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号线路线图,广州地铁1号线牵引国产化
发布时间:2025-07-30 06:58:57
㈠ 广州地铁1号线
广州地铁1号线
起始站:广州东站,终点站:西朗。
途径以下站点:
广州东站,体育中心,体育西路,杨箕,东山口,烈士陵园,农讲所,公园前,西门口,陈家祠,长寿路,黄沙,芳村,花地湾,坑口,西朗。全程共16站,长18.497公里。耗时35分,共5元
㈡ 广州地铁1、2、8号线增购列车的样子到底是怎么样的
确实是一二八号线增购列车(内部代号A5),但是在运营上有两个问题:
1、线路号是08但只有4列在8号线运营;
2、最重要的一点,塞拉门打开后侵入1号线站台限界(通俗点说,就是…………开门会失败就对了)。
㈢ 广州地铁1号线什么时候开通的
1997年6月28日 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开通。广州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总投专资127.15亿元的广属州地铁一号线首段1997年6月28日上午10时正式开通。至此,广州成为全国第四个开通地铁的城市。1998年12月28日 全线正式开通.
㈣ 求广州地铁1号线编组方案
6编组,开通时也是这样,就是三号线不知咋的开通时搞三编组…
㈤ 广州地铁1号线刚刚停运了一下,谁知道为什么
5月23日地铁一号线农讲所~公园前区间供电设备故障情况说明
(更新时间:2008-05-23 17:59:49)
2008年5月23日15:09,一号线一列从东站开往西朗的列车运行至农讲所~公园前区间时,突然发生供电设备故障,导致农讲所站至长寿路站(往西朗站方向)的线路停电,在该区域的列车需在站停车。
根据现场故障情况,地铁总公司立即启动(15:10分启动)《广州地铁应急公交接驳预案》,车站及列车对乘客做好故障广播,及时安抚乘客,按照预案程序迅速联络市客管处等相关单位,积极组织乘客疏散。接驳公交到达各接驳点的时间分别为:15:45到达公园前站,15:48到达芳村站,16:16到达东山口站。
故障发生后,地铁公司立即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抢修,启动停电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同时组织列车在西朗至芳村站和东山口至广州东站小交路运行,芳村至东山口站上行线单线双向运行,尽量减少故障对乘客的影响。同时,通知其他线路的车站和列车加强广播,告知乘客故障信息,做乘客引导。并在故障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羊城交通台和广州电台交通台,引导市民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并在故障排除后一分钟内通知其恢复运营的信息。
16:38分故障排除,一号线全线恢复正常行车。故障造成停运时间共89分钟。
此次故障属突发性故障。地铁公司对因设备故障对乘客出行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对广大乘客在运营现场的理解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市交委客管处及参与公交接驳的公交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地铁公司表示将加大对一号线设备的检修力度,尽最大努力减少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公交接驳情况(总共投入26部公交车):
芳村——东山口
公园前——芳村
公园前——东山口
㈥ 广州地铁1号线的列车
德国SIEMENS列车
1号线车辆为八字形结构,列车以黄色为主色调,车体两边各有一条红色的饰带,象征着广州地下卧着几条巨龙,给广州带来繁荣与昌盛。
1号线列车总长约140m,列车高3.8m,宽3m,每抽列车有48个座椅,每个座椅最多可座7人。在AW1状态(即座位坐满人)下可坐336人,AW2(额定载荷)下,可座1860人,AW3状态下(超员载荷)可座2592人。
