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含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组成

发布时间:2025-07-26 08:36:32

㈠ 城市轨道交通的组成结构

隧道:很多地下铁路行走的隧道,都比在主要干线上的为小;所以一般而言地回下铁路的列答车体积一般比较小。有时隧道甚至能影响列车的形状设计,例如伦敦地铁的部分列车便是。
动力:大部分的城市轨道系统都是使用动力分布式(即动车组列车),而不使用动力集中式。如果使用动力集中式,经常会用推拉运作。
系统:部分较为先进的系统已开始引入列车自动操作系统。伦敦、巴黎、新加坡、广州、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车长都毋需控制列车。更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做到无人操控。例如世界上最长的自动化LRT(light rapid transit system)系统—温哥华Skytrain,整个LRT所有的车站及列车均为「无人管理」。广州地铁APM线与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均为无人驾驶,司机仅仅进行监控。
车辆:最初的城市轨道系统车辆是木制的,後来改为钢制以减少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危险。自1953年开通的多伦多的地下铁路,车辆开始再改良为铝制,有效减少维修成本和重量。

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哪几种限界

1、车站分换乘站、中间站、终点站、折返站
2、限界分车辆轮廓限界、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受电器限界
3、轨道起支承导向作用,信号起行车指挥作用,牵引供电起车辆动力作用

㈢ 论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那几部分的组成,说明各部的作用

车辆的抄构成:
1,车体:是容纳乘客和驾驶员的地方,同时又是安装和连接其他设备及组件的基础
2,车门:车门能有效阻挡乘客,保证乘客在列车上的安全。
3,车钩缓冲装置:包括车钩和缓冲器。车钩用来连接列车中各车辆使之彼此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传递列车牵引力及制动力。缓冲器用于列车运行或调车时缓和车辆之间所产生的纵向力。
4,转向架:安装在车体与轨道之间,支承整个车体,引导其沿线路运行,承受并传递车体与轨道之间的各载荷,缓和车体与轨道之间的各作用力,将车轮的滚动转化为车体的平动,提高车辆通过曲线的能力
5,制动装置:是保障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装置,能使列车减速或在规定的距离停车。

㈣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编组形式主要有哪些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车辆类型主要可分为:A、B、C、D及L(B)五种。五种车型的主要区分是车体宽度。注意:这里指得是普通的侧面垂直的列车,不是鼓型车。

长度可以靠改变编组来随时变化,高度差别不大(因为人的身高都差不多),所以这些都不是车型的参考标准。只有宽度最重要,而且一旦成型就无法再改变,因此是区分车型的唯一标准。

(地铁编组数在地铁建设之初便确定,列车编组数量不能超过设计的长度,有预留则启用预留部分后不能超过预留的长度。虽有扩建的例子,但扩建并非可随意为之的事情。)

国铁也一样存在界限,这个界限和轨距是相关的,事实上很难想象轨距7但是车宽米的样子,这也是很不稳定的。

中国国铁车宽一般是米,铁路界限最多可以兼容.米也就是可以兼容到新干线的水平(8毫米)。如果超过界限,就可能剐蹭行车设备造成事故。我国国铁因为和地铁概念被严格区分,所以他们主要面向长途,所以虽然容积大但定员远远小于地铁。

车辆长度跟车型有点关系,是因为类别高,线路标准相对稍高,此时车辆增长也是可以的。对比一下:A型一般在-米;B型9-米;C型-9米;D型(暂定)-米 。有时候,尤其是像日本那种实行混跑的国家,因为国铁车辆入侵,车型的定义经常会失效,所以不必强求。

至于高度,对于三轨系统,目的就是减小隧道面积,如果做得跟高架线车辆那么高,意义就失去了。此外,单纯说乘客高度固定的说法不全面,因为乘客不是全部,车顶空调薄厚,安装方式,都直接影响了车辆高度。

(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组成扩展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可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增强人民获得感和满足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的方针,强调因地制宜、集约高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㈤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哪几种限界

1
食品药品监督前景较好
2
目前最紧几年,上海轨道交通逐渐放缓发展脚步,发展空回间有答限
3
你去面试,他会问你,你学那些专业的?你对车辆组成有哪些了解?知道车辆主要部件分为哪些?分别起什么作用?你学机械还是电气?

