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中国与世界轨道交通系统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5-07-26 20:48:25

❶ 地铁和轨道交通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轨道交通又称轻轨,通常是用来形容载客量小、移动速度快的轨道交通工具,轻轨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但不一定要与其他车辆隔离,在陆地上行驶(如有轨电车、轻铁)。重轨,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地铁。载客量大、高速运行、独立(隔离)于其他交通工具的轨道交通。国内常常把地铁的地上部分称作轻轨,其实是不对的。

2、路权不同

根据UIC给出的国际通行定义:轻轨列车具有进入标准混行区间能力的传统钢轮列车;地铁是不具有混行能力的传统钢轮列车。标准混行区间能力就是所谓的共享路权,既轻轨虽然有自己固定的轨道,但是道路上其他的车也可以通过这个轨道。而地铁就霸道的多,整个区间隧道都是他的,容不得其他车辆染指。

3、客运量不同

轻轨和地铁是按照运量划分的,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量不少于1万人、不多于3万人的属于轻轨,每小时单项最大运量不少于3万人的属于地铁。

4、申报条件不同

申报建地铁的城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

(1)中国与世界轨道交通系统的区别扩展阅读:

无论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架空路上。而对于钢轨重量,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工作量,增大牵引供电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

轻轨和地铁首先是运送能力的不同,用高峰小时单向最大客运量来表示,地铁的高峰小时单向最大客运量为3-7万人次,轻轨的高峰小时单向最大客运量为1-3万人次。其次,还表现车辆的轴重和尺寸的不同,地铁车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车普遍小于13吨。

地铁车宽度一般为2.8-3米,轻轨车宽度一般为2.3-2.6米。此外,地铁和轻轨车辆对路线转弯半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地铁正线的最小转弯半径一般要求不小于300米,困难地段不小于250米,而轻轨一般要求正线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00米,困难地段不小于50米。另外,地铁与轻轨在列车编组数量、车辆定员、最高运行速度等方面也存在区别。

❷ 地铁和轨道交通什么区别

1.什么是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列车进行人员运输的方式,它具有运量大、版速度快、安全、准权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
2007年6月13日颁发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显示,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7类: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且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
划分两者的依据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万~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万~3万人次。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❸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国外的有什么不同

