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号线简介,北京地铁1号线信号

发布时间:2025-07-29 04:09:16

1. 北京地铁1号线线路的公里标是多少

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北京地铁一线,西起苹果园,东至八王坟,大部分线路与长安街重合,全长30.44公里,于2000年6月28日全线开通。代表颜色是红色。

2. 北京地铁1号线中的秘密有什么

1 北京地铁之秘密地铁
北京站-和平门-大会堂-中南海-国防部(西四)-车公庄-西山战时指挥部+核避难所?
这是一条纯军用线,修建目的就是为了战争爆发时可以将国家领导和高级军事人员安全快速转移。这种专供领导避难的地下线很多国家都有,只是一般人很难见到,所以有种神秘感。

一号线-苹果园(51号站)-福寿岭(52号站)-北京军区后勤大院(53号站)-黑石头(54号站)-三家店火车站-京原铁路

一线地铁修建目的是以战备为主,交通运输为附。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冷战,政府以防战为主要目的修建了一线地铁。最早是从南礼士路修到军区后来又向东修到北京站。
从苹果园往东各站都已经投入运营,往西还可以找到福寿岭(52号站)、军区(53号站)、黑石头(54号站)这三个从未开放的车站。地铁到黑石头就爬上了地面,54号站也是建在地面上的,再往西最后到门头沟的三家店火车站并入国家铁路。
周一至周五早上8:00左右和下午4:00左右都有一趟从苹果园开往54号站的通勤车,是方便地铁技校学生上下学和地铁职工上下班用的,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座这趟车去那三个车站探险
一号线军事意义巨大,里面有好多文章,尤其是最西端..

其他小线

衙门口支线:一线地铁八角游乐园-衙门口-国家铁路京原线
在八角游乐园和古城站之间有条通向西南方向的铁道就是衙门口支线。铁道在八角体育馆旁的一个公园中爬到地面最后并入铁路线。修建这条支线也是出于军事目的,从这条线上铁路能到达西郊机场。现在地铁偶尔利用这条线调车。

一、二号线地铁联络线:
南礼士路到复兴门建有条分支铁道,是二号线未建成前通往北京站方向的老线路,二号线修好后只做联络线使用。在建国门也有一条接通一、二号线的联络线。

车辆段:
通往车库的支线,大家都很熟悉

北京站和公主坟有俩个停靠备用车的线路,里面有备用车辆,在遇到紧急情况和大客流量时可以从那里发车

福寿岭这里从周一到周五有通勤列车到达,主要是运送在地铁技校上学的学生;后面还有一站,在高井的军区大院里,从地面上是进不去的,若想进去只能搭乘通勤车。周一到周五早8:03通勤列车到达苹果园,然后会继续开行,在这里停靠,大约8:15到达终点站高井(他称之为53号站,而福寿岭这站叫52号站,命名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到达后不能上去,要在8:39乘那列车返回,否则若从地面出站,军区的警卫会盘问的。

小总结:北京地铁系统的道岔0
我们在坐地铁的时候经常会遇见道岔,这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那北京地铁到底有多少条道岔,这些道岔都在哪里呢?过道岔的时候我们都会有哪些感觉呢?
一、过道岔时乘客会有哪些感觉?:
首先,过道岔的时候,列车会有很明显的反应,这些反应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个是供电不足;另一个是线路本身的反应。具体有以下表现,这些往往伴随着一起发生:
1、列车车厢照明突然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过道岔时不能提供第三轨供电而引起的;
2、列车明显减速,惯性反应明显,除上述原因,列车通过道岔时的速度不能过快;
3、列车电力牵引的声音减弱或消失,车内突然安静,原因同上;"
4、列车风扇运转停止,原因同上;
5、列车有明显的颠簸,原因是道岔本身对车辆的影响;
6、能感觉列车有转向的趋势,原因同上;
7、能感觉到隧洞突然变宽,隧道灯光引向别处,列车旁边突然多出一条铁轨;
8、列车“咣当”的回声突然变大。
二、北京地铁系统哪些地方有道岔呢?
1号线:
1、“苹果园”终点站的折返线有道岔;
2、“苹果园”至“古城路”区间有地铁的回库线,这里当然必须有道岔;
3、“古城路”至“八角游乐园”区间快到“八角游乐园”站的地方有道岔,这是处于基本废弃状态的“衙门口支线”或称“八角支线”
4、“万寿路”至“公主坟”区间有道岔;
5、“南礼士路”至“复兴门”区间临近“复兴门”站的地方有道岔,此为去环线地铁的联络线。

