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地铁可以到深圳大运中心,深圳地铁大运会
发布时间:2025-08-01 20:36:17
⑴ 有哪些地铁可以到深圳大运中心
可以在“水斗新村”公交站乘971路到“坂田汽车站”(约8分钟)下,然后沿五和中路南行约90米到五和中路与布龙路交界处,然后东行就到了“五和”地铁站了。然后乘环中线(5号线,紫色,往“黄贝岭”方向)到“布吉”站换乘龙岗线(3号线,蓝色,往“双龙”方向)到“大运”站即可。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⑵ 深圳地铁哪个站是大运会开幕式场馆
在地铁二号线的科苑站或后海站(后海站近一点
⑶ 深圳大运会主会场可以进多少人
深圳湾体育中心
深圳湾体育中心又名“春茧”,位于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北临滨海大道,西临科苑南路,东临沙河西路,南临深圳湾内湖,规划用地面积为30多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作为深圳大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在大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乒乓球预决赛等项目。该处场馆建设已全部完成,其中承办开幕式的体育场正在搭建布景,并同步进行紧张的排练。承担大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体育馆已经可以使用,6月份曾成功举办了深圳大运会前最高级别的测试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
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分会场, 也是深圳未来的重点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整个项目占地约30.74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市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目录
简介
地理位置及地形
节能环保设计
四大平台
五大特点
“一场两馆”
活动赛事
经济战略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项目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其中,规划建设2万个固定座位的主体育场将承担大运会足球预赛的比赛和训练功能;可容纳1.3万名观众的主体育馆将成为大运会兵乓球比赛的主要场馆;同时游泳馆也将承担游泳比赛的训练功能。
深圳湾体育中心在设计上也是体育建筑的一大创新,名为“春茧”的独特设计通过用白色巨型网架结构做成的大屋面将“一场两馆”和商业设施进行建筑空间一体化的整合,另外该项目一体化、复合化、活性化的设计对赛前赛后的综合利用十分有利。
大运会之后,该中心,面对广大市民开放,成为全民健身的核心场所以及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赛场。目前深圳湾体育中心工程正在进行软基处理阶段,计划2010年4月30日完成钢结构吊装,2010年8月30日完成整体屋面封闭,2010年12月31日工程竣工验收,2011年6月进行体育设施验收。
主体育馆“春茧”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及地形
外形酷似“春茧”的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区海德三道与科苑大道交口处,是一个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0.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
地图位置
,主要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中心、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体育主体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
?这个设计中最大的亮点是能看到海的体育场。在设计之初,中日两家设计方就充分考虑了体育中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深圳湾畔的这个地块是南山的一块宝地,将来的规划是高端的金融商务区,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所以,深圳湾体育中心将3个主要设施“一场两馆”在南部进行了一体化紧凑设计,以钢结构的单层空间网壳构成一个整体,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设施覆盖在一个屋面下的、动态的一体化空间下,整合成一个新颖的体育设施。这样的设计方式是国内首创,同际鲜有,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保留最大的、利于今后发展的室外用地。同时,这一场两馆又不像传统的场馆,有封闭的围墙,它是开放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通透的开口,均可以通过舒展的缓坡轻松进入,方便市民出入,也达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特别是最东端(体育场一边),结合深圳湾靠海的特点,大胆地“切”出了一个通透的剖面,横跨100多米,像一个开放的“落地窗”,这样,坐在体育场里就可以看到大海,为了更加突出这种无敌景观,这个剖面上又设计了一个横跨120米的展望天桥,届时,市民可以在那里喝着咖啡,一边看比赛,一边赏海景。
编辑本段
节能环保设计
深圳湾体育中心的设计中,节能是很重要的一块。由于有众多的通口,这里自然通风会非常好,同时利用峰谷电价,采取冰蓄冷的方式,可以节约很多空调电力。体育馆屋顶采用的是LOW-E玻璃,透光不透热,两侧的玻璃幕墙是可开启的。同时,体育中心还充分利用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海水,采用海水源热泵系统及其他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各种节能系统。
体育中心结构的各个小板块连接处,都有一个个槽,设计师称之为天沟,将来雨水将通过数以万计的天沟收集,用于整个体育中心的冷却水、绿化用水等。
考虑到深圳湾体育中心靠海,钢结构将受到海盐腐蚀的考验,钢结构将涂上特别的防护涂料,屋面则采用不锈钢,同时,这些材料也有一定的自洁性,通过雨水的冲刷,在将来的运营中起到自我清洁的功能。
