的机动车尾气排放。
Ⅵ 如何理解轨道交通对城市格局的引导作用
作用:
1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版大,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非常权重要的方面.
2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污染、节土地资源和能源的重要手段,
4对增强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位: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对城市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推动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是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曾今参加政府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座谈会给出的讲解
Ⅶ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
随着多个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已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根据现有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出行分担率要比“十一五”末明显提高,并鼓励有条件的大城市发展高效铁路。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新增长点。随着中国轨道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研究显示: 2009-2013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4.23%。2013年,为2408公里,同比增长17.01%。
且单条线路的平均长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27.76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29.83公里。2013年,平均线路长度为29.73公里,较上年有所下降。前瞻产业研究院轨道交通行业报告分析显示: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设占主导地位。
2010-2013年,我国地铁运营里程逐年增长,占城轨交通的比重有所提升。2013年,地铁运营里程为2050公里,占城轨交通的比重达到85.13%。在客运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市场份额也有所上升。
2009-2013年,我国城市客运量中,公交客运量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市场份额始终在60%以上。出租车客运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3年为31.32%,但下降幅度较小。而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占比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达到8.51%,但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城市客运轮渡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且逐年下降,2013年仅为0.08%。
Ⅷ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如何
轨道交通度专业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市地下铁道、轻轨及大型厂矿企业的轨道交通运知输部门,从事轨道运输基层部门的运输设备操作、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
选择学校建议你还是到学校去亲自看看
Ⅸ 如何通过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来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有序地扩展
如何通过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来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有序地扩展。
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通过 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引导城市发展不断有序地扩展。
在实施上可以通过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沿着城市规划的路径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 沿线的土地开发与轨道 交通的建设整合在一起, 使大多数公共建筑和高密度的住宅区集中在轨道交通车 站周围, 这样新城的居民能够方便地利用轨道交通出行,也方便进一步扩展时对 该地区的整合。
同时, 在中心城区, 公交系统与完善的行人和自行车设施相结合, 共同维持并加强中心城区的交通功能。
有以下实施方法来实现城市空间合理有序地扩展:
一、 长期规划引导城市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 长期的发展规划, 并且要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去保障这个规划顺利实施。有着合理 长远的城市规划方向才能使得该区域的发展规划能够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保证 了其长远期规划最终能够得到落实。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形态构建: 通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来支 撑区域长远期的城市规划体系, 轨道交通系统支撑沿线以及各个站点形成城市发 展的交通走廊, 从中心城区向外放射出去。 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形成整合的优势, 从而改变整个区域的用地形态和居民出行特征,从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 交通来引导, 也可以实现城市新开发区域与市中心之间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相 连接,方便地解决了新区到中心城区的出行便捷。
三、 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系统相配合: 有效地将公共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土地 利用开发相结合, 公交系统要能够方便有效地服务于沿线地区,而沿线土地开发 的同时也为公共交通创造了足够的客源。为了便捷各区域居民的出行,要求建筑 要全部集中在公交车站附近, 同时应刺激站点周边的商业发展。在新城的用地开 发上重视就业与居住的平衡,并主要环绕轨道交通车站进行。
四、 不同交通方式间的高度整合: 在实施以公共交通来引导城市扩展的模式 时, 不仅要重视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还要将不同交通方式进行面向公 共交通的有机整合。 各种交通方式都不是孤立,它们都属于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 一个部分, 要想有利地保证成功地实施,就要通过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整合以此 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