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2014轨道交通现状

发布时间:2025-07-27 18:48:21

㈠ 南通轨道交通的2014年建设规划概况

南通市轨道交通2014年建设方案市区线路共涉及2条,分别为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各条线路的工程概况如下: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集地,由其构成的这一系统中,可分为生物系统、非生物系统、社会系统。
  轨道交通建设对该系统的影响,在生物系统方面主要是对植被、城市绿化系统等的影响;在非生物系统方面主要是对人工创造的物质系统中道路交通设施的影响、对环境资源系统中土地资源的影响、对能源系统中自然能源(水电)和化石燃料(煤电、燃油)的影响;在社会系统方面主要是对居民、企业的拆迁造成的社会影响、对各类文化、自然保护设施的影响等。
  本次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是在确保符合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生产布局等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编制的,因此,它与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等城市专项规划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相互影响和制约。   根据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和实际运营结果,总体上讲,其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是以能量损耗型为主,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以物质损耗型为辅,即污水、废气、固体废物。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从空间概念上可分为以下单元:地下段、高架段、衔接段(高架与地面、地面与地下、车辆基地与线路)、车辆段(车辆基地)、变电所、冷却塔、风亭等。
  从时间序列上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相对运营期而言时间较为短暂,且多数随工程行为的结束,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消失;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将是持久的、长期的。

㈡ 简述单轨交通和轻轨的现状及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回略规划分析报告答》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利用单轨交通,一方面可以减少交通压力,也能够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污染,提高市内交通速度,以保证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合理性。
2015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的环境下,在国内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下,我国轻轨产业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随着产业投入加大、技术突破与规模积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开始迎来发展的加速期。
2014年我国轻轨产量120.51万吨,比2013年同期下降11.4%。从2010-2014年轻轨产量增长趋势来看,2010-2012年产量呈上涨态势。2012年产量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为155.62万吨。2013年产量较于前一年下降了12.6%。2014年延续了2013年的跌势,产量下降了11.4%。

㈢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省,运能大,轨道线路的输送能力是公路交通输送能力的近10倍。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少,因而节约能源;采用电力牵引,对环境的污染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中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还不足以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和控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法制建设、技术控制、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为使中国城市轨道行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大,建设期长,退出成本高,要保证有足够的客运量,才能盈利,因此投资建设应相当慎重,谨防盲目上马。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通过国外贷款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限于贷款条件规定,必须要用相当一部分贷款用于购置贷款国的设备产品。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如南京浦镇客车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生产的地铁车辆供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使用;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轻轨车辆,供大连的金石滩-黑石礁轻轨使用;长春客车厂生产的时速100km的轻轨车辆,供天津滨海轻轨使用;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地铁空调车辆,供北京地铁八通线使用。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国内厂家仍需努力。
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和其他交通方式共同构建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改革运营体制,使外部效益体现在轨道交通的内部效益,放宽准入市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

㈣ 2014年中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数目会增加吗哪些城市会在今年新开通第一条地铁

宁波今年开通1号线1期

㈤ 地铁兄弟2014现状如何

2010年,他们分开了。单博岩,回自己的家乡了。2012年的时候,在他的家乡秦皇岛开了一家博岩琴行,开始从事吉他教学工作,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

㈥ 2014中国哪些城市有轻轨

抚顺、长春、大连、上海、重庆5个城市有轻轨。

抚顺:抚顺电铁於1904年10月基本建成,是中国最早轻轨、大陆最早的轨道交通。

长春:1981年,全国第一次轻轨工作会议後,长春市政府开始研究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准备工作。2001年12月28日,长春轻轨一期工程试车成功。

大连:大连快轨3号线(站前-金石滩)於2000年9月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1日试通车;11月8日试运营;2003年5月1日正式运营。

上海:上海轻轨5号线於2003年11月25日试运营,後期有延伸规划。该线均在闵行区内,北起闵行区莘庄站,南至闵行开发区站。截至2014年8月,该线全长17.2公里,共设11座车站,其中转车站1座,拥有车厂1个。