形似“春茧”的钢结构外壳让这里成为标志性的城市景观,深圳湾体育中心将钢结构屋架的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表面化钢结构屋架既是结构构件,又具有装饰功能,表里如一。通过屋面的钢结构与巧妙设计的支撑柱体,创造出一种具有开放感、轻快感、真实自然的建筑空间。支撑大屋面的柱子在端部缓慢的分成4个曲线支撑体,与上部的格子梁交叉处连接,形成树状支撑体系。
编辑本段
四大平台
深圳湾体育中心是以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一场两馆”为主体,以大运会举行为契机,以大型赛事为依托,以全民健身为重点,集体育比赛、运动训练、全民健身、会展博览、商贸购物、文艺汇演、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型体育中心。深圳市及体育中心所在的南山区,将充分开发利用中心的复合功能,打造四大平台——
品牌赛事平台
目前,深圳后海体育中心F1摩托艇落户南山10年,2008年直线竞速车王挑战赛总决赛也将筹备举行。深圳湾体育中心将依托优越的场馆设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整合各项场馆设施、科研攻关、营养配餐、运动损伤康复和理疗等机构,以高科技、系统化、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吸引各级别运动队、运动员前来训练。经过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与完善后,体育中心将成为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的专业训练和业余培训服务中心,培育出适合南山的品牌赛事。
休闲健身平台
深圳湾体育中心除保证训练、竞赛、商务办公外,还将向社会开放,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健身活动,满足深圳市民的体育消费需求。针对南山区人口结构以高学历、高技术居多的特征,以及一般大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可以引入体育公园的概念,强调人的体育文化、体育休闲意识和大型体育设施的公园化;利用“一场两馆”及其室外的空间,可建篮球场、小型足球场、乒乓球台等,供群众平时健身娱乐使用,也可以作为开展三人篮球赛、五人足球赛等群众性体育比赛的场地;体育广场则为老年人提供了晨练场地,青少年也可以在此开展轮滑活动;针对区内部分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开设网球俱乐部,利用“一场两馆”的室内空间,开设高级的健身会所。
文化娱乐平台
深圳湾体育中心的运营充分考虑其体育战略意义和文化战略意义,强调体育场馆的专业功能与综合功能相结合,即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体育和文化娱乐相结合,体育与商业相结合。深圳湾体育中心内体育场观众席设置20000固定座位,体育馆10000固定座位,音响、照明、电视直播等设备的现代化程度高,服务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建成后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实现包括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会议、文艺、展览等商务活动,提供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三项主要功能。
商贸服务平台
体育服务业具有传统服务业附加值高、产值大、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又作为新兴服务业具有吸纳和集聚能力强的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兴奋点。未来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形成以体育为主,集会议、会展、特色餐饮、零售、保健、培训等商贸服务行业于一体的综合商贸服务系统。
编辑本段
五大特点
特色一:体育建筑的创新
“春茧”创造了高效的体育文化设施,在黄金地段建造高集聚性体育设施,营造一个城市价值高密度化、具有都市度假性质、市民体育休闲的环境,与周边的城市酒店、商业文化中心共同形成休闲度假地;“一场两馆”一体化设计,并同时与商业设施、运动员接待中心复合,相对于独立设置的单体建筑,更能有效、灵活的互相利用各种配套设施;有氧健身运动中心、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综合体设施面向市民,市民可以根据医学数据的分析与专业指导,综合自身年龄、体力等素质选择不同的项目,轻松体验健康运动。
特色二:优美的建筑造型与活性化空间
大屋面联系“一场两馆”,通过视觉上一体感的空间构成,形成标志性的城市景观;中心的“绿树广场”将向市民开放,可举办各种活动;体育用品专卖店、体育文化展示及其他服务设施,将成为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特色三:人性化的设计
考虑到使用者及步行者的安全,“春茧”以“人车分流理念”为基础进行了剖面设计,将位于标高6米处的二层平台设定为主要通道,作为通往会场的步行者专用空间,既确保行人安全,又能在避难疏导上有效的发挥作用。其次,在一层设置了体育馆内部人员车道、后勤车道和贵宾专用车道,作为专用的车行空间进行规划。再次,将南北走向的次干道设置在地下一层,最终将行人与车辆分离开。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体育中心临海丰富的自然环境与西部商业文化中心,通过大屋面下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并可以步行穿越其中。同时,体育中心通过人行天桥,与西侧、南侧的F1商务中心区及北侧的高新技术区形成紧密的联系。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中心用地四面均可以通过舒展的缓坡轻松进入。各设施之间紧凑、一体化设计,尽可能缩短行走距离,配套设施布局简洁,内部流线简明清晰,标识设计醒目易懂的。观众坐席、设施用房、卫生间、停车场均设置无障碍设施,为市民提供可轻松进出的、开放性的空间。
特色四:结构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春茧”的钢结构屋架被设计成具有装饰性的外形,既是结构构件,又具有装饰功能,表里如一。“绿树广场”位于设施中心,是设施整体的主要入口空间,集公共性、聚会性于一体,是具有较高利用率的广场空间。“绿树广场”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充满光与影的“红树林”。在“绿树广场”周边配置有体育用品专卖店及体育文化产业设施。
特色五:节能、节地、节材