㈥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含义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来统的一自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制式,地铁和轻轨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在我国的规范中是指,轴重相对较轻,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轻轨;每小时客运量3万~8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地铁。地铁车辆在运营时一般采用固定编组的电动列车组,它不仅有良好的牵引、制动性能,保证运行安全、正点、快速;同时又有良好的旅客服务设施,使乘客感到舒适、文明、方便。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轻轨指的是在轨距为1435毫米国际标准双轨上运行的列车,列车运行利用自动化信号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列车运行使用自动化信号系统(2)列车运行使用专用轨道和车站(3)列车运行最高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4)列车最大编组为4节(5)轻轨线路单向每小时运量为1~3万人

㈦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有哪些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而大型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则通常由四部分组成:

1、车站大厅及广场,是乘客、游客和商人聚集的地方;

2、售票大厅,为乘客出售列车客票;

3、站台,直接供乘客乘降车使用;

4、旅客不能到达的地方,如车站办公室、仓库、维修设施及铁路股道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原则:

1、车站应根据车站型式、客流大小、票制与管理方式,确定车站布局和规模。

2、车站应根据线路敷设方式,结合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地形条件设置,控制车站体量。地下站或高架站应减少层数,敞开式站台应设风雨棚,有利乘客乘降和出入。

3、换乘车站应做好规划设计,换乘距离不宜大于250m,换乘时间不宜大于5min,并结合工程实施条件,选择便捷的换乘方式,换乘通道应满足正常通过和紧急疏散能力。

4、换乘车站在工程实施中,属近期建设的车站,其换乘节点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统一利用两站 地下空间和设备资源共享。属远期建设的车站,宜作预留换乘条件和后期施工条件。

5、站台上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出站通道、楼梯和自动扶梯,并保证下车乘客至就近通道或楼梯口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50m,并在下一次列车到达前,已撤离站台。

6、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区应根据各系统工艺和相互接口联系要求,进行综合协调、合理布置。地面和高架车站的设备用房,应因地制宜、灵活布置,有条件的地方可与邻近建筑物合建。

7、地下车站站台与站厅公共区应划分防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8、车站的楼梯(含自动扶梯)、检票口、出入口通道的通过能力均应按超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及各口部的不均衡系数计算确定。

并且应满足在高峰小时发生事故灾害时的紧急疏散,能在6min的目标时间内,将一列进站列车所载的乘客(按远期高峰时段的进站客流断面流量计)及站台上候车人员全部撤离站台。

9、车站的站厅应进行客流流线组织设计,出入口、检票口、楼梯口布置应符合客流组织路线,并有一定缓冲距离,确保进出站客流路线通畅。

10、当采用全封闭式自动售检票方式时,车站站厅应分设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非付费区面积应大于付费区,付费区的面积应紧凑。

11、非付费区的面积应满足客流流动和有关设备安装的要求;位于出入口的站厅区域是进出站客流交叉流动的集散区(检票机或楼梯栏杆的外侧),其区域范围宜保持16~20m的纵向空间。

12、售票机前应留有不小于2m的排队空间。在出站检票机内侧应留有4~5m的滞留聚集空间。

13、车站的站台、站厅、楼梯、通道和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服务设施。

(7)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组成扩展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设计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第六章 车站建筑与结构工程

第五十三条 车站站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站台宜以岛式和侧式为基本形式,在一条线上宜一致,或分段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二、站台宽度应满足乘降区宽度以及楼梯、自动扶梯和立柱的总宽度要求。

三、站台高度应比车辆地板面低50~100mm,并根据车辆、车门类型分析选定。

四、站台边缘与静止车辆(车门处)之间的安全间隙,直线站台宜为80~100mm。曲线站台应不大于180mm。

五、在站台边缘应加设安全警示线。若设置半高屏蔽门局部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应在初期安装定位。

六、站台屏蔽门(或护栏)及附加设施,均不得侵入车辆限界,并应留有25mm的安全间隙。

七、站台长度应满足远期列车停靠和乘降要求。

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有哪些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型有:
地铁、轻轨、单轨、现代有轨电车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版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权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时、成本低、节约能源、乘坐舒适方便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常被称为“绿色交通”。

㈨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厢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将超过800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中国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

上一篇:昆明地铁各线路运行时间,昆明地铁站志愿者 下一篇:北京石景山游乐园站到301医院在哪里坐地铁,石景山医院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