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营建立哪些保障系统,怎么样完善轨道交通安全系统
发布时间:2025-07-27 06:24:54
Ⅰ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管理的方针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城市轨道交通概论p25页最后一行
Ⅱ 如何构建一套完善,好用的安全系统谢谢!!
已经很完善了 如果电脑没有存什么重要的东西的话,即使中毒杀不了重装遍系统就得了,靠这些是不能百分百保证你的电脑不中毒的,因为都属于被动防御而已。。
Ⅲ 怎样预防地铁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力求系统、全面地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知识,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充分考虑了培养应用型人才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每单元后附有本章小结和思考题。内容简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概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基础理论与常用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法与规章制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常见事故处理案例,共1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核心教材,可供高校、高职院校选用,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岗位培训教材,同时可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目录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概述1.1概述1.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对象及范围1.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主要内容1.3.1人的方面1.3.2设备设施方面1.3.3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第2章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基础设施2.1线路2.2车辆2.3限界2.4轨道2.5车站2.6供电系统
Ⅳ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管理的途径。谁知道这个谢谢啦
(1)建立完善安全规程,做到安全生产有章可循。(2)建立三级安全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Ⅳ 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营建立哪些保障系统
1建立“新北京交通体系”
1.1关于北京交通规划
《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交通需求,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相匹配的“新北京交通体系”。“新北京交通体系”以现代先进水平的交通设施为基础,构建以公共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信息化与法制化为依托,提供安全、高效、舒适和环保的交通服务;城市交通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及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引导支持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优化调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明确: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龙头,全面推进现代化公共客运系统建设,加快确立其在城市客运中的主体地位。改善不同客运方式衔接换乘条件,实现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与汽车交通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方式和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到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运营总里程约570km。
1.2关于北京“十一五”规划
根据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发展的目标是: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创新、和谐、宜居新北京,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生活品质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水平显著提升,奠定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全面推进公交优先,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环保,城乡一体、统筹城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到2010年,初步建成交通设施功能结构较为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先进,基本适应日益增长交通需求的“新北京交通体系”框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70km(见图1),日运量达到500万人次以上,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0。
2“新地铁”的发展目标、基本特征和战略机遇
2.1“新地铁”的发展目标
“新北京、新奥运”和“新北京交通体系”以及国有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北京地铁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据此,北京地铁的总体发展思路和愿景目标是: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坚持安全是基础、服务是根本、效益是目标、管理是手段、改革是动力的工作方针,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持续改进和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建设与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并在“新北京交通体系”中发挥骨干和龙头作用的“新地铁”,跨入国际先进地铁行列,并按国有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地铁运营商。
2.2“新地铁”的基本特征
“新地铁”的基本特征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并据此编制和实施了《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服务质量标准》。
(1)安全可靠。主要致力于避免或减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乘客和员工伤亡,将伤亡事件发生频率控制在最低限度;严格控制列车运行偏离计划时刻表,减少乘客延误,特别是避免或减少造成地铁线网甚至全市交通混乱的事件发生。
(2)高效便捷。主要是努力缩小列车运行间隔,提升旅行速度,最大限度吸引客流,提高线网利用率,以最少的员工完成最多的列车走行公里和客运量,缩短地铁线网内外换乘时间。与此同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使车公里和人公里成本等指标降低到最低限度。
(3)功能完善。以乘客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向导标志系统、票务系统、扶梯、通风空调、站车广播、残障设施、卫生间、乘客信息系统、紧急报警通话等乘车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努力完善广告、通信、便民商业、移动电视等延伸增值服务。
(4)低耗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努力减少地铁的水资源和电能消耗,使车公里和人公里耗电耗水降到最低限度。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使噪声、石棉、粉尘、CO2等均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5)文明舒心。建设良好的地铁站、车和人文环境,使车站和列车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温湿度适宜,使员工爱岗敬业、形象亲和、语言温馨、态度诚信、服务周到,引导乘客文明乘车、文明乘梯、文明刷卡、文明礼让,共同创造秩序井然的良好乘车环境,为残障弱势群体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努力提高广大乘客的满意度。
(6)知名品牌。在注重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除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员工标识服和站、车环境等客观企业形象外,建立为乘客提供综合服务的品牌服务中心,努力把北京地铁建设成为政府放心、乘客满意、同行称赞和社会各界好评的国际知名品牌。
2.3“新地铁”的战略机遇
一是地铁5号线、10号线和奥运支线的开通运营,为建设“新地铁”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新线开通运营,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运营管理模式,奠定“新地铁”基本框架,初步实现“新地铁”目标。二是按照“新地铁”的管理目标,对地铁1号线和2号线实施全面、系统的更新改造。在此基础上,全面改革创新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运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新地铁”目标。
5“新地铁”以优秀的员工队伍为根本保证
5.1以各种培训开发方式培养人
根据各岗位技能及发展要求,编制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分析现岗位员工的绩效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培训和开发计划。各级管理者不仅要分析下属员工的适应性,而且要帮助员工本人进行工作适应性评估,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和实习、持证上岗培训和考试、晋升培训和考试、日常适应性和提高性培训、特殊时期特殊要求培训等内部培训制度。重视和坚持外部培训,对新技术、新设备均选派员工去国内外厂商培训。
5.2以优秀企业文化塑造人
推广优秀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内部不同人的不同价值观引领到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让企业文化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使广大员工深刻领会和认同,并自觉地以此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建立企业文化宣讲推广制度,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长期宣传贯彻,同时建立企业文化考评制度,并将违反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问题列入绩效考核,以使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5.3以科学的绩效管理引导人
绩效考核是完善价值分配的基础,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更是激励和约束人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考核和反馈,使员工正确估价自己、找到差距所在、明确努力方向、提高绩效水平。绩效考核结果不仅决定员工薪酬,而且是作为职务升降、岗位调整和评先的重要依据,凸显奖优罚劣,充分发挥其激励和约束作用。
不仅对员工个人进行考核,更要对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并直接与其工资总额挂钩,使广大员工更关注本单位绩效,同时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激活员工队伍的关键在于首先激活管理者队伍。因此主张对管理者实行高工资报酬和高工作绩效相联系的报酬体系,并高度认同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价值创造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以此激励管理者努力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带领员工挑战高目标,提高工作业绩。
5.4以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人
坚持“能上能下”原则,通过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使人才的使用建立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特别是要完善“退出机制”,只要不适合岗位就要退出。坚持科学、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地为所有员工提供机会,实行竞聘上岗,以此鼓励优秀员工尽快找到发挥本人专长的平台,同时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坚持特殊人才特殊对待的原则,实行人才分类管理,设立不同的工资体系和晋升通道,以鼓励员工各专所长,而不是都挤入狭窄的管理职务晋升通道,从而确保公司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