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的S2线远期规划,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5-07-25 22:27:30
⑴ 苏州地铁9号线改规划了
2019年3月22日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做客苏州广电《政风行风热线》就交通、环保等话题和市民进行交流,节目中对于市民关心的交通出行,高新区管委会表示,正在积极争取轨道交通9号线建设,根据规划。
9号线将建立起从苏州高新区到姑苏区到园区的东西向快速通道,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晓春说,整个高新区西部的地铁建设还是滞后的,所以9号线建设在积极争取。
(1)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苏州轨道交通9号线,呈东西走向,连接了新区、姑苏区、园区、昆山市、太仓市3个区2个市。线位走向利用原规划的苏州轨道交通S1线走向,建立起西部生态城、科技城至姑苏区、工业园区的东西向快速通道。
有效分担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运力不足。将太湖,苏州科技城,大阳山森林公园、森林水世界、探险乐园、白马涧,枫桥(寒山寺)、桃花坞、山塘街、留园、北寺塔、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联系起来。
⑵ 苏州轨道交通的建设背景
苏州1996年开始就着手研究轨道交通的建设,当时似乎并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已经开始建设了,所以苏州市委也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一些研究。对于那个时候的苏州来讲,确实还没有那么大的需求,私家车没那么多,交通也没那么挤,而且当时国产化比较低,轨道交通的造价也十分昂贵,不是说建就能建的。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时候,在汽车发展了以后,私家车开始在苏州普及,道路开始慢慢变得拥堵,交通问题亟需解决。在2002年筹备组建班子,准备上报和建设轨道交通。 除了交通问题需要解决之外,在当时,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种潮流,北上广已经建成,很多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开始纷纷申报建设。另外,从产业角度来说,轨道交通产业的国产化率在逐步提高,成本上也不再像之前那么昂贵。直到2007年2月份,苏州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在那批轨道交通建设得到批准的城市了,苏州排在第15位,前面14个城市全部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严格意义上来说,苏州应该是第一个被批准建设轨道交通,且是自主开工建设和运营的地级市。
截至2016年4月份为止,苏州地铁日均人流量为38.75万人次。有一座换乘站点(广济南路站)
⑶ 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的S2线远期规划
S2线起自园区,沿中新大道往胜浦方向,最后到达昆山南部,线路长42公里,设站14座,回在工业园区规划答与苏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3号、6号、8号线形成换乘。
⑷ 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的S2线远期规划
S2线起自园区,沿中新大道往胜浦方向,最后到达昆山南部,线路长42公里,设站14座,在工业园区规划与苏州城市轨道交通1号、3号、6号、8号线形成换乘。
⑸ 苏州的地铁规划
目前苏州有三条地铁线运营,1号、2号、4号线,未来2030年规划有3、5、6、7、8、9几条地铁线,其中3号线2019年年底之前就会开通试运行
⑹ 苏州地铁规划有多少条线路
>一号线(26.1公里,24站〔扣除塔园路、养育巷站为22〕,试运营中):灵天路-金枫路-汾湖路-玉山公园-苏州乐园-滨河路-三元村-桐泾路-广济路-养育巷-人民路-临顿路-仓街-东环路-中央公园-星海街-星港街-国际博览中心-华池街-星湖街-南施街-星塘街-钟南街
>
>二号线(27,22,2012):高铁站-相城大道-富阳路-安元路-春申湖中路-阳澄湖中路-齐门北大街-金民东路-天筑路-火车站-三医院-石路-广济路-三香广场-劳动东路-胥江路-桐泾公园-长吴路-宝带西路-旺吴路-石湖路-迎春南路
>
>三号线(43.5,31,2015-2016(预计)):新区城铁站(浒墅关)-鸿文路-泰山路-马运路-华山路-何山路-苏州乐园-狮山路-玉山路-竹园路-横山路-横塘镇-吴中西路-新郭路-友新路-宝带西路-宝带东路-迎春路-吴中东路-吴东路-娄葑镇-独墅湖路-国宾路(望湖角)-斜塘镇-莲葑路-苏胜路-金塔路-星塘街-沈浒路-苏虹东路-唯亭城铁站
>
>四号线(31.2,22,2015-2016(预计)):旺埂上-广登路-黄桥镇-阳澄湖路-珍珠湖路-金民西路-苏锦村-火车站-北寺塔-观前街-人民路-十全街-竹辉路-南环路-宝带东路-石湖路―澄湖西路―蠡墅镇-国际教育园-越城西路-溪水路-苏旺路
>
⑺ 苏州地铁在建设中吗
总体概括为“一体两翼,双城核心”
古城区与高新区合力成为主城区;东部(园区)为苏州首要发展方向,形成与主城区地位相等的东部新城;北部是仅次于东部的城市发展方向。
具体的如下:
未来苏州将形成“双城格局”,由苏州主城城区和苏州东部新城组成。