3. 北京地铁1号线牵引方式

北京地铁1号线(以下简称“1号线”),是中国最早建设开通的地铁线路。1号线起初是为军事战略防备、防空而建的北京市地下铁道一期工程。 1969年10月1日开始封闭试运营,运行区段由北京站至古城站(原古城路站)。1981年9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该线西起石景山区苹果园站,东至朝阳区四惠东站,其大部分线路与长安街、复兴路、建国路、石景山路重合。全长31.04公里,设23座车站和2座车辆段,线路标识色为红色。1987年12月28日复兴门站折返线建成。1992年12月12日由复兴门站向东延至西单站。1999年9月28日,复八线天安门西站-四惠东站区间开通。2000年6月28日,西单站至天安门西站区间开通,复八线与原1号线实现贯通运营,成为了今天的北京地铁1号线。 2017年12月31日,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将会封站,进行为期三年的扩建改造,1号线列车在苹果园车站进行折返、古城站作为一号线临时终点 2019年,北京地铁1号线与北京地铁八通线将会贯通运营,运营区段从石景山苹果园到通州新城的环球影城公园。“八通线”这个名字将会成为历史。[1] 苹果园-古城路: 2.606公里; 古城路-八角游乐园: 1.921公里; 八角游乐园-八宝山: 1.953公里; 八宝山-玉泉路: 1.479公里; 玉泉路-五棵松: 1.810公里; 五棵松-万寿路: 1.778公里; 万寿路-公主坟: 1.313公里; 公主坟-军事博物馆: 1.172公里; 军事博物馆-木樨地: 1.116公里; 木樨地-南礼士路: 1.295公里; 南礼士路-复兴门: 0.420公里; 复兴门-西单: 1.591公里; 西单-天安门西: 1.216公里; 天安门西-天安门东: 0.952公里; 天安门东-王府井: 0.852公里; 王府井-东单: 0.774公里; 东单-建国门: 1.230公里; 建国门-永安里: 1.376公里; 永安里-国贸: 0.790公里; 国贸-大望路: 1.385公里; 大望路-四惠: 1.661公里; 四惠-四惠东: 1.689公里。

4. 北京地铁1号线手机信号怎么那么差啊!

手机卡不一样当然就不一样,我使得是联通就不怎么样 移动的信号貌似相当的号。

5. 北京地铁1号线与国铁京门线

1、我国现在所有运营轨道交通车辆(国铁普速客货列、CRH和谐号高速动车组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权地铁、轻轨等,但不包含磁悬浮、胶轮系统)轨距均为国际标准1435mm,建国前外国殖民者在部分省市修建的窄轨(或米轨)运输铁路除外。
2、因为轨距相同,所以全北京各条线路地铁列车理论上都可以跑国铁,有些城市新订购地铁列车就是通过国铁运输的。(国铁机车头空拉地铁列车由生产工厂至地铁公司车辆段)
北京地铁1号线为6编标准B型(车厢宽度2.8m)三轨列车,轨距为标准轨距,虽然轨道相同,但国铁列车为接触网受电(25000V架空接触网),1号线列车为第三轨受电(750V敷地第三轨),供电制式、信号模式完全不同,1号线列车不可能开上国铁。只有内燃单机可以同时进入国铁和地铁轨道。而地铁隧道最大只能运行A型地铁列车(宽度3m),国铁列车(>3m)尺寸将无法驶入地铁隧道。
3、国内国铁客货运归铁道部下辖各铁路局管理,地铁则由各个城市的地铁公司管理运营,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也就谈不上国铁地铁联通运行。 福寿岭(102)、高井(101)、黑石头(无编号)是战备车站,联通国铁是国防需要,所以不可能开通运营。

