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马鞍山怎样去香港大浪湾,香港大浪湾地铁站
发布时间:2025-07-24 10:46:44
㈠ 香港房价1000万一平米吗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贵豪宅的第一名,由于香港地少人多,而且地处金融中心,香港房价屡屡创下新高,接下来来看看香港最贵豪宅排名。
1,聂歌信山道8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聂歌信山海拔高430米,一位不知名买家,花费11.6亿港元购置两套豪宅公寓,每平米约合120万人民币,创下了香港楼市的最高价格,而且山顶豪宅已经成为香港富豪的象征,让山顶豪宅的价格屡创新高。
2,山顶白加道22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一座十分出名的三层独立别墅,当时身为亚洲首富的马云,花费15亿港币购置了此处房产,每平米价格高达112万人民币,创下了当时的世界第二高单价豪宅,此处建筑位置十分优越,可以俯瞰维多利亚全景,而且还有2200平方米的大花园。
3,山顶歌赋山道15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之一,据传深圳祥祺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红天以21亿港元购置,刷新了当时太平山住宅区的新纪录,每平方米单价高达205万人民币。
4,香港山顶豪宅TWELVEPEAKS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之一,该楼盘开盘就创下了亚洲新纪录,由香港新鸿基地产开放,共12栋洋房组成,每栋建筑售价4亿至10亿不等,每平米约合150万人民币。
5,港岛大浪湾道12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李泽楷名下,是一座木制结构建筑,整座豪宅以美国红木为主材料,耗时八年耗资两亿建成,此处豪宅处于观音山山岗处,对面就是风景秀丽的大浪湾,地理位置优越价格不菲。
6,港岛大浪湾道10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许世勋名下豪宅,估值10个亿,著名影星李嘉欣经常来此度假,大浪湾道共有30多栋独立别墅,大部分都集中在华人富商手中,是高端的豪宅区。
7,MOUNT NICHOLSON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之一,九龙仓旗下豪宅推出了第一期2号屋,900平米豪宅,成交价格14亿港币,约合人民币每平米131.8万,创下了当时的亚洲纪录。
8,港岛浅水湾道1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之一,赌王何鸿燊旗下豪宅,面积超过了20000平方尺,96年花费1.2亿购置,至今从未出售,预计现在价值超过10亿。
9,山顶道82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之一,2018年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抛售了旗下的山顶道82号豪宅,以20亿港币成交,约合94万人民币每平米。
10,山顶白加道35号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
香港最贵十大豪宅之一,2010年,徐子淇老公李家诚以15.5亿港币购得山顶白加道35号地皮,创造了当时香港豪宅地皮的新纪录,准备建造独立别墅供家人居住,时至今日此处房产每平米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00万人民币。
㈡ 从香港九龙城区土瓜湾宋皇台道如何到西贡大浪湾,西贡的海滩等景点呢
可以到西贡码头再转去海滩的中巴,土瓜湾搭21号巴士到彩虹道四美街转1A小巴, 或者土瓜湾搭乘21号、26号巴士到彩云村转九巴92号到西贡码头,西贡码头再转去各海滩都很方便
㈢ 香港有什么名胜景点
这个,还是维多利亚的港,还是大屿山,都是不错
㈣ 香港大浪湾有没有鲨鱼
香港有鲨鱼出没的季节,多处於初夏五至六月之间。在气温高的日子,鲨鱼喜欢在清晨及黄昏外出觅食,是泳客最危险的时候。过去香港有多个泳滩发现过鲨鱼,亦发生过多宗鲨鱼咬死人事件。
㈤ 想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 从西贡市中心到大浪湾怎么坐公交
公交线路:城巴698r → 新巴9路,全程约34.6公里
1、从西贡市中心步行约10米,到达翠塘花园站
2、乘坐城巴698r,经过29站, 到达阿公岩道站
3、乘坐新巴9路,经过14站, 到达大浪湾站
㈥ 由香港马鞍山怎样去香港大浪湾
新巴682经耀安邨(新巴682经锦泰苑 或 新巴682P 或 新巴682A) > 城巴389
2小时10分钟
33.4公里
步行3080米
㈦ 香港哪里有免费的景点
一,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香港公园:
香港公园可是观鸟的好地方,在石屎森林里的绿洲,是奇异鸟类的天堂。星期三早上8时到公园里的人工湖参加免费观鸟活动,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可以畅游两小时。
二,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香港文化博物馆:
香港文化博物馆逢星期三免费开放(平日 $10 港币入场费),九龙公园里的文物探知馆则不设入场费。去香港来一场文化之旅也不错哦!