“一场两馆”一体化紧凑设计,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保留住利于今后发展的最大室外用地;各种设施紧凑集约设置,避免功能的重复,节省空间,节约建筑材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除常规的节能措施外,因地制宜,在建筑中尽量采用中水、太阳能等其他各种节能系统;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节能措施,利用大屋面收集雨水循环使用,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编辑本段
“一场两馆”
体育场
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设有1个标准田径场和1个热身场,共有2万个座位,主要看台设在西侧,该侧约1.2万个座位,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设18个包厢。在西看台下设计了附属配套比赛用房。罩棚最高处平均高度约40米,满足灯具防眩光的要求,东侧设置透空天空走廊,让人们在观看比赛时能感受到海的气息。
体育馆
1万多个座位的近圆形体育馆,比赛场地40×70米,可布置16张乒乓球台。热身场地37×51米,可布置12张乒乓球台。
在比赛场地周围设计了附属配套比赛用房。体育馆场地净空不低于15米,比赛(热身)场地、比赛用房设置及流线组织符合大运会比赛的需要。固定座位合计1万席,可动座位3000席。
游泳馆
游泳馆建筑面积达19,730平方米;比赛大厅设有固定观众坐席675个;游泳馆设有一个50×25米标准比赛池和一个25×25米训练热身池,可作为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游泳、水球等)、群众体育活动、业余及专业队伍训练等场地。
编辑本段
活动赛事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中国深圳举行。作为大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占地面积30.74公顷,位于深圳南山后海中心区,毗邻深圳湾和香港,主要建设内容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届时将承担足球预赛、乒乓球决赛、游泳等比赛和运动训练功能。
深圳湾体育中心将是深圳未来的重点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市政府希望打造成标志性建筑、城市精品
编辑本段
经济战略
深圳湾体育中心地处深圳湾海域和南头半岛交汇处,紧邻未来南山高密度金融商业区,滨海大道和深港西部跨海大桥在这里交汇,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和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将有效地吸引深、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广大消费群体。
深圳湾体育中心是以一场两馆为主体,以大运会举行为契机,以大型赛事为依托,以全民健身为重点,集体育比赛、运动训练、全民健身、会展博览、商贸购物、文艺汇演、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型体育中心。在完成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规定的比赛任务以后,该中心将成为南山区全民健身的核心场所,成为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赛场,深、港、澳博览会展的靓丽平台,逐步发展为辐射珠三角的知名演艺中心,全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和旅游观光点,成为南山吸引国际友人健身、娱乐、投资的主要窗口,成为拉动南山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商业繁荣的有力引擎。
占地2.4平方公里的南山后海中心区是深圳湾十五公里滨海岸线的重要相关城市功能区域,也是未来南山城区空间系统和城市活动向海东扩连接深圳湾的核心滨海城市功能区段,与目前已经开发建设完成的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一起承担区域中心功能。
南山后海中心区的基本功能定位为:依据深圳城市双中心的发展结构,形成服务南山主城区的核心区,包括商务办公、金融、酒店、商业、文化、体育、娱乐、服务业在内的多种城市中心区职能,并结合良好的南山内湖以及深圳湾自然环境,建设体现滨水环境特征的核心城区,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在生态环境、公共空间、步行系统、绿化环境、商业环境、滨水岸线等方面形成特征。
交通
附近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 后海站
公交:72路及其他路线 滨海之窗站
⑷ 深圳大运会的志愿者,乘坐公交、地铁免费吗
免费
⑸ 我想了解大运会深圳湾的春茧在哪,如何乘地铁及公交车
红树林海湾公园的西侧,凯宾斯基酒店的东侧。南山后海,地铁二号线B出口一直往东走即可。
⑹ 深圳大运会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体育中心 附近有地铁站吗
西乡体育中心 附近的地铁站是西乡,距离有8、900米;
在 西乡地铁站 坐 B631路(约2站) 到 西乡体育中心 下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⑺ 大运会给深圳带来了什么变化
大运会来给深圳带来自变化——城市建设达到中国顶级水平,带动全民健身热潮 市容城建加速提升
水行动——实现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
大气治理——包括对污染排放企业采取关停等强制措施,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扬尘、油烟等措施,与气象服务对接,确保大运期间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标准;
绿化美化市容提升——通过各种措施增加更多的绿量,更美的绿化景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地铁开通和地铁施工场地环境恢复——确保大运之前地铁二期工程开通并安全运营,施工场地尽快退场并恢复,使交通更顺畅;
广告整治——在去年高速公路沿线广告牌整治基础上,再打新一轮全市广告招牌整治
⑻ 由深圳市宝安区至龙岗区大运会会场地铁如何转线到达
罗宝线到来老街站下地铁,对面换乘龙源岗线,约39分钟即到达大运站,B出口,下楼梯后,旁边有唯一直达大运中心的接驳巴士,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大运中心
另一个路径是:坐地铁到机场,坐机场3路巴士,直达龙岗,也可以在在大运地铁站下(可以问下乘务员大运中心东站可否下车),时间更短(机场到大运地铁站仅50分钟)
⑼ 大运会给深圳带来了什么影响要好的啊!!!!!!!!!!!!!!!!!!!!!!!!!!!!!!!!!!!
