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4号线哪些站对周围影响大,北京地铁影响

发布时间:2025-08-07 00:39:46

A. 北京的地铁是不是很拥挤影响上下班

北京早晚高峰人很多,但车间隔很近.基本走一辆来一辆,所以没有事故的情况下,是不会耽误上下斑的.

B. 北京地铁振动蝴蝶效应能影响精密仪器吗

北京地铁4号线列车在13.5米深的地下呼啸而过,100米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楼中,一台电子显微镜内“仿佛刮起了一阵飓风”。

用肉眼看,这台1米多高的白色金属镜筒安稳立在桌上。将它调至最高精度却会发现,显示屏上的黑白图像长了“毛刺”,原本纤毫毕现的原子图案因为振动变得模糊不清。

地图上与地铁线路相邻的北京大学校园。

两败俱伤的妥协

同许多外界学者一样,雷军原本也不知道地铁振动对精密仪器有影响。在中国,北大与地铁的激烈抗争,头一回让这一问题浮出水面。

2003年,北京市地铁4号线方案公布,将贴北大东门一路向北。地铁线两边紧密分布着北大几大理工科学院及众多重要实验室,北大相当一部分精密仪器集中在这些科研楼中。有学者提醒北大,得研究下地铁对精密仪器是否有影响。

雷军此前研究建筑物抗震,都是较大级别的振动,没怎么关注过微振动的影响。着手采集北京市其他地铁线的振动数据后,他才发现,“这个问题很复杂,比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因为他和同事的报告,北大反对4号线经过。当时北大和地铁公司为两个方案反复争论:要么北大整个搬走,要么地铁4号线改线。

直至最后一次研讨会,双方仍僵持不下。那次会议由北京市一位副市长主持,邀请了一位院士和多位北大校外专家。

那位院士在会上表示,轨道隔振方案可行。他拿自己做过的一个方案打比方,“用手一摸,振动感觉不到了。”

北大一位代表当场反问:“人的手这种传感器灵敏度有多高?”北大对振动最为敏感的那台电子显微镜,敏感度是人体的成百上千倍。

会上最终形成决议,采用一个折中的方案——4号线经过北大的789米轨道段,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轨道减振技术,也就是在钢轨下铺设钢弹簧浮置板。这种浮置板由一家德国公司发明,上面是约5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板,下面是支撑着的钢弹簧,能将列车的振动与道床隔离。

“对列车来说,这相当于垫了一个很软的垫子,同时弹簧将振动隔开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马蒙副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种轨道减振技术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到极限,更软的话,列车运行安全性可能得不到保证。

这种浮置板在总体上能很好隔振,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由于隔振原理,它对低于自振频率的振动没什么用,甚至很可能会放大。

2009年,4号线北大东门段开通后,马蒙和同事又作了测试,验证了这一理论。在马蒙看来,这段轨道减振措施还是有用的,保证了很多要求没那么高的仪器能正常使用,但对于一些极度敏感的设备,它反而会加重干扰。

北大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经观测发现,西南边的校医院旧址振动强度稍小。北大决定在该地盖综合科研楼,将部分受影响的仪器搬过来。但受限于场地和经费,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设备能入驻。

2011年,大楼地基已经打好,低层正在施工之时,另一个消息传来:地铁16号线将绕经北大西门,离综合科研楼仅200米。

由于校内精密仪器已无处可挪,北大强烈抗议。雷军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是因为地铁公司以为减振成功了,并不知道北大正打算搬仪器。同时,他们也没将规划方案提前告知北大。

北京市拨出上千万元专项资金,让市政总院、北交大、中国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及北大联合组成攻关项目组,拿出一套综合的解决方案,除了地铁轨道减振外,还包括重新设计综合科研楼,考虑在低层装减振平台,用弹簧将上面的建筑整体悬浮起来。

雷军记得那几个月,每周有两三天要开会讨论,几方经常为具体方案争得脸红脖子粗。一位电子设计院专家告诉记者,北大的要求过于理想化,而且双方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不同,导致数倍的差异。

有专家听过一句玩笑话:如果这事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北大“冲击诺贝尔奖”。

正当各方吵得不可开交之时,项目戛然而止。据说北大领导和一位市领导在某个会议碰面,双方握手言好。地铁16号退后一步,往西绕开300多米,甩掉两座车站,北大也不再提要求。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宜谦是项目组专家之一。在他看来,在这场博弈中,北大看似赢了,实则不然。这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这恰恰是“两败俱伤的妥协”。

缺失的环保标准

杨宜谦认为,地铁退后一步,能减少对北大精密仪器的干扰,但这个距离往往不足以消除影响。另一方面,地铁改线后,失去了吸引客流的作用。

他当时建议,北大将精密仪器楼搬至郊区,从而完全排除干扰。但对许多北大教师来说,这样的建议难以接受。杨宜谦也能理解,毕竟北大建校在先,地铁在后,让谁搬谁都不乐意。

他和雷军都认同,避免这样的矛盾冲突,应当在规划时讲究先来后到。新规划的地铁线应尽可能避开对振动敏感的高新技术区域,新修建的高新区应尽可能选在没有地铁的郊区。

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科研单位的精密仪器往往购置在先,地铁规划方案形成时却没有考虑相关影响。

杨宜谦对国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很熟悉。日本有专门的《振动法》。美国的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中涉及振动敏感设备。