香港文化博物馆地址:香港沙田文林路一号
文物探知馆:香港九龙尖沙咀海防道九龙公园
三,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啬色园黄大仙祠:
庙宇供奉著名神祇黄初平,相传他「有求必应」,游客到访也可入乡随俗求个好签。若对求神问卜无甚兴趣,可到殿外参观九龙壁、仙乡吉羊群雕塑和从心苑。免费开放,欢迎善信捐献。
地址:香港九龙黄大仙港铁站 B2 出口
四,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太极、中医或风水班:
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的「香港文化万花筒」活动提供一系列免费课程。学学太极、风水或中医,探究中华文化的千年奥秘。
五,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大浪湾:
摩天大厦和 7-11 便利商店林立,局促不堪。到香港大浪湾一趟,返璞归真,真的不错。翠绿起伏的山丘环抱延绵 1 公里的白沙滩,彷如这喧闹城市中的一片净土,只距离西贡郊野公园 1 小时远足路程。
六,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 Ritz-Carlton酒店:
在 Ritz-Carlton 酒店于 118 楼新开设的时尚酒吧 Ozone 里享用亚洲小食和招牌鸡尾酒一点也不便宜。可是在全港最高酒店里俯瞰维港景色却是无价的。
地址:九龙柯士甸道西1号环球贸易广场
七,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搜集 了15万多件艺术品,包括中国书画、古代文物珍品、书法及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成果。
地址: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八,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幻彩咏香江:
幻彩咏香江灯光音乐汇演于每晚 8 时举行,可于尖沙咀星光大道(逢一、三、五英语旁白)或湾仔金紫荆广场欣赏。
九,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薄扶林家乐径:
悠然漫步于翠绿林荫与薄扶林特殊科学价值地点(SSSI)之间,最适合一家大小同乐。渔农自然护理署网站还有更多免费远足径的介绍,齐来享受远足之乐吧。
只需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和八达通车票便可轻装出发。
十,香港免费旅游景点之茶具文物馆:
泡茶和饮茶是一门大学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香港文化万花筒」活动举办免费的品茗大师班,可以去学习真正的茶道。 若还泡不出你的兴趣来,去茶具文物馆逛逛吧。
㈧ 香港古迹的资料
香港古迹
香港拥有很多有价值的古物及古迹。政府机构古物古迹办事处就是为保存这些文物而成立的。其中政府将部份极具保存价值的石刻及建筑物列为法定古迹。
黄竹坑石刻:南区
位于南风道,石刻图案为三组明显的回旋纹,状似动物的眼睛。这组石刻为本港已发现石刻中唯一位于内陆,位置深入内陆一公里。
大浪湾石刻:南区
石刻在一九七零年被发现,位于大浪湾以北。面积九十厘米乘八十厘米,图形为抽象的猛兽图案,估计石刻刻凿年份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相信和先民对航海及天文祟拜有关。现在政府已在石刻上加建封罩,以作保护。
旧赤柱警署:南区
警署建于一八五九年,为全香港现存最古老的警署。这所位于赤柱村道的警署是用作取代建于一八四四年的旧警署。一九七四年警署搬迁至新建大楼,建筑物改为政府其它部门办事处。直至一九九一年改建为私人餐厅。
香港大学大学堂外部:薄扶林
