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一号线谁造的,上海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

发布时间:2025-08-08 11:07:56

⑴ 德国人修的上海地铁一号线为什么节能环保

看到又是德国迷信我就呵呵了,回详见答http://www.hu.com/question/31395348

⑵ 上海1号地铁修建经费

首先,上海地铁一号线不是德国人造的,是上海人自己投资,自己造的,只不过借助回了包括德答国在内的部分国外贷款。
上海地铁一号线,工程投资约57.44亿元。由上海市政府投资,一号线建成后整体投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集团)。一号线的车辆和售检票系统资产再由申通集团注入上市公司申通地铁。
上海地铁一号线国外融资情况:联邦德国政府贷款4.6亿马克,法国混合贷款1.32亿法郎,美国政府赠款与商业贷款2318万美圆。

地铁二号线,工程投资111.58亿。采用了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体制,并积极利用国外优惠贷款(约8亿美圆外汇)。项目建成后城投公司将其投资入股申通集团,沿线各区投资由申通集团回购。
外资(上海政府借还)约1/3,主要用于购置车辆、控制设备,沿线区政府约1/3,主要用于前期及车站建设;城投公司约1/3,主要用于区间隧道和车辆段建设。

⑶ 上海地铁一号线谁造的

制造商:德国西门子公司
设计时速:80km/h
车辆编成:6节编组(A+B+C+B+C+A)(现陆续改为8节编组)
车厢:长23.54米,宽3米,定员310人
制造年代:1992年-1994年
电机传动方式:直流传动(现陆续改为交流传动)车辆总数:16列(编号101—116)设计寿命:30年备注:2004年,102号列车中编号为9的C车(不带受电弓的动车)受损报废。2007年,株洲电力机车为该车重新建造一节C车(编号仍为9,但与原车不完全一样),并对全车进行改造,包括把列车的直流牵引电机更换为JD118A型交流牵引电机,及安装牵引逆变器。2007年9月,102号列车重新投入运营,车型代号为DC01A。[2]2008年,在成功修复102号列车并将其“直改交”以后,上海地铁又向株洲电力机车订购了34节新车厢,计划将剩余15列DC01型列车全部实施“直改交”,同时扩编为8节编组。新订购的车厢中30节用于101,103-116的“直改交”并扩编为8节编组,其中111-113、115、116保留车头车尾,中间加入新车厢,车型代号DC01C,原动车每两节一组插入101、103-110、114进行直改交并自扩编,代号DC01B,2节用于102扩编为8节编组,另2节原计划用于扩编AC01六改八过程中剩余的一列AC01车——117号。按原计划,扩编后117的代号为AC01C。截止2010年2月,除102号,101-116号均已改造完成上线,部分列车报站语音和关门蜂鸣声也已改为新版本。

⑷ 上海地铁车厢谁造的

上海地复铁1号线第一代车[SIEMENS DC],德国制西门子制造,电磁控制。
上海地铁1号线第二代车[SIEMENS AC],与第一代车一样是德国西门子制造,与2号线是同样的设计。GTO-VVVF控制。
上海地铁1号线第三代车。制造商是加拿大的庞巴迪[BOMBARDIER]。
上海地铁1号线第四代车。制造商是法国阿尔斯通[ALSTOM

⑸ 上海地铁一号线的细节现在还存在吗

晕倒…………最初地铁都没有站台门的,所以和德国设计师是没有关回系的。
这些都是中国后来答自己加的。现在很多客流量比较大的站头都是有站台门的,不用担心风什么的,都是列车停了之后才会开的。
我觉得地铁还是很安全的,中国自己也已经制造并投入运行很多列车子了。

说了呀,大的站台是有的,并不是所有的站台都有

⑹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直到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⑺ 上海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实质的区别有哪些

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的管理,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磁砖,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危险!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每次我到上海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一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二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二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说中国的设计者没有德国人聪明?我想未必。关键在于长期养成的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比起意大利、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随意,德国人显得严肃、认真,甚至刻板,可就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使德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号强国。
中国人决不乏聪明才智,缺的就是对“精细”的执着。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留下了多少遗憾。请问: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开膛破肚”过?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现在好像仍然没有)?我们城市中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胜利完工”就成为新的拥堵点,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火柴盒楼、四方塔楼,一片片地被克隆着……。

上一篇:深圳的哪一些地铁站有自助拍证件照的深圳北站有吗,深圳地铁站拍照机器 下一篇:上海地铁10号线有哪些站行车间隔多少分钟,上海地铁十号线到哪哪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