做事情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不管别人怎么议论,自己知道收益点在哪里,这也就够了。所以我们先要弄清楚:深圳为什么要办大运会?
关于深圳为什么要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听到过一种似乎比较靠谱的传言:说深圳并非对大运会情有独钟,最初也没想到要搞个什么大型运动会来壮我市威或展示形象什么的,也没想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城市地位之类的。深圳申办大运会完全是一桩政治任务,国家给了这任务,深圳就接了任务,而且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如此而已。
至今国家为什么给深圳这项任务,主要是从确保可控性来考量。在当时的境况下,京沪穗三大城市都已有了自己要忙活一时的大型活动,无暇顾及;而派其它城市(比如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之类的)出征,实在没有取胜或达成目标的把握,于是深圳成了最佳人选。深圳最终也不负重望,顺利把G字头的某城击败,竟然最后拿下了主办权。
据说深圳最初领下的任务,并不一定要把这届大运会主办权拿下来,只要挤掉G城就好。其实最好是挤掉了G城,但却又没有申办到手,这样一则下届就仍可以去挤G,最好永远存在挤G的资格,但又申办不到,这样就省了花费巨资去办这样一场意义并不太大的运动会。
何者?实在是,在北京已经办了奥运会,广州办了亚运会,上海办了世博会之后,边际收益递减,天朝由壮我国威而收获的快感其实已经衰减到了无所谓的地步;何况这种大张旗鼓地炫耀财富的模式,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反感,一而再再而三,恐怕会有反效果;何况连续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给维护稳定带来巨大的压力不说,对财富的巨量耗费也确实吃不消,要知道,这是拿改革开放30年时间积累的国家财富来干国家的面子工程,别说老百姓认为没太大意义,就连朝庭恐怕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说白了,北京让深圳去打的是一场阻击战,可是深圳不但阻击成功,还把它打成了一场攻坚战,把城都给攻下来了。你说这是不是多此一举。所以深圳成功申办大运会,实在有点儿猜错了圣意,过犹不及了。
从深圳城市自身利益来考虑,大运会的收益点恐怕也不在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上。
各城市其实都明白,为国出征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更重要的价值是“功夫在诗外”,或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类似大型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中国要搞大型基建,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允许,否则根本无法在国家发改委立项。而此类大型国际性活动,从来都是大搞基建的最好借口。
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深圳,都在大型国际活动的幌子下,斥资数以千亿计,完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一轮更新和提升,可以说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就拿深圳来说,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立项时,国家发改委还处在严格控制各城市上马地铁工程的阶段,深圳当时只好打香港牌和大运牌,结果成功把国发的严控政策撕开一个口子;到地铁二期工程,倘若不是打着大运会的旗号,国家发改委也不可能一口气同时批了五条线路开工建设。包括重大基建项目立项,包括用地指标,搞大型国际活动都可以挣来“网开一面”的机会。
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2008年左右时,深圳在城市硬件设施的先进及便利性上,深圳已落后于京沪穗三大城市,可以说行将跌出一线城市行列,但由于大运会带来的巨大基建投入,地铁网络、高速铁路、航空枢纽等一系列建设,深圳在城市的硬件水平上可以说又一次回到了中国一线城市的行列,估计这一地位至少能保持到2015年前后。
所以在大运会还没有举办之前,深圳已经把大运会带来的战略利益全都提前套现了,主要的目的都已达到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倘若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停办理由,我想无论是国家还是深圳政府,都恨不得取消举办大运会算了。可惜不能取消,还得硬着头皮办下去。
所以到大运会开幕时,“大运会”自己其实已成了一个鸡肋。这不仅适用于深圳,同样也适用于龙岗区。龙岗区因为大运会而获得的收益,其实在大运会举办前都已套现了:大运新城及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率先达到关内水平,生生为龙岗区客观造就了一个次区域CBD和特区一体化硬件先行区;地铁3号线先于其它关外地铁线路提前建成;整个龙岗中心城区的城市设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更新,房地产也用足了大运概念而升值巨大;在过去几年里,市财政为此向龙岗区倾斜了不少。
与此相比,大运会的开幕式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当有人说大运会开幕式从龙岗大运中心改到春茧,是龙岗的巨大损失时,我忍不住笑了:龙岗区政府卸下了多大一个包袱啊!至于开幕式的巨大意义,败托,难道你真的认为开幕式将使得“龙岗区”这个名字响彻全球吗?弱弱地问你一句:你知道上届大运会开幕式在贝尔格莱德的哪个城区举行吗?