大学堂位于薄扶林,是一座都铎式加上哥德式建筑物。大学堂建于一八六一年,拥有者为苏格兰商人杜格拉斯林柏,因名杜格拉斯堡。建筑物用作公司总部及其寓所。法国传道会于一八九四年购入并易名拿撒勒楼,加建了一所印刷工场。香港大学于一九五四年将之购入,一九五六年正式用作大学宿舍及命名为大学堂。
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外部:半山
本部大楼建一九一二年,为香港大学最古老建筑物,由摩地爵士捐建。大楼采用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以红砖及麻石建成。本部大楼内礼堂名为陆佑堂,以纪念陆佑对香港大学的捐献,现在大楼为文学院使用。
香港大学孔庆荧楼外部:半山
位于本部大楼出口对面,建于一九一九年,为遮打爵士、佐敦教授及其它人士捐款。二次大战后曾用作行政用途,在一九八六年为感谢孔庆荧的捐献而命名作孔庆荧楼。现在为音乐纟办公至及课室。
香港大学邓志昂楼外部:半山
邓志昂楼是在一九二九年建成,由邓肇坚爵士父亲邓志昂先生捐款成建成,因而得名。邓志昂楼为一座楼高三层之平顶建筑,外墙铺以洗水批荡。大楼曾用作中文学院,现在为亚洲研究中心办事处。
旧病理学院:半山
位于坚巷,建于一九零六年,为本港第一所细菌学院。学院为一幢两层红砖建筑物,设有地下室,除了现有主楼,还有另外两幢已拆的建筑物,分别为宿舍及动物饲养所。现在大楼用作医学博物馆。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主楼:半山
位于半山列提顿道,主楼以何东先生命名,为一幢四层斜顶建筑物。一九二四年落成,在一九四零年校舍曾改作临时医院之用。
梅夫人妇女会主楼外部:半山
建于一九一六年,位于花园道缆车站旁边 。梅夫人妇女会主楼为一幢三层白色建筑物。妇女会初期为单身的欧籍职业女性提 供宿舍,时至今日已变成为所有职业妇女提供住宿地方。
香港礼宾府:半山
建于一八五五年,为英治时期总督官邸,属英国乔治亚时代建筑。由第四任港督宝灵开始,直接最尾一任港督彭定康也居住在这官邸内。一八九一年加建侧翼,而在日治期间更全面改建,在主楼及侧翼间加建一座使用了日式瓦片的高塔大楼。现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举行重要官式宴会的场所。
圣若瑟书院北座及西座:半山
位于坚尼地道,书院现存北座及西座两幢战前楼宇,原为德国会所,圣约翰书院于一九一八年迁入。北座为四层高建筑物,两侧建有钟楼,而西座亦是四层大楼,顶部建有塔楼。
旧总督山顶别墅守卫室:山顶
位于山顶公园入口,为旧总督山顶别墅一部份。守卫室建于一九零二年,为一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物,以砖块砌成。二次大战山顶别墅遭受破坏,但守卫室仍然得以保存。现在守卫室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职员办公室。
旧上环街市:上环
旧上环街市原有南北两座大楼。南座位于皇后大道中,一九一三年建成,一九八二年拆卸。现存的北座大楼建于一八五八年,而在一九零六年改建成现在模样。北座面积比南座小,建筑风格属爱德华式,角楼外墙有带状砖饰。大楼于一九八九年空置。直至一九九一年由土地发展公司修葺改建成传统行业及手工艺中心,改名为西港城。
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街灯:中环
都爹利街石阶建于一八七五年至一八八九年年间,而石阶两端设有四座双灯泡罗车士打式煤气街灯,为全港仅存用煤气运作的街灯。现在该街灯仍然为香港市民服务。
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中环
位于炮台里,大楼建于一八四零年,由英国商务监督庄士敦兴建,因名庄士敦楼。首任及第二任港督也曾入住,及后第二任港督戴维斯才搬往坚道。及后大楼分别给贺特公司、金融家庇利罗士、汇丰银行饭堂及俄罗斯领事使用,至一八九零年改名为比更士菲楼。一九一五年法国外方传道会购入大楼,用作行政总部。至一九五三年,政府购入大楼,并用作教育署总部,及后改作最高法院,现在为香港终审法院所在地。
中区警署:中环
