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以及车站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两问分两段回答),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

发布时间:2025-07-26 20:43:28

⑴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以及车站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两问分两段回答)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而大型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则通常由四部分组成:

1、车站大厅及广场,是乘客、游客和商人聚集的地方;

2、售票大厅,为乘客出售列车客票;

3、站台,直接供乘客乘降车使用;

4、旅客不能到达的地方,如车站办公室、仓库、维修设施及铁路股道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原则:

1、车站应根据车站型式、客流大小、票制与管理方式,确定车站布局和规模。

2、车站应根据线路敷设方式,结合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地形条件设置,控制车站体量。地下站或
高架站应减少层数,敞开式站台应设风雨棚,有利乘客乘降和出入。

3、换乘车站应做好规划设计,换乘距离不宜大于250m,换乘时间不宜大于5min,并结合工程实施
条件,选择便捷的换乘方式,换乘通道应满足正常通过和紧急疏散能力。

4、换乘车站在工程实施中,属近期建设的车站,其换乘节点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统一利用两站 地下空间和设备资源共享。属远期建设的车站,宜作预留换乘条件和后期施工条件。

5、站台上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出站通道、楼梯和自动扶梯,并保证下车乘客至就近通道或楼梯口的
最大距离不得超过50m,并在下一次列车到达前,已撤离站台。

6、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区应根据各系统工艺和相互接口联系要求,进行综合协调、合理布置。地
面和高架车站的设备用房,应因地制宜、灵活布置,有条件的地方可与邻近建筑物合建。

7、地下车站站台与站厅公共区应划分防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8、车站的楼梯(含自动扶梯)、检票口、出入口通道的通过能力均应按超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及各
口部的不均衡系数计算确定。

并且应满足在高峰小时发生事故灾害时的紧急疏散,能在6min的目标时间内,将一列进站列车所载的乘客(按远期高峰时段的进站客流断面流量计)及站台上候车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9、车站的站厅应进行客流流线组织设计,出入口、检票口、楼梯口布置应符合客流组织路线,并有
一定缓冲距离,确保进出站客流路线通畅。

10、当采用全封闭式自动售检票方式时,车站站厅应分设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面积应大于
付费区,付费区的面积应紧凑。

11、非付费区的面积应满足客流流动和有关设备安装的要求;位于出入口的站厅区域是进出站客
流交叉流动的集散区(检票机或楼梯栏杆的外侧),其区域范围宜保持16~20m的纵向空间。

12、售票机前应留有不小于2m的排队空间。在出站检票机内侧应留有4~5m的滞留聚集空间。

13、车站的站台、站厅、楼梯、通道和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服务设施。

(1)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扩展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设计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六章 车站建筑与结构工程

第五十三条 车站站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站台宜以岛式和侧式为基本形式,在一条线上宜一致,或分段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二、站台宽度应满足乘降区宽度以及楼梯、自动扶梯和立柱的总宽度要求。

三、站台高度应比车辆地板面低50~100mm,并根据车辆、车门类型分析选定。

四、站台边缘与静止车辆(车门处)之间的安全间隙,直线站台宜为80~100mm。曲线站台应不大于180mm。

五、在站台边缘应加设安全警示线。若设置半高屏蔽门局部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应在初期安装定
位。

六、站台屏蔽门(或护栏)及附加设施,均不得侵入车辆限界,并应留有25mm的安全间隙。

七、站台长度应满足远期列车停靠和乘降要求。

⑵ 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有何区别

1、难度不同

想要达到公交一体化更加的困难。想要达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前提是先要达到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出行对公路客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价格更加低廉。

2、范围不同

城乡客运一体化包含着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要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市县汽车站为中心、以乡镇客运站为依托,城乡交通资源共享,乡村、乡镇客运进城,城市客运下乡并按照公交化运作,

3、意义不同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城乡均等化发展的新型道路客运模式。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道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车头向下”大力发展城乡客运,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是道路客运企业面对竞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扩展阅读:

绿色发展,方便群众原则。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品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同步推进,加强城乡联动,有序衔接,促进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原则。加大公共财政、土地等公共资源保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道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高铁、轻轨、民航客运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分析公、铁、空各自优势和劣势,公路客运企业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法,有策略地与高铁、轻轨、民航进行竞争。“车头向下”大力发展城乡客运,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是道路客运企业面对竞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⑶ 城市轨道交通CBTC与ATC的区别

ATC指的是信号系统中车载部分的实现
CBTC指的是一种信号系统实现方式,包括车和地两部分

⑷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北京市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领域中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上所需的,主要从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运行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轨道交通类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PLC控制技术、地铁消防与安防系统、地铁通风与制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电梯原理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地铁给排水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等。
3、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学生通过3年在校学习,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需考取一个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CAD技能等级证书(一级)、低压运行维修电工(初级)、机电一体化职业培训(高级)、电梯维修工(初级)等。
8、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的是北京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及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是主要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工作岗位(群)为:机电设备维修;车辆维修与驾驶;相关工作岗位主要有:机车驾驶员,综控管理员,变配电所值班员等。学生在就业后,经过几年的锻炼和积累,逐步走上技术、管理岗位。

⑸ 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有什么法律依据吗

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与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社会参与,激发市场活力。

统筹城乡、区域之间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的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与供销、旅游、电商等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根据该《意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优化并有效衔接,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主要目标是实现“八个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符合要求比例达到100%;中心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500人以上岛屿通航比例达到100%;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达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快递比例达到100%。

(5)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扩展阅读:

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主要内容是:加强城乡交通运输规划衔接,整合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完善优化运输网络,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打通阻碍城乡一体化衔接的“断头路”。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条件。符合条件的城市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

在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路网建设方面,建设外通内联的城乡交通骨干通道,加强城市道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渡口码头之间的衔接,强化市县乡村之间的交通联系。

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工程,加快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

⑹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道按照不同的连通方式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地铁,公交,摆渡,出租车,专车,私家车,摩的等等好多种

⑺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体现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是指通过合理布置客运有关设备、设施,对客流采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上一篇:武汉地铁4号线线路图 武汉地铁4号线经过哪些站,武汉地铁站路线图 下一篇:北京什么时候有地铁,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