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要道
发布时间:2025-07-27 00:48:01
❶ 轨道交通专业需要学哪些课程
1.高铁乘务专业;2.铁道运输管理;3.铁道车辆运营与维护;4.铁道工程技术.
❷ 轨道交通和铁道交通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铁路主要承担区域对外的中长距离客货运输。城际铁路主要承担区回域内部各城市答、城市组团、城镇之间的旅客交流。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城市内部跨组团客流为主,兼顾部分城市组团内部交通出行。城市轨道交通沿城市客流走廊布设,在城市客运网络中起骨干通道运输的作用。以居民城区内跨组团客流出行为主
轨道交通(Rail Transit)是指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简称”轨交“,包括地铁、轻轨、快轨、有轨电车等。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铁路是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走。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使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列车的重量,使列车的载重能力大大提高。
❸ 我国目前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发达的象征,可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节约能源,方便居民快速出行。现在城市地面的空间已经很拥挤了,只有往地下发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中国人口众多,特别需要充分利用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为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
根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专用轨道线路。一列车或者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的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它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此外随着交通系统的发展,已出现其他一些新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酝酿大,全天候,无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系统,特别实用与大中城市。
(3)轨道交通要道扩展阅读:
中国正在形成以地下铁道为骨干、多种类型并存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上海、武汉、天津、大连等城市建成了快速轻轨交通系统;长春、大连进行了有轨电车改造,鞍山也准备对现有有轨电车改造,北京、上海正在酝酿新建有轨电车线路。
重庆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跨座式的单轨交通系统;上海浦东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开通了磁悬浮高速线。
广州和北京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直线电机驱动的城轨车辆交通线路;北京首都机场内正在建设全自动化的新交通系统。
❹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有以下两个:
1、树立“规划建设为运营、运营服务为乘客”的理念,将安全和服务要求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准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合理确定制式和建设时序,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2、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用房等,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目标,在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举措,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有了顶层设计。
(4)轨道交通要道扩展阅读:
《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提出,城市及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工作机制和处置要求。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应急培训,加大专业救援装备研发应用,建设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演练中心。并且鼓励和支持有关方面加强专业救援装备的研发。强化现场处置应对,建立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工作机制。
《意见》提出制定关键设施设备运营准入技术条件,推动产品定型,建立质量公开和追溯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完善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制度。
❺ 轨道交通要什么标准的电缆
轨道交通电力电缆标准这里可以理解为:地铁或轻轨直流牵引用电力电缆,GB/T12528-2008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
根据胜华电气矿物质电缆防火电缆招标项目组参与的北京、天津、大连、深圳、重庆和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用直流牵引电缆的投标,综合标书的相关技术内容,具体特性要求如下。
电压等级要求:牵引系统供电多采用直流电压,其电压等级分别为3000V、1500V、750V等。
防火要求: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为较早使用矿物质电缆的轨道交通工程,在2号线、三个地下车站,所有消防主要负荷的电气线路均采用了矿物质电缆:包括隧道风机、射流风机系统电源以及气体消防、应急疏散照明及指示电源等。
轨道交通建设中,电缆的阻燃性能是站内设备电缆选用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所选电缆的防火性能不一,就能显现其在火灾状态下的巨大差异。
由于轨道交通车站人流集中,人员区域密度较大,设计初期所考虑的火灾状况下人员的疏散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火灾事故所引发的“二次灾害”其危险性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比火灾本身更大,火灾事故的人员伤亡多是因毒气、烟气窒息致死。
矿物绝缘电缆分为重载电缆(1000伏级)和轻载电缆(600伏级)两种。电缆芯数有1,2,3,4,7,12,19芯,最大芯数可到达24芯。1-4芯主要用于动力和照明,7芯以上主要用于控制和通讯,与同等截面的有机电缆相比较,氧化镁电缆载流能力可以提高一个截面等级以上。同时能承受相当大的过载,其过载能力可达正常载流的100倍以上。
矿物质电缆由电工铜、氧化镁绝缘材料和金属护套组成,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突出,该电缆的长期使用温度为250℃,即使在950℃~1000℃的火灾环境中也能保证持续供电3小时以上。
安装要求:地铁项目中直流牵引电缆敷设空间有限,一般要求其重量轻,柔软性好,易弯曲,便于安装及维护。电缆敷设时的弯曲半径规定为:非软结构电缆为电缆外径的12倍;BTTZ矿物绝缘电缆为电缆外径的2-6倍;YTTW柔性矿物绝缘电缆为电缆外径的5-10倍
环境要求: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电缆一般应具有防水、防油、防日晒、防鼠、防白蚁等性能。
❻ 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
首先,轨道交通不仅要服务于现阶段的城市发展,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轨道交通规划可以在城市拓展之前预测城市的发展方向,引导城市的建设
其次,轨道交通走廊的选择应该在客流需求最大 服务范围最广泛的地区,需要进行相关调研和分析,而不是随意的画一条线即可
再次,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有部分,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引导建设,服务客流与引导发展兼顾,而不是盲目的投资建设。
个人理解,不做标准答案
❼ 为什么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发展立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是作为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的主要途径。
城市化带来的交通问题:
交通拥挤。交通事故。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土地消耗。城市美学。
轨道交通的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绝对)能耗低。污染小。可靠性强(安全准点)。舒适性佳。(相对)占地面积小。
❽ 轨道交通是什么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其实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简称”轨交“,包括地铁、轻轨、磁悬浮、快轨、有轨电车、新交通系统等。
(8)轨道交通要道扩展阅读:
轻轨系统
它是一种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英、美称之为LRT,俄国称为OPT,其意为“ 轻轨运输”或“轻轨系统”。德国把它称为“城市铁道”,日本称为“轻轨电车”。它可以运行在地下,也可以建成高架轨道形式,也可在地面运行。
但从宏观上说,轻轨交通最主要特征是其运量规模比地铁小,其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在10000人~30000人。因此,有人把凡是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在这个范围的其他形式轨道交通如单轨交通、新交通系统、直线电机驱动的城轨车辆交通等都称之为轻轨交通 。
单轨系统
单轨系统是一种车辆与特制轨道梁组合成一体运行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轨道梁不仅使车辆的承重结构,同时是车辆运行的导向轨道。单轨系统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车辆跨骑在单片梁上运行的方式,称之为跨座式单轨系统;另一种是悬挂在单根梁上运行的方式,称之为悬挂式单轨系统。
❾ 为什么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专染)又安全等特点。属
城市轨道交通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汽车使用频率,电力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唯一能源,和汽车交通方式比较,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费,并且减少了尾气排放。
(9)轨道交通要道扩展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城市轨道交通是将分散的出行方式集中化,提高了运输量和运行速度,在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石油消费以及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多达15个,因此长远来看,要解决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需要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❿ 为什么要发展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发达的象征,可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节约能源,方便居民快速出行。现在城市地面的空间已经很拥挤了,只有往地下发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中国人口众多,特别需要充分利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