位于荷李活道,毗连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监狱,建于一八六四年,并在一九零五年及一九一九年加建。警署又名中央警署,又称「大馆」,一直是战前香港警察的总部。直至战后,警察总部才搬往军器厂街。现在仍然设有警署。
前中央裁判司署:中环
中央裁判司署,位于亚毕诺道,建于一八四七年。及后在一九一三年拆卸重建成现有建筑物。裁判司署毗连中区警署及域多利监狱。建筑采用希腊古典设计,建有石柱及,花岗岩护土墙。裁判司署于一九七九年迁出,并先后成为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及警官协会办事处。
域多利监狱:中环
位于奥卑利街,毗邻中区警署及域多利监,建于一八四一年,以耐久物料建造。现在仍然为一所监狱。
圣约翰座堂:中环
一八四七年奠基,一八四九年落成,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会建筑物。座堂以哥德式设计,日治期间曾经为日本军队总部。
旧最高法院外部:中环
位于中环昃臣道,建于一九一二年。建筑物为两层高的花岗石楼,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楼宇山墙顶部矗立着一座希腊特弥斯女神蒙眼雕像,用以代表公义。现在大楼用作立法会大楼之用。
旧三军司令官邸:金钟
位于香港公园之内,建于一八四六年,为全港现存最旧的一幢西式建筑物。建成后用作驻港英军三军司令官邸,又名旗杆屋。日治期间为日本海军上将官邸。至一九 七九年政府收回建筑物,并于一九八四年改为茶具博物馆。
铜锣湾天后庙:铜锣湾
铜锣湾天后庙约于十八世纪初由广东客家戴氏家族所建。庙内有一口钟,铸于一七四四年,戴氏原在前九龙启德机场附近一条今已湮没的村落定居。戴氏家族常到铜锣湾岸边割草。相传其中一些成员在岸边石丛中拾得一具天后塑像,并为其立祀供奉。由于到来上香的渔民日渐众多,戴氏家族遂筹募经费兴建一座正式的天后庙。
旧湾仔邮政局:湾仔
湾仔邮政局位于皇后大道东,在一九一五 年三月一日正式启用,拥有瓦顶而楼高一层,为香港最古老的一间邮政局。
罗屋:柴湾
位于柴湾的罗屋,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村屋。罗屋是一户罗姓客家所有,建屋已逾二百年。
「罗屋」是一间典型的客家村屋,以厅堂为中心,左右两边的建筑,对称工整。屋内中央为厅堂,两侧为建有阁楼的卧房和工作间。大门石刻门联:「远别柴门暂为客,垦田湾畔长作客。」新门联:「罗屋传今日,新馆继皕秆。」厅堂的正前方是天井,两侧分别是厨房及杂物房。屋内放有民俗藏品如家俬、农具、日用品等,以复原村屋的面貌,充分反映出客家人俭朴刻苦的生活方式。「罗屋」外的空地现设有一系列的展板,以文字及图片分别介绍柴湾的历史、罗屋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以及客家人的习俗。
罗屋民俗馆是一座法定古迹,距柴湾地铁站5分钟路程。「罗屋」建于十八世纪,是柴湾目前硕果仅存的一座古村屋。其原来的户主是一家姓罗的客家人,故名「罗屋」。
柴湾原有多条客家村,但随着市区的拓展,村落相继荒废,现只剩下硕果仅存的「罗屋」。「罗屋」原属于一罗姓客家人所拥有,因此得名。罗氏族人的先祖在乾隆年间(1736-1795)兴建这间村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989年香港政府将「罗屋」列作法定古迹,永久保留,见证柴湾的历史发展。
天文台:尖沙咀
香港天文台建于一八三三年,坐落于九龙一小山丘上,为一殖民地式建筑一九一二年正式命名为皇家香港天文台。天文台楼高两层,呈长方形,拱形窗和长廊别具特色,随着附近之新大楼落成,天文台各技术及职务部门已迁往新厦。不过旧大楼仍为台长办公室及行政中心。
前九广铁路钟楼:尖沙咀
九广铁路全线在一九一一年正式贯通,不过尖沙咀总站大楼,要到一九一三年方动工兴建,一九一六年落成,而安装电动大钟的工程在一九二一年全部完工。
前九龙英童学校:尖沙咀