对了,我要说的意思是:我们自以为这种大型国际活动可以提升我们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认知度,这种认知有点儿被放大了,其真实的效果肯定没有那么大。就近三年中国举行的这四项活动来说,惟一真正提升了城市的全球品牌价值的,就是北京奥运会,那也沾了全球关注中国崛起的光,奥运会本身对城市的提升力并没有那么大。至于世博,笑死人,你知道上届世博会在哪国举办的吗?你知道下一届世博会在哪里举办吗?别去谷歌或网络!亚运会?在亚洲之外的地区谁会关心它?你关心非洲运动会吗?大运会?天哪,它就是普通的全球大学生的运动会而已,对城市品牌的提升力那是相当地有限。
还有人说,举办一场大型国际活动让一个城市脱胎换骨。呸,骗谁呢!是那几千亿的基建投资让这个城市脱胎换骨。举办奥运会让北京更文明了吗?世博会让上海成为全球城市人居生活的典范了吗?亚运会让广州成为亚洲的明星城市了吗?就算成为了,跟亚运会有多大关系呢?至今大运会,举办之前的贝尔格莱德,举办之后,还是那个贝尔格莱德,同样,深圳也还是那个深圳。
别相信大运会能让深圳脱胎换骨,那只是一个神话,出于政治需要而拼命描摹的神话。
作者:金心异 <h2>深圳市民解读大运会给深圳的影响!</h2>为什么要办大运会? <br /> 大运会系列杂感之一:<br /> <br /> 做事情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不管别人怎么议论,自己知道收益点在哪里,这也就够了。所以我们先要弄清楚:深圳为什么要办大运会?<br /> 关于深圳为什么要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听到过一种似乎比较靠谱的传言:说深圳并非对大运会情有独钟,最初也没想到要搞个什么大型运动会来壮我市威或展示形象什么的,也没想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城市地位之类的。深圳申办大运会完全是一桩政治任务,国家给了这任务,深圳就接了任务,而且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如此而已。<br /> 至今国家为什么给深圳这项任务,主要是从确保可控性来考量。在当时的境况下,京沪穗三大城市都已有了自己要忙活一时的大型活动,无暇顾及;而派其它城市(比如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之类的)出征,实在没有取胜或达成目标的把握,于是深圳成了最佳人选。深圳最终也不负重望,顺利把G字头的某城击败,竟然最后拿下了主办权。<br /> 据说深圳最初领下的任务,并不一定要把这届大运会主办权拿下来,只要挤掉G城就好。其实最好是挤掉了G城,但却又没有申办到手,这样一则下届就仍可以去挤G,最好永远存在挤G的资格,但又申办不到,这样就省了花费巨资去办这样一场意义并不太大的运动会。<br /> 何者?实在是,在北京已经办了奥运会,广州办了亚运会,上海办了世博会之后,边际收益递减,天朝由壮我国威而收获的快感其实已经衰减到了无所谓的地步;何况这种大张旗鼓地炫耀财富的模式,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反感,一而再再而三,恐怕会有反效果;何况连续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给维护稳定带来巨大的压力不说,对财富的巨量耗费也确实吃不消,要知道,这是拿改革开放30年时间积累的国家财富来干国家的面子工程,别说老百姓认为没太大意义,就连朝庭恐怕也认识到了这一点。<br /> 说白了,北京让深圳去打的是一场阻击战,可是深圳不但阻击成功,还把它打成了一场攻坚战,把城都给攻下来了。你说这是不是多此一举。所以深圳成功申办大运会,实在有点儿猜错了圣意,过犹不及了。<br /> 从深圳城市自身利益来考虑,大运会的收益点恐怕也不在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上。<br /> 各城市其实都明白,为国出征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更重要的价值是“功夫在诗外”,或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类似大型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中国要搞大型基建,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允许,否则根本无法在国家发改委立项。而此类大型国际性活动,从来都是大搞基建的最好借口。<br /> 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深圳,都在大型国际活动的幌子下,斥资数以千亿计,完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一轮更新和提升,可以说跃上了一个新台阶。<br /> 就拿深圳来说,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立项时,国家发改委还处在严格控制各城市上马地铁工程的阶段,深圳当时只好打香港牌和大运牌,结果成功把国发的严控政策撕开一个口子;到地铁二期工程,倘若不是打着大运会的旗号,国家发改委也不可能一口气同时批了五条线路开工建设。包括重大基建项目立项,包括用地指标,搞大型国际活动都可以挣来“网开一面”的机会。<br /> 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2008年左右时,深圳在城市硬件设施的先进及便利性上,深圳已落后于京沪穗三大城市,可以说行将跌出一线城市行列,但由于大运会带来的巨大基建投入,地铁网络、高速铁路、航空枢纽等一系列建设,深圳在城市的硬件水平上可以说又一次回到了中国一线城市的行列,估计这一地位至少能保持到2015年前后。<br /> 所以在大运会还没有举办之前,深圳已经把大运会带来的战略利益全都提前套现了,主要的目的都已达到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倘若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停办理由,我想无论是国家还是深圳政府,都恨不得取消举办大运会算了。