重庆: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也称「轻轨二号线」或「轻轨较新线」,它是重庆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轨道交通线,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采用跨座式单轨。於2004年建成通车。

(6)2014轨道交通现状扩展阅读:

轻轨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轻轨系统运用并不广泛,几乎非常淡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现代概念的轻轨本质就是低运量的地铁系统。旧式轻轨是由有轨电车演变而来的,后来出现了轻型化列车和轻便铁路,是真正文字意义上的轻轨系统。但当代轻轨系统采用的是与地铁甚至和国铁一样的标准轨道,国内官方定义也仅仅是将地铁三大类车体中的C型车称为轻轨列车,其实质还是地铁列车的一种,即车轻轨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多半是在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中修建,且常是在公路交通已拥挤不堪的情况下被迫兴建的,所以这些轨道交通基本都一次性建成地铁系统标准,即使有少量轻轨列车也会很快因运力不足而被更换成AB地铁车型。

2、多数经济实力或客流需求有限的城镇地带并没有采用轻轨系统,而是采用单轨系统、磁悬浮系统、旅客自动捷运系统、市域铁路或有轨电车等其它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们的造价成本一般比轻轨系统低得多。

3、随着城际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城际列车已经完全担负起市郊客运职能,许多早期被人们误以为是轻轨系统的城际轨道交通最终都建成城际铁路,如广珠城铁、莞惠城铁等。这些国铁性质城轨的沿途设有密集站点,营运的CRH型动车组时速高达160至200千米,完全能满足并代替轻轨系统联络市郊卫星城的服务功能。

4、国内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没有以“轻轨”命名的,更没有以轻轨作为主体的,相应的企业单位要么称“地铁”、要么称“轨道交通”,即使是拥有轻轨列车的长春市也不例外。

5、现今的地铁列车能通过自由编组适应不确定的客流量,并且其主流设计速度可达120km/h,单轨铁路和中低速磁悬浮铁路的建设亦纷纷瞄准这个速度标准。客观上,轻轨系统没有突出优点,性价比有所降低,一般情况下更适用于机场快轨或滨海快线。在运营方面,轻轨列车的特点是车型数量和中途站点较少,但从商业角度看显然是不适宜的,亏本风险十分大;如果选址不佳、经营不善或换乘不便等,则综合效益还远不如公共汽车。

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并没有严格详细地区分地铁和轻轨,它们通常会被统一纳入捷运系统或快速轨道一类。

参考链接:轻轨-网络

㈦ 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200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增长率为12.73%;到201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45亿;到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65亿,增长率为23.19%;2013年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81亿,预计2014年将有可能达百亿规模。
中国城镇化进程较快,2011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预测到2020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60%,巨大的人口涌入城市,将意味着公共交通需承担起更多运量。而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转入运营,未来几年城市轨道交通仍将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将超过200亿人次。
201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国际论坛14日在深圳举行,海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及企业围绕新融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以及开展第三方认证制度等方面进行研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正常运行的大动脉,发展迅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毓才说,十几年前,地铁还只是北上广等少数城市的“风景线”,但90年代后,中国许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发展迅速,这十几年来建成了50多条线路,约1600多公里的运输轨道。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其里程大约为2200-2500公里,运力与运能成几何增长。
总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孙章认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国产化开发。这使得轨道装备的市场前景巨大,已经向建设健全产业链发展,许多企业都希望进入装备的生产和供应领域。
高毓才说,我国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系统国产化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在信号设备制造生产领域也同样如此,从只有一家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至10多家企业共同竞争开发。到民营企业将积极参与到这个领域的开发建设中来。因此,为了规范市场,建立统一标准,保障装备的安全质量,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市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装备的安全可靠,自2011年9月起我国正式在城轨技术装备领域建立独立第三方认证制度。最后,这个认证制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上海地铁已在此方面做出一些尝试。高毓才表示,希望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能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保障城市轨道装备生产的安全质量。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已达1.23万亿元,2012年完成1896亿元,建成337公里地铁。2013年投资2200亿元,将建成290公里。全国已批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35个城市,线路里程合计5720公里。
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截止2013年底,中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9座城市的8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09.52公里。根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随着行政审批权及开放民间投入资金,城市轨道交通将出现建设潮,年均增长里程在500公里左右。结合当前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3-4万亿元。
据行业内估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轨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到2020年,运营总里程将达到6000-7000公里。
根据公布的城际轨道规划,不仅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总投资规模就高达3700亿元,其中2012年-2020年期间计划完成1180亿元。而江苏省计划在十二五完成860亿元投资后,十三五期间再投资2100亿元修建城际轨道。
太原轨道交通规划新增3号线,目前正在筹备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启动实施。
2016年1月轨道交通四期规划拟投3248亿。目前,该规划方案力争一季度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不仅仅是城轨市场的潜力,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将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有望带动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发展。而铁路装备制造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㈧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的地铁现况