前九龙英童学校是本港现存最古旧的英童学校建筑,何东先生一九零零年捐赠港府于九龙半岛兴建新校,学校于一九零二年四月十九日正式开幕校舍为典型维多利亚时代建筑,但亦因应本港气候环境,建有宽阔游廊,高楼面及金字瓦顶等。
前水警总部:尖沙咀
九龙半岛尖端小山岗上的水警总部大楼,在一八八四年建成。由那时开始,水警便和尖沙咀警区共同占用这座大楼。大楼南面的报时塔,也差不多同时落成,为泊碇在港口中的船只服务;报时塔一直沿用至一九零七年讯号山讯号塔建成启用之后,自此便用来存放杂物。
九龙寨城南门遗迹:九龙城
一八四七年,清廷修建九龙寨城,驻兵数百,以加强海防。城墙用花岗石条构筑,有六座瞭望台和四道城门,南门为正门。日治期间,城墙被用作扩建启德机场的建筑材料。至一九八七年政府宣布清拆寨城,于原址兴建公园。在清拆期间在南门原址发现两块石额,上刻「南门」和「九龙寨城」等字。于是把南门遗迹原地保留,供市民参观。
前九龙寨城衙门:九龙城
寨城衙门,原为九龙司巡检办公地方,为三进式建筑物,其中二进为公堂,后进为官邸。自清朝官兵撤离寨城后,衙门曾作老人院、孤儿寡妇所、学校、医务所等用途。政府宣布清拆寨城,于原址兴建公园,衙门得以保留并全面复修。
雷生春:深水埔
位于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是九龙巴士其中一位创办人雷亮及雷瑞德物业。雷生春为一幢三层高的塘楼,设有宽阔的走廊及石牌匾,雷瑞德先生曾在雷生春开办跌打医馆,唐楼以医馆得名。
李郑屋汉墓:深水埔
一九五五年平整地盘兴建李郑屋时,建筑工人发现这座砖室古墓出土明器共五十八件,包括陶制器皿及青铜器物。墓室形制及出土明器式样显示这座古墓的建造年代应在东汉期间(公元廿五年至二百二十年)。
麟峰文公祠:元朗
麟峰文公祠是为纪念文氏第八世祖文麟峰而建。故老相传,祠堂约建于十七世纪末。建筑物采用传统的三进两院式结构,石柱雄伟而斗拱雕刻细致,别具特色。第一进称「吐书堂」。因为经多年风雨侵蚀,很多精美的雕刻都已朽坏。一九八七年进行了全面的重修工程。
大夫第:元朗
大夫第位于元朗新田永平村,为文颂銮于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所建。文氏乐善好施,深得乡党推重,因此得清朝皇帝赐封大夫衔,大夫第则为文氏府第。府第前后都有广阔的庭园,而四周则有青砖墙环绕。府第中轴在线分别是前厅,天井和正厅,两边是厢房。左翼是花厅和内院,右翼则以长廊相隔,有厨房、偏厅及厕所 。
杨侯宫:元朗
位于元朗厦村的杨侯宫相传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存建筑则于一八一一年改建而成。庙宇为两进式建筑,由庭院分隔,庭院早年已改建成香亭。
二帝书院:元朗
道光年间,锦田十六位声名显赫的士绅筹组的邓二帝会于水头村兴筑二帝书院,以供奉文武二帝及作研习学术的书室。二帝书院后来成为一所重要学府,不少著名的学者曾在此书院讲学。书院前院以白石铺砌,称为「白石巷」,入读的学子,亦被尊称为「白石巷子弟」。
二圣官:元朗
二圣宫坐落于元朗横洲,大约于一七一八年由村民合资建成,以供奉洪圣和车公及发挥守望相助之精神。建筑物为一所两进式青砖建筑,内有一天井。
张氏宗祠:元朗
位于屏山山厦村的张氏宗祠是由张炳南、张志广、张耀晃及张瑞一于一八一五年兴建。张氏宗祠是村民聚会及祭祖之所。宗祠曾作乡村小学用,供村中子弟入读。族人及后在榄口村附近建成小学后,祠内前厅的左边厢房便由校长室一改而成村公所。
邓氏宗祠:元朗
邓氏宗祠是屏山邓族的祖祠,由屏山三围六村兴建,相信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宗祠是三进两院式建筑物,内柱为麻石而外柱则为红砂岩。
愈乔二公祠:元朗
愈乔二公祠座落于邓氏宗祠旁边,为三进两院式建筑,结构和规模与邓氏宗祠相若。祠堂于十六世纪初兴建,除了用作祠堂外,亦是达德学校校址。
聚星楼:元朗
聚星楼位于元朗上璋围,为香港现存唯一一座古塔,历史超过六百年。聚星楼以青砖砌成,呈六角形,约十三公尺高。塔分三层,最上层供奉着魁星。聚星楼位置原是河口,面对后海湾,兴建聚星楼是用以挡北煞,镇水灾,亦可护佑族中子弟在科举中考取功名。
镜蓉书屋:沙头角