可惜不能取消,还得硬着头皮办下去。<br /> 所以到大运会开幕时,“大运会”自己其实已成了一个鸡肋。这不仅适用于深圳,同样也适用于龙岗区。龙岗区因为大运会而获得的收益,其实在大运会举办前都已套现了:大运新城及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率先达到关内水平,生生为龙岗区客观造就了一个次区域CBD和特区一体化硬件先行区;地铁3号线先于其它关外地铁线路提前建成;整个龙岗中心城区的城市设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更新,房地产也用足了大运概念而升值巨大;在过去几年里,市财政为此向龙岗区倾斜了不少。<br /> 与此相比,大运会的开幕式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当有人说大运会开幕式从龙岗大运中心改到春茧,是龙岗的巨大损失时,我忍不住笑了:龙岗区政府卸下了多大一个包袱啊!至于开幕式的巨大意义,败托,难道你真的认为开幕式将使得“龙岗区”这个名字响彻全球吗?弱弱地问你一句:你知道上届大运会开幕式在贝尔格莱德的哪个城区举行吗?<br /> 对了,我要说的意思是:我们自以为这种大型国际活动可以提升我们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认知度,这种认知有点儿被放大了,其真实的效果肯定没有那么大。就近三年中国举行的这四项活动来说,惟一真正提升了城市的全球品牌价值的,就是北京奥运会,那也沾了全球关注中国崛起的光,奥运会本身对城市的提升力并没有那么大。至于世博,笑死人,你知道上届世博会在哪国举办的吗?你知道下一届世博会在哪里举办吗?别去谷歌或网络!亚运会?在亚洲之外的地区谁会关心它?你关心非洲运动会吗?大运会?天哪,它就是普通的全球大学生的运动会而已,对城市品牌的提升力那是相当地有限。<br /> 还有人说,举办一场大型国际活动让一个城市脱胎换骨。呸,骗谁呢!是那几千亿的基建投资让这个城市脱胎换骨。举办奥运会让北京更文明了吗?世博会让上海成为全球城市人居生活的典范了吗?亚运会让广州成为亚洲的明星城市了吗?就算成为了,跟亚运会有多大关系呢?至今大运会,举办之前的贝尔格莱德,举办之后,还是那个贝尔格莱德,同样,深圳也还是那个深圳。<br /> 别相信大运会能让深圳脱胎换骨,那只是一个神话,出于政治需要而拼命描摹的神话。<br /> <br /> <br /> 作者:金心异
作者:hostlord 时间:2011-4-25 15:21
“国际骚”中的官与民
大运会系列杂感之二
看了我上一篇《为什么要办大运会》之后,或许会有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耗资巨万举办一场大型国际活动,难道就只为了提升一个城市的硬件设施水平吗?难道就不能借此机会提升一个城市的软件设施水平吗?
我只能回答说:当然能;但在我们现行的体制下,别对这种提升抱太大期望,有所提升当然更好,没有太大提升也不必大惊小怪。指望一场运动会就把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和软实力上了一个台阶,这件事听起来无论如何都像一个神话。说实话,能借机提升硬件水平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啦!从京沪穗深四大城市最近五年来基础设施的提升来说,现在仅就硬件水平,我们这几个城市拿到全球都绝对算是一流的啦,这也算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表象?
城市的软件水平,往高里说是软实力,往中里说是城市平稳高效运行的能力,往低里说适宜于人居的程度。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没觉得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在大型活动之后,有何质的改变或提高。我也不相信深圳经过大运会,就能洗心革面。
就算大运会是一场“国际骚”,那么我们且来看,深圳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给人家看,并且让人看了之后还要说好。并且是在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拿出来的,不会让人家审美疲劳。
拿什么放到下一篇再展开来说,这篇先说说由谁来拿,怎么个拿法。
我一向的观点,是在深圳这个城市治理结构的三个部门中,“第一部门”——政府,深圳政府在国内的地方政府中,理念算是相对先进,但过去多年以小政府、弱政府为目标的深圳,现在却在变得日趋强势,可这种强势却建立在不得要领的混乱之中;而且这十几二十年中,理念的先进性在走一个下降通道的同时,政府的蛮横强势作用却在走一个上升通道,有可能最终演变为理念(行政体系的文化和效率)很落后但作风却很强势的地方政府;“第二部门”——企业,深圳的企业在国内可以说是理念相对先进,能量也很强大,这是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核心部分;“第三部门”——社会(民间),深圳的社会组织其理念在国内也属先进,但整体上还处在一个十分弱小的阶段。
大运会如果是一个由深圳的企业界组织的活动,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其会有上佳的表现,但问题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大运会除了接受企业赞助外,其它好象企业完全沾不上边,政府似乎没打算充分发挥深圳作为一个商业活动中心和企业之都的特点,没打算让本地的大公司在这场“国际骚”中充分表现,可以说,深圳的最大优势因而难以发挥出来。