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是指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❹ 外国各国的地铁运营组织管理分别与中国的具体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摘 要]
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的事故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以及社会灾害等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对策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大安全观,提出“人—车—轨道—安全管理”的安全运营系统及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的对策。这些对策和实施的实现将会减少地铁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关键词] 地铁;事故;影响因素;安全对策
1 引 言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先后发生不少事故。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
地铁运营安全不仅涉及人—车辆—轨道等系统因素,还受到社会环境和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地铁事故统计的分析表明: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及社会灾害等是地铁事故的主要因素。
2.1 人员因素
从2002年和2003年对上海地铁一、二号线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主要是因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引发的。人员因素是肇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
(1)拥挤。例如,2001年12月4日晚,北京地铁一号线一名女子在站台上候车,当车驶入站台时,被拥挤人流挤下站台,当场被列车压死。又如,1999年5月在白俄罗斯,也因地铁车站人员过多,混乱而拥挤,导致54名乘客被踩死事件。
(2)不慎落人和故意跳人轨道。长期以来,因人员跳人地铁轨道,造成地铁列车延误的事件屡次发生,短的一两分钟,长则三五分钟。而地铁列车只要一旦受到影响,不能正点行驶,势必影响全局,就需全线进行调整。不仅影响当事列车上的乘客,而且使整条线路甚至其他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乘客都可能被延误。
(3)工作人员处理措施不得当。例如,韩国大邱市地铁2003年那场大火中,地铁司机和综合调度室有关人员对灾难的发生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前方车站已经发生火灾后,另一辆1080号列车依然驶入烟雾弥漫的站台,在车站已经断电、列车不能行驶的情况下,司机没有采取任何果断措施疏散乘客,却车门紧闭,而且仍请示调度该如何处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事故发生5分钟后,调度居然还下达“允许1080号车出发”的指令。
2.2 车辆因素
(1)导致地铁列车事故的主要因素是列车出轨。例如,英国伦敦地铁,在2003年1月25日,一列挂有8节车厢的中央线地铁列车在行经伦敦市中心一地铁站时出轨并撞在隧道墙上,最后3节车厢撞在站台上,32名乘客受轻伤。同年9月,一列慢速行驶的地铁列车在国王十字地铁站出轨,并导致地铁停运数小时。又如,在2000年3月发生的日比谷线地铁列车出轨意外,造成了3死44伤的惨剧。再如,美国2000年6月,发生一起地铁列车意外出轨,当时有89位乘客受伤。
(2)还有其他车辆因素。例如,2003年3月20日,上海地铁三号线闸门自动解锁拖钩故障,停运1个多小时。又如,2002年4月4日,上海地铁二号线因机械故障车门无法开启,停运半小时。
2.3 轨道因素
2001年5月22日,台北地铁淡水线士林站附近轨道发生裂缝,地铁被迫减速,并改为手动驾驶,10万旅客上班受阻
2.4 供电因素
例如,2003年7月15日上海地铁一号线莲花路到莘庄的列车突然停电,被迫停运62分钟。经查明原因是由于地铁牵引变电站直流开关跳闸,列车蓄电池亏电过量,才致使列车无法正常启动的。又如,2003年8月28日,英国首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部分地区突然发生重大停电事故,伦敦近2/3地铁停运,大约25万人被困在伦敦地铁中。
2.5 信号系统因素
2003年3月17日,上海地铁一号线信号控制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停运8分钟。2003年2月14日,上海二号线中央控制室自动信号系统发生故障,停运20分钟。 2.6 社会灾害
地铁车站及地铁列车是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爆炸、毒气、火灾等突发事件,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近年来地铁接连不断的发生爆炸、毒气、火灾等社会灾害。例如,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曾经遭受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施放沙林毒气,夺走了十多条人命,5000多人受伤,引起全世界震惊。又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的纵火事件造成至少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再如,2004年2月6日莫斯科地铁的爆炸及大火夺去了奶人的生命,令上百人受伤。
3 对策探讨
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将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不仅带来不利的政治影响,人员伤亡、车辆损毁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将十分严重。随着地铁的飞速发展,为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依据上述的事故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事前预防对策以及事后处理措施。
3.1 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对策
3.1.1 加强对乘客和工作人员的教育
(1)由于乘客素质对地铁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地铁安全乘车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地铁运营事故。例如,2004年4月出台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中,对乘客的各种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作了规定,并且明确了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的安全管理职责。另外,还要多加强对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2)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地铁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所以务必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人员要牢记“安全第一”的运营准则,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韩国大邱市地铁的惨案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平时的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因而自食恶果。
3.1.2 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体系
地铁的运营涉及众多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车辆因素、线路问题、信号标志等设备都直接关联到列车的安全运行。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地铁的运行安全。韩国大邱地铁车厢内为了防止触电未安装自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淋水灭火装置,同时未采用先进的阻燃材料,易燃材料燃烧后产生了大量毒气和烟雾,导致了事故的扩大。
上海地铁有两套自动防火设施,两级自动监控系统,一级设在车站,一级设在中央控制室。自动灭火喷淋系统,有水喷和气体喷两种,可以针对不同的火灾原因进行调控。地铁隧道里还设有专门的排烟装置,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的事故风机系统就会启动,在最短时间内排出有毒烟雾,防止窒息。
北京地铁设有双组变电站供电、紧急照明和应急通风设施,即使在出现两个主变电站同时停电,列车失去牵引力最终停车时,也不会导致出现地铁“失控”现象。地铁的指挥系统,如调度电话、通讯系统等,在失电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它们全部由蓄电池供电。
地铁发生意外导致紧急断电,在突如其来得黑暗状态下人员极易发生混乱,造成伤亡。在断电情况下能持续提高光源十分关键。自发光疏散指示系统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安全标志在完全失去光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利用自身的蓄能发光,以便乘客在漆黑一片中找到逃生的方向。
另外,还应该将安全线改为自动安全门以杜绝坠落地铁事故;加强车辆维护及检修工作,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设备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对已出过的事故苗头、灾害险情要及时记录,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评价,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尽量把事故和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3.1.3 建立自动监视及自动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每个地铁系统都应具备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FAS对于确保地铁的安全以及正常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地铁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FAS系统保护的具体对象是全线车站、主变电所、车辆段及通信信号楼。地铁FAS系统必须是一个高度可靠的系统,接线简单,组网灵活,容易维修和扩展。控制中心(OCC)应有全线示意图,能监控全线的报警情况。
伦敦地铁当局在所有115个地下车站内安装有名为“快速追踪”的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该设备包括一个探测范围宽广的模拟可寻址烟雾与热量探测系统,以及其他一些诸如遥控关门器、应急有线广播系统、防火阀控制装置、检票门等安全防火设施。如今,每个车站内的电脑急速机能对本区段内的消防设施予以监视与控制。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它能对每个车站上的所有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扫描,搜检,在连续不断地进行基础分类后,便可确认这些设备的特征、位置,所处的形式与工作状况。
应具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有线通讯紧急电话,车站工作人员和地铁司机可通过无线系统或有线电话向控制中心传递事态信息;还有站台内的CCTV视频传输系统。车站内应装设全方位的监视器,实时收集站内各方位视频信息,不能出现有地铁发生火灾、爆炸、毒气而控制中心不知情的情况。列车上还配备有紧急报警按钮,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时,乘客可迅速按压此按钮通知司机。