镜蓉书位于沙头角上禾坑,为一间在清初由李姓客家人兴建的私塾。至一七三六年进行改建,并改名为镜蓉书屋。书屋有两个厅堂和阁楼,分别用作课室和宿舍。书屋外形呈长方形,墙身用青砖砌筑。
长山古寺:坪輋
长山古寺建于一七八九年,位于坪輋禾径山,由莱洞、万屋边和坪源合乡约六条村落共同兴建。庙内供奉佛祖、观音及地藏王。
廖万石堂:上水
廖万石堂位于上水围,建于一七五一年,为上水廖族的太祖祠。石堂属三进两院建筑,曾分别于一八九一年及一九八五年重修。石堂的得名,与北宋末年廖刚父子五人有关,他们皆曾任官,共享俸禄达一万石,族人为纪念,遂将祖祠命名为廖万石堂。
麻笏围门楼:粉岭
位于龙跃头的麻笏围,建村于清朝乾隆年间。麻笏围原本四周都建有砖墙,四角更有更楼,但大份砖墙及全部更楼已经拆除,只剩下门楼。门楼刻有「郁荵」二字。
老围门楼及围墙:粉岭
老围为粉岭邓氏龙跃头五围六村中最早建村的一条村落,于元朝末年(约一三六零年)由锦田迁至龙跃头,并同年建成老围。老围四面皆建有砖墙。原先门楼则建在北面,及后因为风水问题,门楼改建在东面。
松岭邓公祠:粉岭
位于祠堂村的松岭邓公祠,建于一五二五年,为粉岭龙跃头邓氏祠堂,为本港最具规模的祠堂之一。祠堂兴建是为了纪念龙跃头邓氏开基始祖邓季琇(外号松岭)。祠堂为三进式建筑,挡中设于中进,后进分为三殿。建筑物内外均饰有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精致木刻、彩塑、陶塑及壁画。
觐龙围门楼:粉岭
亦是龙跃头五围六村之一的觐龙围,又称新围,建有门楼、围墙及更楼。门楼建于一七四四年,门楼位于围的北面,门楼上的石额刻有「觐龙乾隆甲子岁」字样。
觐龙围围墙及更楼:粉岭
觐龙围门楼列为古迹后,有关当局随后更将觐龙围围墙及更楼列为古迹。围墙同样建于一七四四年,而四角更建有更楼,用以监视围外境之用。围墙外原有护城河,但现在已填平为停车场。
龙跃头天后宫:粉岭
龙跃头天后宫位于龙跃头老围,建造年份相信比建于一五二五年的松岭邓公祠更早。天后宫为传统两进式建筑,内以天井分隔。庙宇正面饰有精致的灰塑及壁画,寓意吉祥,正殿则供奉天后及其侍神千里眼和顺风耳。
旧大埔理民府:大埔
理民府建于一九零七年,位于大埔运头角小山上。理民府为一幢两层红砖英式建筑物,为早期新界行政中心。负责新界东部的大埔、沙田及上粉沙打地区的土地注册及其它行政工作。
旧政务司官邸:大埔
旧政务司官邸建于一九零五年,位于吐露港元洲仔小岛上,小岛和大埔墟有一基堤相连。官邸楼高两层,用石灰和红砖砌成,是一座典型的英国殖民地式建筑。建筑物初期为大埔理民官宿舍,及后改为政务司官邸。近年元洲仔已和陆地完全连接,而官邸亦改作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碗窑村古遗址:大埔
碗窑村位于大埔南部大帽山山下,建村于明代。曾经为新界的陶瓷工业中心,及后因为生产成本上升,难与入口陶瓷制品竞争,因此停产。现在多座陶瓷炉及陶瓷碎片遗址已经建有围网保护,方便日后发掘及修补工作。
樊仙宫:大埔
樊仙宫位于下碗村碗公立学校侧,建于一七九零年,正厅悬挂的木牌匾为清朝乾隆庚戍年间的雕刻。宫内供奉陶瓷业祖师樊仙大师,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大吉。
文武二帝庙:大埔
文武二帝庙一八九一年落成,是由当时的七约乡民集资建成,纪念太和市(大埔新墟)初成。文武二帝庙初期为七约乡公所办事处,直至一九五四年乡公所新办事处落成,现址改为祀奉文昌帝和关圣帝。
旧大埔墟火车站:大埔
九广铁路英段在一九一零年正式通车,当时沿线五个车站都是英式设计,唯独是大埔墟火车站采用中国式传统设计,由外墙、屋顶以及站内装饰都具有中国传统特色,车站沿用至一九八三年位于运头塘的大埔墟车站落成为址。及后车站改装成为香港铁路博物馆,由康乐文化事务署管理。
敬罗家塾:大埔
敬罗家塾位于大埔头村,该建筑物据说建于是清朝。百多年来一直为大埔头邓氏宗族的家祠,曾作书室之用,现仍是族人聚会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王屋:沙田
王屋位于圆洲角东南,约二百多年前由来自广东兴宁的王姓夫妇所建。十九世纪时,王屋村为商旅的贸易站,直至十九世纪末叶才开始式微。随着沙田海不断填土以发展沙田新市镇,王屋村很多古老建筑已荒废及拆卸。这间百年古屋楼高两层,以青砖砌成,内有精美的壁画和传统装饰。