这两个国家也曾有过教训。东京大学曾将一整栋楼用弹簧悬AX起,仍无法消除振动影响。美国华盛顿大学由于轻轨穿越校园,采用轨道减振措施,并降低车速,但15栋敏感建筑中仍有5栋振动超标。

“减振是世界难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避让。”雷军常举日本筑波科学城的例子。这个集聚了日本科研人才的城市始建于1963年,直到40多年后才通地铁,且同城区相隔2.5公里。

中国尚无环境振动污染防治法,虽然环境保护标准中有关于振动对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医院、学校内的人影响的规定,却未涉及对精密仪器的干扰。这导致地铁规划方案进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时,环保部门很少考虑这一层面。

最近,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征求意见稿)》,但仍未提及振动对振动敏感仪器的影响。

杨宜谦还发现,连环保从业人员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存在分歧。有人认为,这一问题理所当然归环保部门管,也有人斩钉截铁地认为不归。

相关评价标准的缺位,导致很多途经科研机构及工业园区的地铁方案考虑欠周。有省会城市在规划地铁时,为了方便病人出行,特意在一家大学附属医院内设了地铁站,没想到让一些医疗检查设备没法正常使用。

发现潜在问题时,往往已经晚了。一旦某条具体地铁方案通过层层审批,“往外挪个100米都几乎不可能”。

这常造成高校与地铁的对抗。15号线原计划下穿清华大学,遭清华极力反对。最终,15号线只进入清华校内120米,没与4号线相连,形成换乘站。

早在1955年,清华大学就曾让铁路改过线。京张铁路位于清华校园同侧,振动曾严重干扰科研,在清华的争取下,铁路线向东迁了800米。

并非所有大学都拥有强大的谈判能力。有985高校没经太多考虑,直接在同意文件上盖了章。有的高校遭遇了损失,不愿意公开化。

等到地铁方案已成事实,只能采用其他减振措施。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曾给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多个受地铁影响的高校做过减振方案。

振动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左汉文告诉记者,目前效果最好的方案是综合减振,除了在轨道下铺设钢弹簧浮置板,同时在仪器楼修建之初装上靠弹簧撑起来的隔振支架。如果楼已竣工,只能在每一台仪器下加装减振台,成本将大大提升。

16号线开通后,北大只能采取第二种方案。北大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志强估计,一个最先进的空气弹簧减振台,大约要花费一两百万元,北大需要减振的仪器“在几十上百个这样的数量级”。

见证了高级的德国浮置板、繁琐的修楼搬迁和昂贵的地铁改线,北大最精密的电子显微镜未来身下还将装上复杂的减振台。但它能否逃脱地铁振动的干扰,谁也不敢保证。

以上内容来自:上观

C. 北京市地铁出行流量有哪些影响因素

信号会不好

D. 北京地铁发生事故对经济有何影响

没什么影响,最多大家质疑一下这个施质量问题,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什么经济影版响,因权为现在地铁就是大部分人的腿脚,没有了脚脚将没法生活。但是还是希望国家能够关注起所有的建筑质量,给老百姓营造一个更安全的生活设施。

E. 北京地铁真的有这回事吗

至少现在北京地铁运行时间都差不多是晚上12点了。不成立!

F. 北京地铁4号线,哪些站对周围影响大

回答:
1、中关村站:地处海淀人流量最大的中关村,4号线开通贯通了南北版人流输送问题,很大权程度解决交通拥堵;
2、西苑:地处颐和园东,虽然开通了4号线,由于线路处于颐和园、五环、圆明园交叉带以及中关村北延伸带,此地段还是旅游出入区,在没有合理规划完毕颐和园周边村落拆迁工作前,4号线的开通没有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现象。

G. 长期在北京挤地铁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人处于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环境中,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相当一部分专人感到愤怒和无助。也因此,属常处在高密度环境下的人,儿茶酚胺含量会升高,引起血压升尚和心动过速,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地铁存在诸多的不利,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期,拥挤是常态,但作为上班族不得不选择这样一个交通工具。

H. 北京地铁哪些线路容易受天气影响

出了地下在路上开的,比如13号线

I. 北京地铁5号线突发故障,这给坐地铁的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家应该知道,尤其是上班族,对于地铁是非常的依赖的,因为有些距离非常的遥远,如果是自己开车或者倒公交车,很可能会堵车,造成迟到的现象,所以地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地铁的某一条线路出现了故障,那么将会给乘坐地铁的人带来非常多的影响。

我们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具有公德心。

大部分的人群都是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这样会加快地铁的运行,减少在路途上浪费的时间,但是偶尔会有那么几个不遵守交通规则,没有公德心的人,为了让自己能够赶上某一趟地铁,会使出一些非常的手段,造成整趟地铁的运行都延误了时间,耽误了其他人的正常出行,还有后面地铁车次的运行。也给自己本身造成了非常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冷静处理这样的事情,不要一时冲动,造成严重后果。

J. 北京地铁是否对北京的天气有影响

我觉得地铁深度跟您说的蒸笼不太搭。就是现在用空调的人多了 室外机散热啊 总之先回进设施多了 利弊共存答吧。 气候变暖一百年也没升一度,我觉得其实气候变暖影响不了这么大。。。我也听我爸说现在北京就是比原来他们小时候热了

上一篇:北京地铁广告都有哪些形式,北京地铁淘宝广告 下一篇:广州南站出来怎么坐地铁到佛山禅城区,广州南有地铁到佛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