❺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从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内的地铁系统,其技术规范、数据规格、建成效果等都较为统一,在多座城市中应用,可以形成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轻轨系统没有清晰规定,不少火车迷、学者及其相关文献将其标为中运量系统,也有将运行C型或L型地铁车辆的系统称之为轻轨的情况。

(5)中国与世界轨道交通系统的区别扩展阅读

轨道交通覆盖主要廊道与中心体系,至少成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骨干网络,在一些城市,更是成为客运体系中的主体网络,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仅关注其自身的特性,作为相对固化的运输方式,其与相对灵活的地面公交、步行、自行车、私人机动化方式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其运输效果能否完整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服务人民群众出行为根本目标,科学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❻ 地铁与轻轨区别

1、运送能力不同:

地铁的高峰小时单向最大客运量为3-7万人次,轻轨的高峰小时单向最大客运量为1-3万人次。

2、车辆轴重不同:

地铁车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车普遍小于13吨。


3、尺寸不同:

地铁车宽度一般为2.8-3米,轻轨车宽度一般为2.3-2.6米。

(6)中国与世界轨道交通系统的区别扩展阅读:

一、地铁运营体系:

1、由政府或自治团体来营运,被称为公营,在中国大陆较常见。

2、由民营企业营运,是为民营,在亚洲除中国外的国家较常见。

3、由公营团体出资,民营企业经营,在欧洲较常见。

二、轻轨特点

1、部分轻轨系统使用自动化信号系统。

2、列车运行使用专用轨道和车站。

3、列车设计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运行最高时速是根据站与站之间的距离重心定的。