深圳仍处在萌芽状态的社会组织也不被允许在这场“国际骚”中充分表演。首先,由于担心带来维稳的压力,一如之前的京奥时期一样,各个机构都不被允许(至少是不鼓励,不支持)在此一阶段举办各种规模稍大的活动,尤其是涉外的活动(这也有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对国际势力介入国内政治的担忧);而民间自发的一些活动,也很明显被抑制了。由此深圳民间社会的创意与活力也基本没有多少施展的空间。如果你看到了一些所谓民间社团组织的与大运会有关的活动,那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完全主导或控制的活动,透过官方社会团体(GONGO)来完成,其表现形式几无创意可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发现,大运会并没有表现为一个全体市民、政府企业及社会主动参与各显其能的“国际骚”,反而接近于一种政府唱“独脚戏”的状态,也就是说,照现在的态势来看,它完全有可能将办成一个标准的“官方活动”。
完全由政府来唱戏的大型活动,它又怎能避免在前几场大型“国际骚”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顽固特点?这个政权体系有其固有的僵化的动员与操作模式,即便饱受诟病或完全失效甚或达到反作用,也很难进行根本的调整。
也就是说,我们都很希望深圳能有与前三场不同的表现,这个愿望很可能要落空。因为它作为一个完全“官方活动”的性质经已确定,留给民间参与的公共空间是如此之小。正如之前的三场已经表现出来的那样,在政府的驱使下,“被参与”的民众也很难可以有个性的表达,而只能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作整齐划一的表现,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个人只不过是官方机械化传播的元器件而已,徒具工具价值。
虽然在之前的三场“国际骚”中,很多人已厌恶这种形式,但深圳也只能步其后尘而已,何况如前所述,这种模式的边际收益已衰减到了很低的水平。这对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来说,可真是一个杯具。本来她一向以活力自许。
除了政府唱独角戏动员与组织模式的顽固特点,还必须提到的有三点:一是权力力学,一是权力美学,一是“泛政治化“的政府恐怖主义。
所谓“权力力学“,就是POWER的赢家通吃原则,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其杀伤力无远弗届、所向披靡,狂风卷落叶,暴雨过后百花凋零。也就是说,POWER的强势必然抑制RIGHTS的生发,甚至几乎都会对RIGHTS造成各种种样的侵害。事实上,在前面三场大型国际骚活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官的POWER侵害(或重或轻)民的RIGHTS事例大面积发生,而对RIGHTS的救济机制则荡然无存。
权力力学只是一种工具暴力,指导这种工具暴力的有各种理念,个人觉得在此类大型国际骚中起作用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泛政治化“的政府恐BU主义,另一就是权力美学。
由于大型“国际骚“据说是代表国家形象或城市形象(即所谓面子工程,而中国人又是特别好面子的,要是在这种国际骚中丢了面子,那就是严重的政治事件),所以往往被提到了很高的政治高度(视这活动的影响范围而定,比如京奥就在整个国家上升到政治层面,而穗亚就在广东省上升到政治高度,而大运会就在深圳市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而中国历来是“政治压倒一切”,而这种“压倒一切”,则往往害人不浅,它最大限度地放大了“权力力学”的暴力性质,而由于“政治挂帅”压死人,又往往会导致制约与平衡机制彻底失灵,而失去了制约机制的危险性,在中国从不缺乏案例,而且中国历史足够多的例子证明:“泛政治化”与“法治”是绝对不兼容的。
“泛政治化”与“权力力学”结合在一起,往往会借着“善”的理由而行“恶”的事实,最终会酿成“政府恐BU主义”,而RIGHTS则是这种“政府恐BU主义”的必然受害者。
另一个相对危害要轻一些,但也令人无奈的就是“权力美学”,这主要体现在为大型“国际骚”进行准备工作时,用“权力美学”的观点对城市进行整理、清理、整肃与整改。深圳最近发生的几件丑闻大都与“权力美学”有关。比如在全国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的“清理8万治安隐患”事件,再比如依据“权力美学”的要求而拆除旧有的店招,改为政府要求的“统一招牌”。
深圳的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如果说还有什么好的传统的话,那就是“官不扰民(企)”,而在大运会这样一个重大活动的泛政治目的下,这一传统有可能会遭到极大破坏,这一点可能会对深圳这个城市的未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作者:金心异 “国际骚”中的官与民 <br /> <br /> 大运会系列杂感之二<br /> <br /> 看了我上一篇《为什么要办大运会》之后,或许会有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耗资巨万举办一场大型国际活动,难道就只为了提升一个城市的硬件设施水平吗?难道就不能借此机会提升一个城市的软件设施水平吗?<br /> 我只能回答说:当然能;但在我们现行的体制下,别对这种提升抱太大期望,有所提升当然更好,没有太大提升也不必大惊小怪。指望一场运动会就把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和软实力上了一个台阶,这件事听起来无论如何都像一个神话。说实话,能借机提升硬件水平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啦!从京沪穗深四大城市最近五年来基础设施的提升来说,现在仅就硬件水平,我们这几个城市拿到全球都绝对算是一流的啦,这也算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表象?<br /> 城市的软件水平,往高里说是软实力,往中里说是城市平稳高效运行的能力,往低里说适宜于人居的程度。