苏州主城城区由高新区与老城组成,主要承担城市生活服务中心和市域政治、文化中心职能;苏州东部新城城区(园区行政辖区扣除原车坊镇新城路以南地区),将建设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贸区,长三角地区的次级商务中心,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总规提出,苏州城市建设的首要发展方向为东,主要发展方向为北,次要发展方向为南,限制西部山体至太湖的城市建设。
解读“双城”之一
古城偏离城市中心
为了保护古城,总规纲要提出“以东部为首要发展方向、北部为重要发展方向”,其关键用意就是为了全面保护古城。确定东部与北部这两个发展方向后,就可以使古城区不再是“一体两翼”格局下的城市几何中心,从而可以缓和古城的开发压力与交通压力。
解读“双城”之二
新老苏州资源整合
高新区往往被人称为“新苏州”,平江、沧浪、金阊三区被称为“老苏州”,在总规纲要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路就是要整合“新老苏州”。整合高新区与老城区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从而使新老苏州合力成为市级行政办公集中地、市级商业、文化体育、娱乐中心。
在构建主城区的过程中,将对古城区的人口与功能进行疏解,而高新区与古城联系密切,正好可以承担古城区释放出来的人口与功能,承担起新的城市核心作用。
解读“双城”之三
东延北进是主旋律
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建设的苏州东部新城,定位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东部新城北部地区已形成了由一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中部地区正逐步形成区域公共设施服务带;南部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东部地区未来有条件也有必要发挥整体优势带动中心城区发展,将在用地布局中预计到未来与昆山、上海连片发展的可能性,选择与昆山、上海连接的功能布局结构,规划人口120万人。
苏州北部地区在沪宁高速、沪宁铁路、未来的沪宁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等东西向走廊的形成与扩容情况下,直接会扩大北部地区接受上海辐射的效应,区域地位会得到提升。苏州北部地区又因拥有苏嘉杭高速、苏虞张一级公路、227省道暨分流线、未来的苏州地铁S2号线,迅速拉近与常熟、张家港、苏北地区的联系,成为向北扩大辐射的重要门户。北部地区规划人口50万人。
解读“双城”之四
城市功能各有调整
行政:市属行政退出古城
根据总规纲要,原古城内的市属行政用地与居住商业用地混杂,既增加了古城交通压力,又不利于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因此市属行政功能应逐步退出古城。
商业金融:形成六个商业中心
根据总规纲要确定的"双城"格局,现有的观前街商业中心规模不再扩大,完善石路、南门商业中心。另在大运河两侧,现狮山路附近建设主城商业中心;在金鸡湖东岸建设苏州东部新城城区商业中心;结合苏州市火车站站前改造,建设站前商业中心;在相城区元和塘西侧建设北部新城商贸中心。
规划四个批发市场群:相城区家具批发市场群、横塘建材批发市场群、白洋湾浒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群、东环南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群。
城市交通:梳理东西、南北快速通道城市道路交通将加强东西、南北两个重点方向道路的梳理、改造。东西向规划新增两条快速路、两条主干道。两条快速路中一条为原312国道部分路段结合园区以北主干道,另一条为新机场路-南环-苏福路-原209省道。
苏州火车站将成为连接普铁、城际铁路、地铁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沪宁城际铁路园区站,带动园区功能的整合提升。
根据苏州市公交线网与场站优化方案研究,远期到2015年共设置6条快速公交干线,20条公交次干线,34条公交辐射支线。
规划轨道线网M1、M2、S1、S2等四条轨道线路。其中,M1线为连接高新区、古城、园区最重要的东西中轴大容量轨道交通。近期优先建设地铁M1线。
⑻ 2024年9月建成运营 苏州轨交8号线第一批线站位公示
8号线建成后将加强苏州高新区、姑苏区、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并与3号线一起发挥线网的组合环线功能。
提升对古城外围区域的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高网络换乘能力和服务品质。
支持构建苏州市域“一心两轴一带”的城镇空间结构以及中心城区“一心两区两片”的“T型”城市空间结构。
2019是苏州轨交爆发之年,多条线路宣布开工建设,更多的苏州人将体会到从家门口坐上轨道交通,感受畅行的魅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⑼ 苏州在建的新地铁,连接中心城区与高新区,为什么预计到2024年开通呢
近几年来我国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在城市发展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们的旅游产业和交通条件了,当然除此之外,城市的投资环境和科技教育实力也是人们很关注的两方面。但是近年来总体上城市的旅游业和交通环境是最为网友们关心的,尤其是交通方面的高铁和一些大城市的地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