❼ 城市轨道交通与传统交通的信息系统区别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Urban Mass Transit System),简称城轨系统(Urban Rail System),由于中国大陆的地面重型铁路(重铁,或称重轨,与轻轨相对),大多作中长距离用途,不会作短距离用途,地下铁路专门担当市内短距离运输,令不同铁路之间的角色,有明显分野,不会出现同一铁路,同时担当短距离和中长距离运输。
“城市轨道交通”这个名称因而出现,这名称亦是中国大陆的在网络上《城市轨道交通词典》中城市轨道交通的释义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泛指城市中再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铁路、自动导向、短途磁悬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用语。
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建造于地底之下,故多称为“地下铁路”,或简称为地铁、地下铁。在台湾则通称为“捷运”,此因台湾的铁路地下化区段亦被称为“地铁”,而须另用新词所致。此外,在中国大陆,修建于地上或高架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被称为“轻轨”(台湾称作高架捷运)。然而,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指:轻轨,地铁、磁悬浮。
传统交通主要指:有轨电车,中短途公交,客运等;
两者信息系统区别主要在于城市轨道交通,实行网络化运营管理,构建协调指挥,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从整体上具有高起点,采用了先进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和产品,并且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功能,和可靠性能,能实现 日常协调、应急指挥时的综合监视与分析。而传统交通不完全具备以上特点,尽管近年来传统交通系统有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具体比较可以参考论文: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dkj200606051.aspx

❽ 轨道交通和铁道交通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铁路主要承担区域对外的中长距离客货运输。城际铁路主要承担区回域内部各城市答、城市组团、城镇之间的旅客交流。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城市内部跨组团客流为主,兼顾部分城市组团内部交通出行。城市轨道交通沿城市客流走廊布设,在城市客运网络中起骨干通道运输的作用。以居民城区内跨组团客流出行为主

轨道交通(Rail Transit)是指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简称”轨交“,包括地铁、轻轨、快轨、有轨电车等。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铁路是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走。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使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列车的重量,使列车的载重能力大大提高。

❾ 中国轨道交通与国外的差距

“国外”是一个非常笼统模糊的概念,中国国内目前一线城市与大部分二线城市有地下交通轨道地铁的,其市内交通体验已经相当成熟(提一点,相比欧美很多老旧地铁,中国地铁普遍在便利上下功夫:在2015年之前,许多欧美国家地铁是没有高速无线网络的,其信号和网速极差,非常差;而到2019年的现在,某些西欧地铁至今未普遍安装管道空调系统…那个热,你忘不了的。扫码进闸、人脸识别这些,欧洲普及更少,中日韩都走在前面);高铁这方面,美国陆上交通走的更多是高速国道公路,其稍快一点的火车普遍贵,很多人根本就没坐过特别快的高速列车,所以许多刚到德国、中国、日本的美国人在体验过更舒服的高铁后都很喜欢…坐飞机实际上是一件很累很麻烦的事情。美国最富裕的西海岸加州在2018年底曾考虑修建高铁,但最后因各种原因又一次搁置暂缓…
技术使用涉及“知识产权”,日欧高端市场已经形成专利壁垒,再加上日欧的十几家公司在上世纪末已经抢占市场,中国后起所以在德国、法国和日本原型基础上进行专利技术的再研发,不过中国考虑的更多是“通过产品输入,将影响力带入”。日欧交通设施在出口价格上非常贵,这还只是产品,如果再考虑到人力调度、培训、零部件更换修理,那价钱是惊人的…进入2015年后很多国家在有替代方案时会考虑更具有价格优势的(一国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时也要考虑所谓性价比),中国方案一大优势在于“一条龙”,只要买了产品那就从培训到管理经验方面都让学习。
实际上,这是一种如意算盘,因为一旦产品进入了一国市场,那它的整体模式、人力培训、管理制度几乎是中国翻版,到后面其修整、更新甚至其他交通建设也非常依赖中国,2019年在中亚和非洲国家甚至出现了日欧公司根本接不了单的情况…这些国家虽然总体不富裕,但并非没有钱,他们有资源和土地(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上一篇: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及站内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界限的种类及确定的依据和意义,城市轨道交通限界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上海火车站到嘉定西怎么坐地铁,嘉定西地铁站是几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