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获批名单,广州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6 20:23:14

1.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背景简介

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于2012年6月25日在北京揭牌成立,中心由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与行业院所及企业共同筹建,将主要为我国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
2007年,以“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研究”为试点,教育部、财政部对北京交通大学启动实施了“跃升计划”,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的路子,这也是“2011计划”的前期探索。为了解决轨道交通发展最急需、最紧迫的任务——轨道交通安全,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同单位重点参与,共同组建了“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运营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识别、移动装备安全保障提升等三大任务。协同中心的建立将解决长期以来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力量分散、效率不高、产学研脱节等问题,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中心成立后将首先针对高速铁路的运营进行技术创新,并遴选出列控系统、高速列车、行车环境等相关的三个主要先行先试创新方向。其中,在列控系统方面,将满足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用性的需求;高速列车方面,主要研究高速列车基础理论、高速列车技术标准、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等;行车环境方面,主要研究列车在不同线路及自然环境条件下车辆气动力诱发灾害的演化机理、评判准则,优化气动结构,实现流动控制。
据了解,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和之前成立的全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都是教育部“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项目,该计划旨在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据了解,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共同发挥多年来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实质性贡献,北京交通大学及中南大学针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确立“定位国家战略急需,瞄准国际一流”的协同创新目标,经过多轮磋商,最终就建立“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达成一致意见。

2. 从火车站到广州市大观中路科学城揽月路80号广州科技创新基地坐地铁在哪个位置转车比较好

从广州火车站走约10米到地铁广州火车站A出入口乘坐地铁五号线(坐13站)到地铁车陂南站C出入口下,过马路往右走到车陂总站转乘574路(坐18站)到广州科技创新基地站下。

3. 广州南站到南沙科技创新中心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7号线 → 地铁4号线,全程约61.3公里

1、从广州南站回步行约200米,到达广州南站

2、乘坐答地铁7号线,经过8站, 到达大学城南站

3、乘坐地铁4号线,经过15站, 到达南横站

4、步行约790米,到达南沙科技创新中心

4. 广州市汽车站到广州国际创新中心

广州市汽来车客运站到广州国际创新中自心可坐地铁5号线换乘4号线。
公交线路:地铁5号线 → 地铁4号线,全程约22.2公里
1、从广州市汽车客运站步行约380米,到达广州火车站
2、乘坐地铁5号线,经过12站, 到达车陂南站
3、乘坐地铁4号线,经过2站, 到达官洲站
4、步行约210米,到达广州国际创新中心

5. 从暹岗坐地铁去广州市科技创新委怎样走

公交线路:地铁6号线 → 地铁1号线,全程约26.4公里

1、从暹岗乘坐地铁6号线,经过14站专, 到达属东山口站

2、步行约250米,换乘地铁1号线

3、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3站, 到达公园前站

4、步行约550米,到达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

6.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获批名单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公示》 ,具体名单如下:
序号 中心名称 主要协同单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牵头申报高校名单 :
(初审名单共35家,答辩通过17家,最终认定通过14家(即上表名单)。此次答辩未能通过的协同创新中心下次认定申报时可不占用牵头高校或地方推荐指标,不参加专家初审,直接进入会议答辩环节。) 中心名称牵头申报高校答辩结果认定结果(最终通过)一、面向科学前沿类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过通过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 通过通过人工微结构与量子调控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 通过通过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 通过通过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二、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类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 通过通过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 通过未通过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 通过通过三、面向行业产业类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 通过通过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通过未通过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过通过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通过通过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同济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 通过通过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通过未通过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江南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四、面向区域发展类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 通过通过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 通过通过广东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辽宁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东北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 通过通过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 通过通过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

上一篇:天泰路是几号线距离营口道坐地铁大约多长时间,成都天泰路地铁站 下一篇:上海外滩乘地铁怎么去,去外滩买什么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