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5 23:41:20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现状怎样未来发展前景怎样
就世界来看,城市轨道交通是有发展趋势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是亏损的,就中国几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行来说,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以外,其他城市都是处于亏损状态的,而且现在二三线城市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就现在来看是没有不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来说,尽管现在亏损,但是绝对是必要的。千万不要只看见眼前的一点利益,等需要时再去做就已经晚了。
2.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发展
1990年代初期,中国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由于当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能力较弱,绝大多数设备需要进口,价格非常昂贵,使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许多城市难以承受。因此,1996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暂停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1999年,按照国务院指示,原国家计委牵头组织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工作,同时启动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前提条件是提高设备国产化比例,车辆、信号系统等关键设备以国内为主生产提供。原国家计委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调控设备进口,支持国内生产企业搞国产化,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所需设备的综合国产化率不低于70%,车辆、信号系统的国产化率分别不低于70%和60%。
2004年至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设备综合国产化率基本达到了70%,A、B型车辆实现了自主设计和生产,大型车体铝型材实现了自主生产,制动系统、牵引传动系统(VVVF)、自动售检票系统等产品的国产化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进展。设备国产化水平提高后,设备的技术水平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运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设备价格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投资、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薄弱环节是系统集成、产品开发和国产化设备的推广使用等,国产化的难点是信号系统、牵引传动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车钩缓冲系统等,这些产品的国产化率较低,国内企业普遍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或总成技术,用户单位也普遍倾向于采用国外产品。下一阶段将针对国产化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采取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工作。
3. 了解世界上各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体技术发展的现 况如何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开通运行轨道交通的城市12个(含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大陆10个城市通车线路总计达30条,通车总里程729公里。截至2008年9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从1995年的43公里增加到775.6公里。全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政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规划,大批城市开始筹建轨道交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至2015年的规划线路长度是2400公里,投资规模近7000亿,截至2008年11月已完成了1000亿元投资。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国产轨道交通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力拉动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长足发展。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各城市近期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其中,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将全部覆盖中心城,运营里程将达到440公里;上海轨道交通将形成13条线路、300多座车站、运营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4.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控制的就业前景
背景是答主今年大三、铁路高职学校,好多铁路局不再以订单班形式招聘毕业生人才,而开始在中国铁路人才网上公开校园招聘。好了,各大铁路局也来了不少,可答主学校的运输管理(包括铁路,城轨,物流)并没有招很多人走,相反动车驾驶、检修,信号专业招聘了很多人才。所以会认为这些专业就业很好(这些专业在本校课程较多,难度大,基本为男生,专业性高,被老师俗称技术工种,而答主专业为城轨运营,被老师俗称为熟练工种)鉴于此认为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专业容易就业。而我们的公务员老师提出来:交通运输是被认为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有价值的位移和服务。而随着科技的进步,ATO、CBTC、CTCS等设备出现,已经可以代替部分人工操作,人的出现是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而服务确实需要人与人交流沟通,所以说运营人才即服务人才(答主春运火车站检票被旅客叫服务员,醉了)是大量需要的,地铁、城际、高铁新线发展。只是与运营相关的专业太多了,高铁乘务都可以从艺校招,地铁值班员都招企业管理人才。行业人才是大量需要的,但是这个行业人才可替代性高,熟练工种而已。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定义为生产岗。愿最终学习本专业学生都能进入这个行业,希望有一个好归宿。
5.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省,运能大,轨道线路的输送能力是公路交通输送能力的近10倍。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少,因而节约能源;采用电力牵引,对环境的污染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中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还不足以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和控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法制建设、技术控制、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为使中国城市轨道行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大,建设期长,退出成本高,要保证有足够的客运量,才能盈利,因此投资建设应相当慎重,谨防盲目上马。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通过国外贷款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限于贷款条件规定,必须要用相当一部分贷款用于购置贷款国的设备产品。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如南京浦镇客车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生产的地铁车辆供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使用;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轻轨车辆,供大连的金石滩-黑石礁轻轨使用;长春客车厂生产的时速100km的轻轨车辆,供天津滨海轻轨使用;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地铁空调车辆,供北京地铁八通线使用。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国内厂家仍需努力。
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和其他交通方式共同构建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改革运营体制,使外部效益体现在轨道交通的内部效益,放宽准入市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