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没觉得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在大型活动之后,有何质的改变或提高。我也不相信深圳经过大运会,就能洗心革面。<br /> 就算大运会是一场“国际骚”,那么我们且来看,深圳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给人家看,并且让人看了之后还要说好。并且是在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拿出来的,不会让人家审美疲劳。<br /> 拿什么放到下一篇再展开来说,这篇先说说由谁来拿,怎么个拿法。<br /> 我一向的观点,是在深圳这个城市治理结构的三个部门中,“第一部门”——政府,深圳政府在国内的地方政府中,理念算是相对先进,但过去多年以小政府、弱政府为目标的深圳,现在却在变得日趋强势,可这种强势却建立在不得要领的混乱之中;而且这十几二十年中,理念的先进性在走一个下降通道的同时,政府的蛮横强势作用却在走一个上升通道,有可能最终演变为理念(行政体系的文化和效率)很落后但作风却很强势的地方政府;“第二部门”——企业,深圳的企业在国内可以说是理念相对先进,能量也很强大,这是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核心部分;“第三部门”——社会(民间),深圳的社会组织其理念在国内也属先进,但整体上还处在一个十分弱小的阶段。<br /> 大运会如果是一个由深圳的企业界组织的活动,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其会有上佳的表现,但问题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大运会除了接受企业赞助外,其它好象企业完全沾不上边,政府似乎没打算充分发挥深圳作为一个商业活动中心和企业之都的特点,没打算让本地的大公司在这场“国际骚”中充分表现,可以说,深圳的最大优势因而难以发挥出来。<br /> 深圳仍处在萌芽状态的社会组织也不被允许在这场“国际骚”中充分表演。首先,由于担心带来维稳的压力,一如之前的京奥时期一样,各个机构都不被允许(至少是不鼓励,不支持)在此一阶段举办各种规模稍大的活动,尤其是涉外的活动(这也有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对国际势力介入国内政治的担忧);而民间自发的一些活动,也很明显被抑制了。由此深圳民间社会的创意与活力也基本没有多少施展的空间。如果你看到了一些所谓民间社团组织的与大运会有关的活动,那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完全主导或控制的活动,透过官方社会团体(GONGO)来完成,其表现形式几无创意可言。<br />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发现,大运会并没有表现为一个全体市民、政府企业及社会主动参与各显其能的“国际骚”,反而接近于一种政府唱“独脚戏”的状态,也就是说,照现在的态势来看,它完全有可能将办成一个标准的“官方活动”。<br /> 完全由政府来唱戏的大型活动,它又怎能避免在前几场大型“国际骚”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顽固特点?这个政权体系有其固有的僵化的动员与操作模式,即便饱受诟病或完全失效甚或达到反作用,也很难进行根本的调整。<br /> 也就是说,我们都很希望深圳能有与前三场不同的表现,这个愿望很可能要落空。因为它作为一个完全“官方活动”的性质经已确定,留给民间参与的公共空间是如此之小。正如之前的三场已经表现出来的那样,在政府的驱使下,“被参与”的民众也很难可以有个性的表达,而只能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作整齐划一的表现,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个人只不过是官方机械化传播的元器件而已,徒具工具价值。<br /> 虽然在之前的三场“国际骚”中,很多人已厌恶这种形式,但深圳也只能步其后尘而已,何况如前所述,这种模式的边际收益已衰减到了很低的水平。这对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来说,可真是一个杯具。本来她一向以活力自许。<br /> 除了政府唱独角戏动员与组织模式的顽固特点,还必须提到的有三点:一是权力力学,一是权力美学,一是“泛政治化“的政府恐怖主义。<br /> 所谓“权力力学“,就是POWER的赢家通吃原则,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其杀伤力无远弗届、所向披靡,狂风卷落叶,暴雨过后百花凋零。也就是说,POWER的强势必然抑制RIGHTS的生发,甚至几乎都会对RIGHTS造成各种种样的侵害。事实上,在前面三场大型国际骚活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官的POWER侵害(或重或轻)民的RIGHTS事例大面积发生,而对RIGHTS的救济机制则荡然无存。<br /> 权力力学只是一种工具暴力,指导这种工具暴力的有各种理念,个人觉得在此类大型国际骚中起作用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泛政治化“的政府恐BU主义,另一就是权力美学。
望楼主采纳!!!
⑽ 请问深圳七号线地铁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动工呀说大运会过后,现在也过了几个月了,还没一点动静呢
根据9月28日,深抄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许重光做客广播电台“民心桥”节目时透露,深圳市地铁三期建设工程计划2016年建成4条地铁线,四条线路分别是6号、7号、9号、11号线,许重光称,深圳市地铁三期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