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再议温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7 06:59:14
① 温州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
通勤铁路(Commuter rail),或称市域铁路(Surburban rail),主要服务需要每日通勤的学生与上班族。在全球大部分的城市群,每天都有大量的乘客使用通勤铁路上下班和上下学。对于通勤动车组的定义,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在英国,即使不是使用横向座椅的列车,也可被看作通勤动车组。不过如以日本的标准来看,大部分西方国家的“通勤动车组”则只可被看成近郊型列车。但以日本标准来看,香港东铁线列车则可被看成“近通混杂”型,有时亦皆可被看成近郊或通勤型。情况有点像JR东日本E217系及JR西日本207系。不过 E217 系为近郊型,而 207 系则机件配备和列车性能介乎于近郊及通勤,但拥有通勤式车体设计而被定为通勤型。后来,自E231系的出现,鉴于其分成通勤和近郊型的特点,后来JR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电车种类:一般型电车。而且,有些地区的通勤带非常广阔,就连近郊铁路都成了不少人的通勤交通(例东京为中心的湘南新宿线,京阪神为中心的JR京都、神户线)。所以,现时铁路界仍未有一套公认且标准的定义。
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发改委的批准,2012至2018年,温州市将开工建设3条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即S1线一期、S2线一期和S3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140.7公里,总投资约为432.3亿元。这是温州关键性、标志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其中S1线是温州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最重要的一条主干线,总投资175.76亿元。共规划建设市区线3条,市域铁路4条。温州轨道交通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内继杭州地铁和宁波轨道交通之后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012年12月12日起,温州建设轨道交通市域铁路通过中国工商银行鹿城支行向社会募资15亿元,这是国内轨道交通首次大力度向民资开放。 为了化解民间资金投资难,积极探索民间资金进入垄断领域对接基础设施建设,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S1线建设向社会募集民资,首期向社会增资扩股15万股,计划筹集资金15亿元。增资扩股的对象为依法设立的国内企业法人和个人投资者。企业法人投资起点为2000万元人民币,按年6%固定收益率取得收益分配,同时参与幸福轨道公司超额盈余分配。自然人投资起点为1万元人民币,按税后年6%净得,不参与幸福轨道公司超额盈余分配。
为确保实际投资者的投资安全,温州市财政建立了10亿元的市域铁路S1线项目专项偿付准备金,专门用于保障个人投资者的股权回购。同时,在市域铁路S1项目轨道沿线,划出必要的土地,出让给市铁投集团,利用土地出让、开发的净收益,来确保支付幸福股份公司股东的年固定回报收益和投资管理类企业股回购的资金需要。
② 温州简介和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发展方向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44万人(2003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邮编:325000。行政区划代码:330300。区号:0577。车牌号:浙C。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是浙南经济、文化中心。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 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历经4年的研讨、修编,《温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终于在2004年12月12日顺利得到省政府的认可,正式定稿。捧着这套厚厚的规划蓝图,我们感觉它比以往的那几份城市规划都来得详实和厚重,与以往的几次规划相比,这次规划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是大手笔,它把温州的城市性质调整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工业、港口、旅游城市,浙南闽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滨海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到2020年末,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3.5%,足可见此次规划目标的宏伟壮阔。 温州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可能是前几次城市规划者所始料未及的,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200万人左右。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此次规划确定了“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城市发展方向,近期(2007年)城市用地规模将达到179.3平方公里,接近上一规划所确定的用地规模(2000年)的两倍,人均用地面积增加到89.63平方米。除鹿城区外,还将在永强建设龙湾中心区,承担城市副中心的职能,两个中心加上瓯北片、七里片、洞头片共同组成我市“双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结构。 人口的增长、城市用地的扩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都将加大城市的交通负担。本期规划提出了由9条高速道、2条国道、1条分流道、7条省道组成我市的公路交通系统的思路,并在温州都市区、南部城镇群各形成高速公路环,构成“日”型高速交通骨架。在规划的中期,还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公交系统,使市民出行质量得到保证。初步确立的轻轨网络由六条线路组成(其中两条为规划预留线路),线路总长178.4公里,主要连接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各级城市中心区及龙湾永强片和瓯海中心片等开发活跃的新区。 “景观规划”是2004年《温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另一个突出亮点。1600多年前郭璞建城时就奠定了温州山水城市的格局,又历经千年沉淀,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往的规划在制定和实施时往往忽略了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许多有着纪念价值的文物景观消失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下,只能留在温州人的记忆中。这次规划,我们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山、水、城一体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协调发展的山水城市”的建设原则,以郭公山、松台山、海坛山、华盖山和积谷山为基础建设环城公园,并保证通向景山、牛山和杨府山视线走廊的畅通。同时严格控制瓯江两岸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色彩、整体造型等,使瓯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丰富城市空间和开展市民活动的重要区域。 与以往的城市规划相比,2004年《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搭起了未来十几年里温州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无论在规划设计的高度还是涉及的范围,都比以往历次城市规划更加磅礴大气。 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③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省,运能大,轨道线路的输送能力是公路交通输送能力的近10倍。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少,因而节约能源;采用电力牵引,对环境的污染小。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城市轨道交通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中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还不足以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引导和控制;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法制建设、技术控制、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为使中国城市轨道行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大,建设期长,退出成本高,要保证有足够的客运量,才能盈利,因此投资建设应相当慎重,谨防盲目上马。
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在全面建设初期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通过国外贷款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限于贷款条件规定,必须要用相当一部分贷款用于购置贷款国的设备产品。自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以来,中国城轨车辆国产化成绩斐然,国产城轨车辆不断涌现,如南京浦镇客车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生产的地铁车辆供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使用;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轻轨车辆,供大连的金石滩-黑石礁轻轨使用;长春客车厂生产的时速100km的轻轨车辆,供天津滨海轻轨使用;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地铁空调车辆,供北京地铁八通线使用。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面对国外厂家的激烈竞争,国内厂家仍需努力。
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和其他交通方式共同构建高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改革运营体制,使外部效益体现在轨道交通的内部效益,放宽准入市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机制仍不够健全,但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日渐高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心城市不断在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为缓解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困境,政府已大力号召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目前,外资主要以设备供应和技术提供的方式活动于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民营资本则因投资额过大而暂时难以介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外围转移速度的增加,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
④ 谈谈你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识
1、快速,节能,来美观,源容积率大,但目前有很多的城市轻轨(地铁)站还没有很好地和公交车站有机的结合。这是最大的不便。但轨道交通的建设周期比较长,都要重新开工,形成一定的规模也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一步一步来。
2、轻轨可以代替更多的公交车,提供了出门的方便,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好处,设计合理,快捷方便,让民众一致认同,就很好了
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⑤ 温州市域铁路是地铁还是轻轨
温州市域铁路属于轨道交通类型,按地铁模式运营,地铁轻轨都不是,但和专地铁更像些。属
地铁和轻轨最大的区别是:
地铁的轨道类型是重轨类型,轻轨的轨道是轻轨类型。温州市域铁路采用的重轨类型轨道;
地铁列车比轻轨列车宽,轻轨是C型列车,地铁是A,B型列车。温州市域铁路的列车比地铁最宽的3米A型列车还宽0.3米;
地铁站面积普遍比轻轨站大,温州轨道交通站台面积和地铁站台面积差不多。
所以,称呼温州S1线最好用“轨道交通”称呼,称地铁也没大错,但说轻轨就大错特错了。
注:地铁和轻轨千万不能按地上地下来分,许多城市有在桥上行驶的地铁和地下行驶的轻轨。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