10年两次“升级” 从观光式运营到交通大动脉 挑起大汉口东西两端

轨道交通1号线已经为市民服务整整10年了。自2004年以来,它从观光式的公共交通方式成为沿长江和汉江边生活的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日均客流量达28万人次,大汉口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也从此打通,人员和经济往来的“血液”流速加快。
1号线改变了大汉口的城市格局,如今沿着这条轨道,沿线至少出现了5个繁华的商圈,深刻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大布局。 全国第7个有轨道交通的城市
2004年07月28日上午9时,随着首趟列车从宗关站启动出发,武汉正式迈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这趟列车沿解放大道东行至太平洋站,又经汉西路转至京汉大道,沿京汉大道又行至黄浦路止,完成了全长10.234公里的首秀。列车途经10个车站,单向行完全程约17分钟。
当年的1号线曾被定位为观光试运营,交通运输功能并未完全激活,运行第一年只有7800余市民尝了尝鲜。然而,随着1号线二期和三期(汉口北)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东至黄陂,西达东西湖,大汉口地区出现了一条运行速度快,安全有保障的快速通道,与解放大道一起成为贯通东西的大动脉。
1号线不同寻常的意义还在于,它使武汉继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台北和广州后,成为我国第7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凸显了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远瞻性,也使得城市面貌更加现代。 一线串连大汉口东西两端
2004年07月28日,宗关至黄浦路通车;2010年07月29日,东段东吴大道至宗关通车,西段黄浦路至堤角通车;2014年05月28日,堤角通至汉口北。历经三期建设,轻轨一线贯穿东西湖、硚口、江汉、江岸、黄陂五区,整个大汉口沿长江、汉江一线串连起来。 商圈与高楼沿线铺开
如今沿着1号线漫步,你会发现沿线地区高楼林立,成片成规模的大型社区拔地而起,城市面貌为之一变。
这种物理性的城市格局变化带来了化学反应。如今,1号线沿线已有汉口北、武汉天地、武广及江汉路片、融侨锦城片区等四大商圈。2014年09月17日,宜家在武汉的第一家店也会开张,它也将紧紧依托1号线,竹叶海站将有专门的通道与宜家相连,新的商圈将呼之欲出。

㈨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是什么样的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下放之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执行。而国家发改委规定,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然后审批权下放后,基本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由“市长”决定,促使了当下地铁建设的高潮。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底,我国拥有地铁的城市增长至19个,运营里程达到了2366公里。据媒体报道,2014年3月28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计划于4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长春地铁2号线5月全面开工;重庆2014年新开工轨道交通大学城---璧山段;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于2014年底全线开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开工在即;郑州市2014年开工的地铁项目最多,分别是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郑州地铁2、3号线一期工程和郑州地铁5号线工程。

上一篇:重庆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图,重庆轨道交通规划图高清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是什么,城市轨道交通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