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和北京地铁发展历史,2013年北京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5-07-29 13:20:19
❶ 北京交通变化(具体)
未来10年内,北京轨道交通将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增长;2008年,轨道交通里程将接近版300公里;权而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其中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 建设部规划设计顾问、北京CBD总规划师柯焕章如此展望。
高速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带动的不仅仅是北京综合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它蜿蜒伸展的骨架,已经悄然改变着北京城千年不变的整体格局。“一线带动一片”,轨道如同贯通的血脉,给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养料,改变着所在区域的风景和价值。随之而来的,还有多个城市副中心的崛起,市区与京郊联系的加强,以及人们居住观念的革新……
构筑10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❷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轨道运营里程大幅增加,2011年北京市又调整修订了2010至2020年轨道交通
解:(1) 228,图(略); (2)1000千米; (3)82.75千米。 |
❸ 上海地铁和北京地铁发展历史
关于这两个城市的地铁发展历史,可参考网络
上海地铁:网页链接
北京地铁:网页链接
另外,北京地铁单一2元早已成为历史,目前北京地铁也是按照里程收费的
❹ 为什么北京的轨道交通近五年来发展迅速
市委抄市政府坚持公交优先战略
近年来尤其是将轨道交通
作为缓解拥堵的关键举措
轨道交通快速、安全、准时
已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
可以说
北京每天都在运行着一个轨道上的城市。
❺ 北京地铁10号线的工程概况
10号线到位列车达到了84组,基本可以满足既有线路2分30秒发车间隔不变。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获悉,10号线已经实现“O”形轨通。
2013年5月5日,从10号线巴沟站首班车启动时刻,10号线终于由“C”变“O”,成为京城地铁第二环,角门东、泥洼、丰台站三站同时开通。10号线全长57.1km,共有45个站,为目前世界最长全地下站点地铁线路。
10号线一期工程在全国首次实现了3分钟间隔的高水平开通,在奥运期间安全运送乘客960万人次,且开通至今保始终持运行零事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平。
10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4.65km,全部为地下线。包括22座车站和1座车辆段,控制中心设在小营:远期日运量为110万人次,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4万人次;采用六辆编组的国标B1型车;工程的总投资约为131亿元;自2003年12月开工,于2008年7月19日通车试运营。
10号线二期工程2012年12月30日开通,其中在首经贸-西局有断点,列车按照西局--首经贸的方式往返运营,断点(“泥洼”、“丰台站”2站,以及二期通车后甩站的“角门东”)在2013年5月5日(与14号线一期一起)开通。 1、10号线一期工程是国家承办奥运会的承诺交通项目。它是连接地铁8号线(“北土城”站换乘)与其它既有地铁线网的唯一线路,在对奥运交通保障具有关键性作用。
2、10号线一期工程是半环线,与大部分已建成地铁线和规划地铁线形成交叉换乘,既能减轻环线(2号线)压力,也使北京市轨道交通步入了网络化时代。
3、10号线一期工程途径北京市中关村地区、奥运公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 CBD)三大重点发展区域,且在分别与4号线、8号奥运支线、及1号线换乘,形成三个轨道交通金十字,极大改善了上述地区的交通拥挤状况,增进了经济发展,这些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城,堪称北京地铁线网中的一条经济线路。 功能特点:服务奥运、换乘点多、使北京轨道交通形成网络。
实施特点:建设周期最短、实施难度最大。
工程亮点: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运行控制系统;以3分钟运行间隔的全国最高水平开通;全面落实了与近远期线路换乘设计;周到的便民服务设施;在北京创新设计了分离岛式、10m单柱式、8m无柱式三种新型车站形式;时代特色装修设计。 主要设计(及勘测)单位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第三勘查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
都市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华创天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市利德行投资建设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目标及原则:
总体技术目标:高质量服务奥运;改善中关村科技园区、奥运园区、商务中心区的交通状况;很好地与既线路
有及规划线路实现换乘衔接,完善北京轨道交通网络:
总体技术原则:以人为本、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国产化率高;
1、线路、车辆、运营:
(1)线路:最小曲线半径350m、最大坡度29‰。
(2)车辆:采用国产VVVF交流牵引传动方式标准B1型车,DC750V接触轨上部受电。
(3)运营:初、近、远期采用三动三拖六辆编组,列车定员:1468人,远期高峰小时最大行车密度为30对/h。
2、土建:
(1)建筑:主要选择岛式站台车站,个别采用侧式站台车站;车站施工采用全明挖、全暗挖、明暗结合三种方式;区间施工主要采用明挖、暗挖、盾构三种工法。
