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怎样,合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规划
发布时间:2025-07-25 09:37:32
⑴ 合肥市交通规划
《建设规划》主要依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和《合肥市交通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和要求,结合"141"组团空间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提出合肥市轨道交通远景、远期和近期建设规划。
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其中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其中有两个为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换乘的综合枢纽,全长181.1公里。
规划分四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2016年为近期建设阶段,建设1号线、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阶段:2016-2020年为建设发展阶段,建设3、4号线,与1、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2020-2025年为建设完善阶段,在第二阶段形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网络的基础上,建设5号线、6号线和远景7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第四阶段:2025年后,远景扩展阶段,建设远景8号线及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
根据《建设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计划在200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预计在2014年底正式运营; 2号线争取在2011年开工,预计2016年底正式运营。
为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建设,2009年6月3日,市轨道办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合肥组织召开《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估会并获得原则通过,为1号线项目立项及深化设计提供了依据,目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正在全力以赴开展1号线试验段以及南北高架一号线市政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确保轨道交通1号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⑵ 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的具体规划
根据《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和正在上报的《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线路起点位于方兴大道与翡翠路交叉口,全长37.4km,其中地下线31.3km,高架线6.1km;共设车站31座,其中地下站26座,高架站5座,平均站间距1.25km;设磨店车辆段和翡翠湖停车场各1座,工程总投资估算239.80亿元 。
⑶ 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怎样
合肥地铁即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是合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
1号线中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全长4.404公里。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 1号线是一条南北方向的骨干线,北起新蚌埠路与汤池路交叉口北侧,终点在滨湖新区规划的广西路与遵义路交叉路口东侧,全线长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项目总投资184亿元(含预留工程)。该线路覆盖主要客流走廊,联接合肥站地区、老城区、新合肥站枢纽地区、滨湖新区北部次中心、滨湖新区启动区、滨湖新区CBD,为主城区与滨湖新区提供快速联系,预计在2014年底开通运营。
⑷ 合肥轻轨开始建设了吗
还没 正在规划
2005年9月9日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投洽会上,一直在酝酿之中的合肥市轻轨建设项目向全球投资者初揭“面纱”。
在投洽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安徽省招商项目中,合肥轻轨被列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录中。据介绍,合肥轻轨项目总体规划是位于城市新区内,拟采用单轨双线系统,线路为自金寨路起,沿东流路西段向南转入潜山路,经习友路往南转向圣泉路,最后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线路全长7公里,设8座车站。
在合肥新城区内规划建设轻轨的理由是,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规划人口约为15万人,其中住宅约600万平方米。合肥市级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安徽合肥体育中心(6万人的体育场,8000人的综合体育馆,3000人的跳水馆)、安徽省博物馆、安徽新闻中心、安徽影视制作中心、安徽出版大厦、安徽报业集团大厦等众多省市行政事业单位都位于这一新区内。政务文化新区即将成为未来若干年合肥市新的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体育等中心及拥有众多旅游观光景点的新城区、老城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的中心衔接地带。而大学城现有在校师生5万多人,并以每年1.5万人的速度递增,预计最终规模在12万人左右,同时随着新区旅游景点的建成和与周边的大蜀山风景区、合肥野生动物园、明珠广场、徽园、高科技馆、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等合肥市著名景点共同形成旅游经济圈,因此新区的日均出行量及其潜力巨大,需要一个安全、便利的解决交通出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来满足市场需求。轻轨以其自身的优势,体现出了城市现代化的特征和活力,并且具备观赏价值和观光功能,显然是首选的公共交通系统。
经投资估算,合肥城市新区轻轨项目总投资超过3.75亿元,平均造价指标为5363万元/公里,预计项目建设时间为两年。(信息来源:中安网)
⑸ 我们来讨论一下合肥轨道交通最新规划,规划对合肥市城市发展有哪些
合肥地铁五条线路最近的发展。合肥地铁一号线三期。合肥地铁三号线。合肥地铁五号线。合肥地铁六号线。
⑹ 合肥今后有建设地铁的计划吗
1. 在近5年内复,合肥不会计划修制筑地铁。
2. 随着合肥经济的不断增长,仅靠地上交通运输是远远不够的,会计划修地铁,但修地铁要上百亿的资金,还要求技术支持,和其他各部门的配合。(包括:动迁,拆迁等头痛的事情。)
3. 在20-100年内,中国各要省会城市都会有修地铁的计划,包括合肥。
⑺ 合肥地铁建设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从合肥站至徽州大道站,线路长约.6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正式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选址于滨湖新区锦 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试验段工程为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区间覆土满足主要市政管线通过要求,车站及区间均采用明挖法施工,试验段全长4.404公里,工程概算投资约为6.9亿元,共划分为三个标段。
该试验段工程计划工期为10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明年5月份之后,该试验段轨道线路将基本完成建设,成为合肥轨道交通规划的首段建成亮相线路。不过,试验段建设只完成土建施工,暂时不会正式开通运营。
总体规划
“十”字骨架8年内建成
根据《建设规划》,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分为远景、远期和近期。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
总体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2016年,建设1号线、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阶段:2016~2020年,建设3、4号线,与1、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2020~2025年,在骨架网络基础上,建设5、6号线和远景7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第四阶段:2025年后,建设远景8号线及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
近期规划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已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2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力争2011年开工,预计2016年底开通运营。
◆试验段:
1号线中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全长4.404公里。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
争议轻轨,还是地铁?