1号线车门系统采用的是电控气动车门,通过相关的继电器和电磁阀控制车门风缸,车门风缸驱动门页进行开和关。同时,采用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当车门夹人或夹物后,列车将无法启动,直到司机重开一次门,让被夹人离开后或将被夹物清除后才能动车,以防止夹人夹物行车,保证乘客安全。
1号线每个单元车设有两个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整抽列车共有12个空调机组。空调系统是由独立的控制单元控制运行,具有制冷、通风和紧急通风等功能,客室内的温度设定值是可调节的,调节范围为19-27℃,一般情况下客室温度设定值为自动。此外在车顶空调单元及客室内都分布有温度传感器,用以实时检测客室内的温度,空调系统将根据室内外温差自动调节客室温度,让乘客始终保持舒适的感觉。
1号线的广播系统包括:司机室对客室广播、运营控制中心对客室内部广播、自动报站和司机室与司机室对讲。列车从月台出发后经过轨道特定位置,将会自动触发相应的广播,让乘客了解到站信息,以及地铁站周边的建筑设施、旅游景点等。
1号线列车接驳处有五色灯,原五色灯为方格形状,现大部分列车已改为圆形。
MOVIA 456型列车(增购版的)
制造商:庞巴迪长春客车
设计/营运速度:80km/h
列车编组:6卡编组(Tc+Mp+M+M+Mp+Tc)
编组载客量:1,896人
电化方式:直流1,500V(接触网供电)
车卡:长23.54米,宽3米,定员310人
制造年代:2002~2006年
电机传动方式:VVVF交流传动
车辆总数:34抽
设计寿命:30年
昵称:BBD
注:该批所有列车设闪灯路线图
前两抽列车(43~44、45~46)是进口车,在外国组装,再用飞机、轮船运抵广州,59~60号车为微动塞拉门试验车
第一批Movia456列车经信号系统改造后可在1、2、8三条线上按需要调配。
第二批Movia456增购列车既可在1号线上运营,也可在2号线上运营,按需要调配。
一号线的Movia列车采用铝合金车体。相比1号线的全进口列车,该款列车开始出现国产部件。但关键零件设备依然为国外进口。而前两列是进口车,在外国组装,再用飞机、轮船运抵广州。
Movia列车以香槟色为主色调,车体两边各有一条黄色的饰带。该款列车开始采用电动门,并非1号线西门子列车的气动门。
首批Movia列车与增购车大部分部件都是一样的,亦可互相交换使用。两者的差别仅在于: 乘客信息显示系统:首批Movia列车使用安装于车卡连接位上方的LED点阵显示屏;增购车则改为使用车门上方的连续式闪灯路线图。 车头运营信息显示系统:首批Movia列车车头并没有任何班次信息显示;增购车则在车头加装了一个LED点阵显示屏,显示车次号及终点站等简单运营信息。 Movia列车照明系统与1号线的安达-西门子模块化列车基本一致,设置于车门及车窗上方,使用光管及铁格栅式灯罩。在车卡连接位亦装有光管照明。随着2010年二八号线拆解,该款列车的所有铁格栅式灯罩全数更换为塑料透明灯罩,车卡亮度得以提升。部分列车亦改用LED点阵照明光管。但由于增购车的闪灯路线图占用了车门上方原来设置光管的位置,因此增购车车门位置的亮度略暗。在2010年2号线拆分后全部更换灯管,照明效果更佳。
首批Movia列车原来只为旧2号线(即2010年后的新2号线和8号线)设计,后因应需求,部分列车的车载信号系统作了改造,随后亦可在1号线行驶;增购车只能在1、2号线上行驶。1号线、2号线、8号线的部分列车会根据需要进行调配。
一号线部分路段不时会有限速的措施(其中一部分是受正在进行的接触网柔改刚工程影响),截至2012年7月,仅有长寿路-黄沙区间双向限速。
㈦ 广州地铁1号线什么时候建
广州地铁1号线(英语:Guangzhou Metro Line 1)是广州市第一条通车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较为繁忙,被誉为广州地铁主动脉,链接多个地铁线路,可以达成单线换乘,并且连接广佛线,可以完成广州至佛山各地的快速换乘。
开通日期:1997年6月28日(西朗-黄沙区间的五站试运营。 当时为观光试运营,全程票价6元,班次30分钟一班)
1993年12月28日,1号线动工建设。
㈧ 广州地铁1号线路线图
西朗--坑口--花地湾--芳村--黄沙--长寿路--陈家祠--西门口--公园前--农讲所--烈士陵园--东山口--杨箕--体育西路--体育中心--广州东站
㈨ 广州地铁设施为什么现在都是国产化,而且不是欧洲化
脑子怎么想的?