(2)结构:地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地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取y0= 1.1;结构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
(3)人防:地下站及相连区间按5级人防分段隔绝式防护的要求进行设计,防化等级为顶级,每个单元按战时临时掩蔽1,500人考虑。
3、设备系统:
(1)轨道:正线采用60kg/m钢轨9号直尖轨道岔,车辆段采用50kg/m钢轨7号曲尖轨道岔;正线一般地段铺设短枕式整体道床、特殊减振地段铺设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车辆段库内整体道床、库外碎石道床。
(2)供电:采用分散式供电;牵引网系统标称电压为直流750V,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500-900V;降压变电所输出电压为AC380V/220V,为动力、照明系统供电。
(3)通风、空调:采用了“新型闭式集成通风空调系统”,首次真正实现集成空调系统的变频节能运行。
(4)动力照明:所有负荷均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重要负荷,如消防、行车等,采用两个低压电源,末端自动切换。
(5)给排水及消防:主要包括生产、生活给、排水系统、水消防及灭火器配置、气体灭火系统。
(6)通信系统:包括专用、商用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政务通信系统。
(7)信号:全国首次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列车控制系统。
(8)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接入北京市轨道交通清算管理中心(ACC),在ACC的统一协调下与其它轨道交通线路实现网络化运营;对乘客实现“一票通”、 “一卡通”;对运营商实现与ACC的清分对帐。
(9)综合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作为信息监控的共享平台,集成了传统的电力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门系统t界面集成了闭路电视系(CCTV)。广播系统(PA),互连信号系统(AT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C 乘客信息系统(PIS)、时钟(CLK)、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由中心、备用中心、车站、车辆段综合监控系统组成,并在控制中心设置了综合监控培训系统,在万柳车辆段设置综合监控设备维护系统,对电力监控、BAS、屏蔽门设备进行维修统计与维护。
(10)安全门系统:门体总高度2550mm,每侧站台设置24道滑动门,与列车车门一一对应,同步开启。
(11)乘客信息系统(PIS):提供乘客须知、时钟信息、列车到站出站时间、乘客引导信息、一般站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商业信息、发布管理公告、广告等。
(12)电扶梯系统:自动扶梯梯级宽度1m,速度0.6m/s,垂直电梯运行速度1.0m/s,额定载重1000kg。
❻ 未来十年内,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怎样的!
在城市抄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下放之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执行。而国家发改委规定,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然后审批权下放后,基本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由“市长”决定,促使了当下地铁建设的高潮。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底,我国拥有地铁的城市增长至19个,运营里程达到了2366公里。据媒体报道,2014年3月28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计划于4月底全面开工建设;长春地铁2号线5月全面开工;重庆2014年新开工轨道交通大学城---璧山段;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于2014年底全线开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开工在即;郑州市2014年开工的地铁项目最多,分别是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郑州地铁2、3号线一期工程和郑州地铁5号线工程。
❼ 北京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奥运促进北京交通快速发展 带来所未有机遇与挑战
随着北京城市化、机动化、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像其他国际大都市一样,北京进入了城市拥堵时代,2007年5月,北京机动车突破了300万。但奥运给北京交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据统计,小汽车的道路负荷是公共交通的5到6倍。在承担了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小汽车却占去了道路资源的68.9%,而公交车只占10.2%。诸如东京、巴黎、伦敦等世界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已经达到了60%—80%,但北京2003年的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仅为26%,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却高达23%。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出行比例是惠及百姓的一件好事,选择了公共交通就是选择了城市的未来!