海霸村古屋:荃湾
海霸村姓邱,整条村落已经清拆,只余下九一七地段的古屋。古屋由邱元璋兴建,有两个大厅以及一个小天井,屋旁则为厨房及睡房。
三栋屋:荃湾
三栋屋是一七八六年由陈姓族人所兴建的围村,位于荃湾绿杨新村附近。陈氏家族在中八世纪中期由广东移居香港,选择在荃湾兴建居所。最初建成时只有三列房舍,因名三栋屋。自一九八七年起成为三栋屋博物馆。
上窑村:西贡
上窑位于北潭涌河口,由黄姓客家人仕兴建。从前村落建窑烧造石灰砖瓦,及后竞争激烈,生意大不如前,村落亦慢慢荒废。村中只有八户民居,而围村建在五米高的平台,以便防卫。现在已改作上窑民俗文化馆之用。
龙虾湾石刻:西贡
位于清水湾半岛岸边,由一批远走人仕发现。石刻由飘忽的线条及兽形图案组成,纹饰中可以看到眼睛图案。
滘西洲石刻:西贡
石刻在一九七六年发现,位于滘西洲北岸,石刻刻在垂直石块上,图案同样为兽形图案。
滘西洲洪圣古庙:西贡
位于西贡滘西洲的洪圣古庙建于一八八九年或以前,为岛上唯一庙宇。庙宇为两进三开间式建筑物,门厅置有挡中。庙宇以青砖筑砌,正门两旁有花岗石对联,正门上方有「洪圣古庙」石额。
蚝涌车公古庙:西贡
濠涌车公古庙,比起沙田车公庙更长历史,沙田的车公也是由濠涌「请」过去的。古庙据说是建在明代末年,而门口更保留在一八七八年制成的石刻对联。
大庙湾刻石:清水湾
此刻石于南宋咸淳甲戌年间(一二七四年),为香港最早有纪年的刻石,记载有关盐官等到南北佛堂门游览,及此处两间庙堂的历史。
佛堂洲税关遗址:清水湾
一九六四年朱维德先生在佛头洲发现一残缺石碑,碑文显示该岛可能是一个古代税关遗址。至一九七九年古物古迹办事处人员巡视佛头洲,寻回那残碑并发现其它缺去的部份。石碑上书「德怀交趾国贡赋遥通」,明确证明当处曾为税关。
东龙岛炮台:东龙岛
东龙洲炮台是两广总督杨琳为了防御海盗任内建造的,炮台内有营房十五所及大炮八门。炮台建成后,一直驻有守军,及至十九世纪初,海盗日益猖獗,而炮台位于孤岛上,补给和支持困难,终于一八一零年被九龙新建炮台取代。
东龙岛石刻:东龙岛
是为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石刻。于一八一九年编制的新安县志有「石壁画龙,在佛堂门,有龙形刻于石侧」的记载。此石刻高约一千八百毫米,长约二千四百毫米,为境内所知最大的石刻。
灯笼洲灯塔:灯笼洲
灯笼洲为马湾以南的一个小岛,地处汲水门水域,所以灯塔又称为汲水门灯塔。灯塔是香港现存五座战前灯塔的其中一座。灯塔高十一点八米,由钢铸骨架建成,塔顶髹上白色,于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启用。以往灯塔管理员居于灯塔旁的砖构筑,由于岛上并没有井水或食水供应,因此只能从屋顶收集雨水,再将雨水引入地下储水箱备用,灯塔现时已改为自动操作。
东涌炮台:东涌
十九世纪初,大屿山附近海面为外国商船前往广洲必经之路,清廷为了控制海面交通,故在东涌修建了两座炮台,东涌炮台为其中一个。东涌炮台遗址位于下岭皮村,以故东涌所城内。炮台相信建于一八三二年,炮台上装有六尊大炮,但相信大炮未必是清朝时东涌炮台所拥有的大炮。现在炮台已成为东涌公立学校的校舍。
东涌小炮台:东涌
小炮台建于一八一七年,和东涌炮台同期兴建。小炮台位于旧东涌码头侧的一个山坡上。现在遗址剩下一道围墙及平台,相信遗址曾摆放大炮。
石壁石刻:石壁
石刻是由陈公哲先生在一九三八年由村民 带领发现,位于石壁水塘堤坝下方。石刻纹饰是以同心四方形及员组成。
分流炮台:分流
又名鸡翼角炮台的分流炮台,位于大屿山一角的一个小山上。炮台长四十六米阔廿一米,墙身以花岗石及青砖迭砌而成。炮台曾遭海盗所据,至一八一零年间,海盗向清廷投降后才再回到清廷手上。而估计至一八四一年左右,炮台已变成废垒。
分流石圆环:分流
这圈未经琢磨的石块,似是刻意堆栈,形成一组长二点七米、宽一点七米的椭圆形结构。用大块石头堆栈成形形式式的结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青铜器时代早期文化特征之一,分流的石圆环,很可能也属这类结构。堆栈石圆环的目的已无法稽考,但相信是和祭祀仪式有关。