6. 北京地铁1号线发生什么事了

北京地铁1号线运行过程中于今日晚间18时11分至19时12分,地铁一号线五棵松至专万寿路区间信号属故障,致使途经该区间的上下行列车采取站间闭塞方式运行,列车通过能力下降,间隔加大,部分列车晚点。截至21时故障已排除,因故障导致滞留的客流正在逐步缓解

7. 北京地铁1号线简介

北京地铁1号线(Beijing Subway Line 1),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于1969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营,其标志色为红色[1]。

据2020年4月综合显示,北京地铁1号线自西向东经石景山区、经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至朝阳区,呈一条直线行驶[1]。该线在苹果园站封站期间西起古城站,东至四惠东站[2]。

据2020年3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北京地铁1号线全长31.04千米,共设23座车站和2座车辆段[1][3]。

据2015年12月千龙网显示,北京地铁1号线日平均客运量超过120万人次[4]。

2020年4月15日起工作日早晚高峰地铁1号线将采取超常超强列车运行方式[5],最小运行间隔缩至1分45秒[6]。

2020年4月18日首班车起,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封站,列车运行区段变更为古城站至四惠东站。计划2021年底,苹果园站与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恢复同步运营

8. 北京地铁1号线的车辆使用

DK1
主词条:DK1型地铁电动客车
1967年DK1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2卡车卡。每卡车卡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与之後车型不同的是,本车每卡车卡都可以单独运转,本列车是北京地铁的第1款列车,由于列车高度超出限界规定90mm,故仅在1号线古城车厂进行调试,不载客运营。现在已经风吹日晒,锈迹斑斑。
DK2
主词条:DK2型地铁电动客车
DK2型由长春轨道客车早1969-1970年生产,共80卡。是第1款正式载客运营的列车,主要在1号线运营,後曾一度支援过天津轨道交通(编号101-103,被命名为“主席号”)。每卡车卡共3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较之前的DK1型相比,本款列车能够适应北京地铁的车辆限界。DK3
主词条:DK3型地铁电动客车
DK3型由长春轨道客车在1971年生产,共50抽,每卡车卡共3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设有紧急出口。初期为2卡编组营运,後改为4卡编组。主要在1号线运营,後曾一度支援过天津轨道交通(编号104-106)。从1号线退役後曾用做北京地铁13号线、八通线的临时过渡运营。另外部分列车还支援过天津轨道交通(编号104-106)。其中改进型DK4型曾用於朝鲜平壤地铁和京义线(平义线)。
DK8
主词条:DK8型地铁电动客车
DK8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58抽,每卡车卡共3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在北京地铁为4卡编组营运,全部属於太平湖车厂,主要在2号线运营,一度也在1号线运营过。後来位於北京地铁的52卡车卡全部翻新为DK16型。
DK11
主词条:DK11型地铁电动客车
DK11型由DK2型在1984年-1985年翻新而成,共13抽,76卡车卡。是最早实现ATO驾驶的车辆,主要在1号线运营,列车退出运营前,配属於古城车厂。在DK11型退役後,部分列车作为9号线的冷滑试验用车。编号为G201-G207、G2082-G2085、G209-G213(G2081和G2086是BD3型),DK11是当时1号线上的3门车,所以是1号线最先被新型空调车淘汰的车,已经退出运营舞台。
DK20
主词条:DK20型地铁电动客车
DK20型共7抽,42卡车卡(编号G108-G114),於1994年生产,在1号线运营,每卡车卡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侧拥有紧急出口,牵引系统为牵引20段+制动18段。列车於2004年在北京地铁车辆厂进行了翻新,外部由白色涂装变为了银灰色涂装。列车在退出运营前,配属於古城车厂。2012年4月12日,DK20型与BD2型列车一同正式退出了运营,至此北京地铁正在运营的列车全部为空调车。 退役後的部分DK20型列车用作6号线的冷滑试验车。