北京市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在加快轨道建设的同时,对地面公交系统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对公共交通施行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的“四优先”政策。北京市将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架,以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方式公共交通体系服务体系。地面公交将形成快线、普线、支线有机结合的公交网络。
经过各方努力,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首次超过小汽车(32%),达到34.5%。
自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就低统一市区地面公交普票票制票价,单一票制线路每乘次1元,计程票制线路12公里1元起价,每增加5公里加价0.5元。新发行学生卡(贴学生本人照片),普通卡享受4折、学生卡享受2折优惠。持卡乘坐原月票有效分段计价线路打折封顶,普通卡每乘次0.4元、学生卡每乘次0.2元。10月7日,全市轨道网络实行2元钱随便乘坐。
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骨干,2015年,北京市将实现 “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总长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的宏伟蓝图。
2015年之前将分三个阶段建设地铁新线,逐步构建北京地铁网络:2008年奥运会前,将建设完成地铁5号线、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和轨道交通机场线,新增运营里程84公里,累计达到200公里;到2012年底,将建成4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线、大兴线、顺义线等8条线,累计运营里程达407公里。其中2010年建成4号线、9号线、亦庄线等3条线,累计运营里程达276公里;到2015年底,将建成7号线、14号线、大台线、昌平线、房山线等5条线,累计运营里程达561公里。
2015年,我市中心城内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今后北京市民出行,四环以内平均步行一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
2015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由30%提高到4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日客运量从现在220万人次增加到800万人次以上,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50%,承担总出行比例由6%上升到23%。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架的北京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必将使得北京百姓的出行更加快捷。
为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方便市民出行,使公交线网布局更加合理,北京市将对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以减少重复线路,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建立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并加快公交换乘场站的建设,让百姓出行实现“零换乘”。
截至到目前,北京市共实施了六批公交线路的调整,共涉及线路200多条,其中新开线路100多条,解决了昌平新城、百子湾、万泉寺等430余个小区居民出行的困难,加强了公交与城铁13号线的衔接;长安街、三环路、北京站、西客站等地区重复线路多的状况明显好转。540、605、712、519、625、635等50多条公交线路通过调整实现了与地铁、城铁或公交枢纽的衔接,方便了百姓换乘。
与此同时,还将采取七项措施,加大公交路权优先力度。一是新建道路同步设置公交专用道,二是现有道路增加施划公交专用道,三是延长现有专用道使用时间,四是修建施划公交港湾,五是实行公交优先信号,六是特勤管理兼顾公交优先,七是实施道路工程改造设置大容量快速公交专用道。2010年,全市将实现450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
❽ 北京地铁发展史
伴随着北京的5条新地铁线路——大兴线、亦庄线、房山线、昌平线和15号线一期5条轨道交通新线同时开通,北京轨道交通的总里程超过300公里。
北京地铁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新里程。在今天,地铁已经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地铁给首都人民带来了便捷和畅通,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也节省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和费用。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地铁的北京城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地铁已经深入人心,融入生活,成为北京人们生活的血液和命脉。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北京地铁的发展史,共同感受北京地铁的辉煌篇章。上世纪60年代: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回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新世纪以来:北京地铁13号线于2002年9月起分段开通,将霍营、回龙观和北苑等城北住宅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与中心城区联系起来。八通线于2003年开通,对改善通州交通环境起重要作用。2008年7月19日,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线三条轨道新线正式通车。至此,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运营线路将达到8条,北京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2009年,北京地铁开通运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机场快轨,八通线,运营总里程达到228公里,预计2015年将达到561公里。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开通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15号线(顺义线)和昌平线,北京地铁总长度达到336公里。同年5月,北京地铁全线路网都开通了手机信号。如今的北京地铁,用“四通八达”来形容绝不为过,通过换乘,基本能达到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而且,北京地铁自2007年10月7日起正式实行全网2元票价制度,2元票价可以达到任何地点,这也是惠及民生的重要表现之一。据悉,2015年前,将有10条地铁新线提前启动建设。10条新线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包括:8号线三期、3号线东段、3号线西段、12号线(北三环东西向)、16号线、6号线北段、东部加密线(天通苑)、西北加密线(昌平)、燕房线、海淀后山线(功能线)。到那时,北京地铁将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❾ 有谁知道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待遇以及发展
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来管理有自限公司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市国资委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根据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和与业主签订的相关合同契约,公司主要承担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建设管理,组织初步设计、施工设计、采购招标;组织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土建结构、建筑装修、设备安装工程及相应市政配套工程的实施;组织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系统调试、验收、开通、直至交付运营全过程的管理。
目前,公司负责地铁四号线、五号线、十号线及奥运支线、机场线、九号线等轨道交通的建设管理任务。
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具有的快速、大容量、改善城市中心区交通紧张状况的特点将更加突出,拉动沿线地区产业经济迅猛发展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