国产化为了节约费用,把握核心技术啊。
㈩ 广州地铁1号线的建造历史
1987年,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准备引入法国资本进行地铁建设,当时出现了四个方案,在初步方案1中,出现了现有1号线的雏型。当时线路通过黄沙后走线比现时偏西,而且转弯进入中山路后,在荔湾路口西侧设有中山八路站而没有陈家祠站。而当时的杨箕村站则设于现时中山一立交附近,同时东山口和杨箕村之间亦设有梅花村站。而天河段则位于天河东路-天寿路,再转入广州火车东站地下,在天河路口设体育中心站,以及天河北路口设天河北路站。同时预留条件供线路延伸至天平架地区。
在征求市民意见后,最终形成了“十字线网”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中,1号线通过黄沙后走线被东移至宝华路,随之中山八路站被东移至陈家祠广场前并易名陈家祠站,1号线终与中山八路无缘。杨箕村站则与梅花村站合并,移至梅花路口附近。而天河段则改走天河南一路再转入体育东路。在体育西路路口设体育西路站,体育中心站西移至体育东路地下,天河北路站取消。此时线路已基本稳定,后来部分车站站位微调,位于火车东站的车站从南北向改为东西向,同时预留条件供线路延伸至沙河(目前这种方案已被否决)。 1993年12月28日,1号线动工建设。
1997年4月9日,由安达-西门子制造的广州地铁首列列车(编号为 1A01-1B01-1C01-1C02-1B02-1A02 )由嘉兴号货轮运抵广州黄埔港。
1997年4月18日,体育西路站封顶,标志着1号线16座车站全部封顶。
1997年6月28日,西朗-黄沙区间的五站试运营。 当时为观光试运营,全程票价6元,班次30分钟一班。
1997年8月20日,公园前站主体工程竣工。
1997年10月3日,全线盾构隧道主体工程完成。
1998年9月30日,全线热滑成功。
1998年12月28日,1号线全线土建完成。
1999年2月16日,黄沙站至广州东站11个车站投入服务,全线通车并作观光运营。
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商业运营并与公园前站举行开通仪式 ,共历时66个月。总投资122.61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造价6.629亿元。
2005年,地铁公司因考虑月台乘客安全和节省能源,决定为营运中的1号线全线加装月台闸门、半高式安全门,并展开月台风道及管线改造工程。
2006年,加装工程全面开工,加装工程于每晚收车后到第二天开始服务前进行。同年年底,样板车站黄沙站改造加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同时第一批车站3个车站开始改造。
2007年~2008年间,地下站多批车站改造完成,月台闸门投入使用。
2008年起,广州地铁对西朗车厂进行了扩容改造工程,新增了4条露天停车线及进行了其它一系列改造。
2008年9月19日,1号线首列列车完成自主大修,成功下线,重新投入运营,是为国内第一家对进口交流地铁列车进行大修的案例。
2008年5月23日,1号线一列车从广州东站开往西朗,途经公园前-农讲所区间时突发供电设备故障,导致下行线长寿路至农讲所供电线路停电,在该区间内行驶的列车须靠站停车。
2008年12月,地下站最后一个安装月台闸门的车站,芳村站的月台闸门投入使用。之前落成的车站开始实现联动。
2009年1月,地面站坑口站的半高式安全门投入使用。
2009年2月,地下站花地湾站的半高式安全门投入使用。
2009年7月,全线月台闸门建设期间,一女子于烈士陵园站跳下轨道并遭列车撞击致死。
2009年7月22日,地面站西朗站半高式安全门投入使用,至此全线月台闸门、半高式安全门(西朗、坑口、花地湾站安装)启用工程完毕。
2011年3月18日,考虑到1号线全线已安装月台闸门/安全门,列车进站已经没有鸣笛的必要,地铁1号线取消了已执行了十多年的列车进站鸣笛的规定。
2012年1月22日及30日,1号线曾经出现信号故障。
2013年5月29日早上7时40分,1号线列车行至公园前站附近时,有乘客突然强行拉闸打开列车门,更有乘客惊呼列车上有汽油泄漏,现场秩序一度混乱,事故导致列车停滞近20分钟。在晚8时许,广州地铁警方通报称,携带易燃违禁品进入地铁的嫌疑人落网。
2014年8月,地铁1号线轨道进行第二次大修,更换钢轨23140米,作业涉及15个行车区间,更换钢轨956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