最早,大家对于合肥市的轨道交通,都以为是轻轨,不过,就目前公布的情况看来,合肥的轨道交通应该以地铁设计。
“应该直接上地铁,可以缓解路面的交通压力,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合肥的地下空间。”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潘国泰认为。
根据客流预测确定的运量等级,近期建设规划1、2号线初、近、远期均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行车能力30对/小时,远期系统设计运输能力为4.38万人次/小时,初期配车63列/378辆。
1、2号线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牵引网采用DC1500架空接触网供电,建设4座主变电所,信号采用完整ATC系统,设一座控制中心,一座车辆段,一座车辆维修基地,二座停车场。 1、2号线在大东门形成换乘。
=========================================================合肥轨道交通将有望升级为地铁 年内或可批复 来源:安徽商报 @ 2009-08-27 或许在今年年底,合肥人就将把“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更名为“地铁1号线”。昨日记者获悉,继全国22个城市79条地铁获批后,合肥也正在加紧争取获得一张地铁建设的“入场券”。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沉寂7年之后再次呈现火爆局面。在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场内部通气会上,该部城市建设司司长陆克华透露,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8820.03亿元。目前出台的合肥市轨道交通路线中,包含有地下穿行的设计。因此引起市民诸多疑问:合肥轨道交通究竟是地铁还是轻轨?对此,合肥市轨道办曾公开回应:合肥轨道交通将走地下,按照地铁规模设计。一般来说,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客流量每小时为2.5~6万人次,这个数字是轻轨的2倍。对于是否能将合肥轨道交通视同为地铁,官方回应一直非常谨慎。相关部门多次表示,无论使用什么名称,轨道交通项目在合肥都必然推行。但不难理解,对于迫切需要更快速的交通解决方案的合肥市而言,运输能力更为强大的地铁肯定更受期待。据透露,在这一轮“地铁热”中,国务院第一批、第二批批复了20个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等,第三次批复了青岛、南昌的地铁规划,总计22个城市79条规划。其间合肥一直在尽力争取,目前手续正在报批。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国务院还将征求建设部对于合肥地铁建设规划的意见,如果顺利的话,预计今年年内就可以批复。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⑻ 合肥在建的轨道交通是不是地铁
是地铁,不过轻轨好像也要建。
合肥轨道交通号线试验段8月7日正式开工
试验段仅完成土建工程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从合肥站至徽州大道站,线路长约24.6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正式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选址于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试验段工程为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区间覆土满足主要市政管线通过要求,车站及区间均采用明挖法施工,试验段全长4.404公里,工程概算投资约为6.9亿元,共划分为三个标段。
该试验段工程计划工期为10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明年5月份之后,该试验段轨道线路将基本完成建设,成为合肥轨道交通规划的首段建成亮相线路。不过,试验段建设只完成土建施工,暂时不会正式开通运营。
总体规划
“十”字骨架8年内建成
根据《建设规划》,合肥轨道交通建设分为远景、远期和近期。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
总体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2016年,建设1号线、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阶段:2016~2020年,建设3、4号线,与1、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2020~2025年,在骨架网络基础上,建设5、6号线和远景7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第四阶段:2025年后,建设远景8号线及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
近期规划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力争2009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力争2011年开工,预计2016年底开通运营。
◆试验段:
1号线中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全长4.404公里。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
争议轻轨,还是地铁?
最早,大家对于合肥市的轨道交通,都以为是轻轨,不过,就目前公布的情况看来,合肥的轨道交通应该以地铁设计。
“应该直接上地铁,可以缓解路面的交通压力,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合肥的地下空间。”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潘国泰认为。
根据客流预测确定的运量等级,近期建设规划1、2号线初、近、远期均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设计行车能力30对/小时,远期系统设计运输能力为4.38万人次/小时,初期配车63列/378辆。
1、2号线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牵引网采用DC1500架空接触网供电,建设4座主变电所,信号采用完整ATC系统,设一座控制中心,一座车辆段,一座车辆维修基地,二座停车场。 1、2号线在大东门形成换乘。
⑼ 合肥轻轨的规划
合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分远景、远期和近期三个阶段。远景轨道线网总长近323公里,将对“版141组团”形成网权络覆盖;远期即2020年前由12条线组成,全长约355公里,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近期即到2016年建设贯穿城市南北和东西轴向的轨道交通1、2号线,并与城市最重要的客流走廊相对应,形成轨道交通“十”字形核心线路,线路总长度为55.95公里,共设置车站45座,有一座换乘车站,总投资近241亿元。
⑽ 合肥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将会对合肥市产生哪些影响
北起新蚌埠路与汤池路交叉口北侧,终点至滨湖新区规划的广西路与遵义路交叉路口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