BD2
主词条:BD2型地铁电动客车
BD2型共12抽,72卡车卡(编号G115-G126),於1994年生产,在1号线运营,每卡车卡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早期外部为白色涂装,後经过在北京地铁车辆厂的翻新之後,列车变为银灰色涂装,并加装了LED显示屏。部分列车曾作为9号线的冷滑试验用车,列车在退出运营前,配属於古城车厂。2012年4月12日上午10时25分,最後一列编号为G124的BD2型列车缓缓驶入古城车厂,标志着BD2型与DK20型列车一同正式退出了运营, 部分列车则被送至广州和长春的地铁技校作为教学工具使用,其他部分列车则作为14号线的冷滑试验用车。
BD3
BD3型一共2列,於1996年生产,在1号线运营。列车编号为G2081、G2086,并与DK11型的4节混编运营。每卡车卡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外观与BD2型基本一致,但为斩波调阻车。列车在退出运营前,配属於古城车厂,曾一度作为八通线的冷滑试验用车。现已经退出运营,存放於四惠车厂中,现已於BD11的T306一同肢解。 DKZ4
主词条:DKZ4型地铁电动客车
为了应对复八线的开通,北京地铁於1996年开始订购DKZ4型电动客车。(DKZ4型电动车组由DK28、DK29、DK30、DK31组成)DKZ4型共31列,186卡车卡,於1998年生产,其中有114卡车卡(编号S401-S419)在长春轨道客车生产,72卡车卡(编号S420-S431)在北京地铁车辆厂生产,1998年11月16日,第一组(6卡车卡)VVVF调频调压电动客车(编号S401,原编号B401)从长客厂运抵北京。1999年2月8日,第一列VVVF新车载客投入试运行。後在2000年全程运行於1号线,本系列列车为北京地铁的第1款VVVF控制的列车。列车配属於四惠车厂(编号S401-S429)和古城车厂(编号S430-S431)。为加速列车空调化,因此在2010年,DKZ4型列车开始在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加装空调(每卡车卡拥有4台制冷量为12kW的松芝KLDL12AAA空调机组)和内部改造(加装闪灯图和LED显示屏,并对大部分车辆的车窗改为封闭式),最後更名为DKZ4G(最初进行试验的列车为S423和S405) ,直至2012年全部完成。
SFM04
SFM04型共39列234节,由南车四方和北京地铁车辆厂负责生产。其中编号为G432-G451由南车四方生产,编号为G452-G470由北京地铁车辆厂生产。为6卡编组营运,在2007年正式使用,是1号线的第1款原装空调车和使用电动门的列车。每卡车卡共有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配属於古城车厂。已有部分列车的车卡照明更改为LED照明。

9. 北京地铁1号线的未来发展

2015年年内,1号线抄信号系统升级将接近尾声。届时,1号线发车间隔有望从2分零5秒缩短到2分钟,创世界城市轨道最小等量级。1号线运营载客已44年,其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工作自2013年上半年已开始,由於所有测试都要在夜间收车後进行,所以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预计今年年内,1号线将全面升级为CBTC(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准更高,列车发车间隔也能继续压缩,最小发车间隔有望从2分零5秒缩短到2分钟。不过,受制於1号线的编组方式和折返路线, 2分钟的最小发车间隔几乎达到1号线的极限。
交通部门预算,此次系统升级可以保障1号线在未来20年的稳定安全运营。这是继地铁2号线後,世界上第二条既有线不停运改造後开通CBTC系统。新系统预留了与月台安全门的介面,待1号线开始月台安全门安装时,信号系统不需要再改造。经过与月台安全门的介面调试,即可以直接实现与月台安全门系统的连结使用。

上一篇:2018上海地铁招聘开始了吗,2018年最新上海地铁图 下一篇:深圳地铁 起点 侨城北 到 终点 深圳北站 怎么换乘,深圳侨城北地铁站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