长洲石刻:长洲
一九七零年,地质学家彭琪瑞先生发现了长洲石刻。石刻在长洲的东南部华威酒店对下。石刻上的两组纹饰均由数条曲线环绕着小凹槽构成。
蒲台岛石刻:蒲台岛
在六十年代,在蒲台岛的南端发现了一组石刻。石刻分左右两部分,由一条阔七百毫米的石缝分隔。纹饰各异,左边的一组状似动物和鱼,而右边的一组则由螺旋纹连结组成。
横栏灯塔:横栏岛
横栏岛位于香港东南面,邻近蒲台岛。南岛上建有横栏灯塔。横栏灯塔为五座战前灯塔其中一座,建于一八九三年。横栏灯塔由中国海关兴建,最初由上海中国海关管理,及后横栏岛跟随新界在一八九八年租借给英国后,在一九零一年交由香港政府管理。灯塔上设有一座先进讯号灯,以石油为燃料,其旋转的照明仪器则浮于水银上,当时横栏灯塔是亚洲水域内最先进的灯塔之一。
㈨ 香港有什么历史古迹
香港法定古迹香港法定古迹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迹条例》所保护的历史文物及建筑。截至2008年7月11日共有法定古迹85项:港岛区(28项)、九龙区(9项)、新界区(42项)、离岛区(8项)。 [编辑本段]港岛区中西区
前中央裁判司署
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今香港终审法院)
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外部
香港大学邓志昂楼外部(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孔庆荧楼外部
香港礼宾府(前香港总督府)
域多利监狱
坚巷旧病理学院(今香港医学博物馆)
梅夫人妇女会主楼外部
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路灯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主楼
圣约翰座堂
圣若瑟书院北座及西座
旧三军司令官邸(今茶具文物馆)
旧上环街市(今西港城)
旧中区警署
旧最高法院外部(今香港立法会大楼)
旧总督山顶别墅守卫室
东区
柴湾罗屋(今罗屋民俗馆)
铜锣湾天后庙 (参考 天后 (香港))
南区
大浪湾石刻
香港大学大学堂外部
黄竹坑石刻
旧赤柱警署
鹤咀灯塔(自2006年3月3日 1 2)
湾仔区
旧湾仔邮政局(今环境保护署环境资源中心)
景贤里 [编辑本段]九龙区九龙城区
九龙寨城南门遗迹
前九龙寨城衙门
玛利诺修院学校
深水埗区
李郑屋汉墓(今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油尖旺区
尖沙咀前水警总部
前九龙英童学校
前九广铁路钟楼
香港天文台总部 [编辑本段]新界区北区
上水河上乡居石侯公祠
粉岭天后宫
坪輋长山古寺
廖万石堂
龙跃头老围门楼及围墙
龙跃头松岭邓公祠
龙跃头麻笏围门楼
龙跃头觐龙围围墙及更楼
龙跃头觐龙围门楼
镜蓉书屋
西贡区
大庙湾刻石
西贡上窑村
滘西洲洪圣古庙
佛头洲税关遗址
东龙洲炮台
东龙洲石刻
滘西洲石刻
龙虾湾石刻
沙田区
沙田王屋村民宅
大埔区
上碗窑樊仙宫
文武二帝庙
大埔碗窑窑址
旧北区理民府
前政务司官邸
敬罗家塾
旧大埔墟火车站(今香港铁路博物馆)
荃湾区
三栋屋村(今三栋屋博物馆)
汲水门灯笼洲灯塔
海坝村民宅
屯门区
何福堂会所马礼逊楼(前香港达德学院本部大楼)
[编辑] 元朗区
二帝书院
山厦村张氏宗祠
屏山愈乔二公祠
屏山聚星楼
屏山邓氏宗祠
厦村杨侯宫
新田大夫第
横洲二圣宫
麟峰文公祠
八乡元岗村梁氏宗祠
八乡植桂书室
厦村邓氏宗祠
离岛区
大屿山分流石圆环
大屿山分流炮台
大屿山石壁石刻
大屿山东涌小炮台
大屿山东涌炮台
长洲石刻
蒲台岛石刻
横澜岛横澜灯塔
㈩ 深圳怎么去香港的浅水湾 沙滩 谁能安排一下
从广东省深圳市
到香港特别行政区
地图
395路→跨境巴士
约2小时2分钟 | 步行1.4公里内 | 3元
广东省深圳市容
步行685米
395路
中航地产 上车
开往 文锦渡客运站
首班: 06:00 末班: 22:00
7站
文锦渡客运站 下车
步行403米
跨境巴士
深圳文锦渡 上车
开往 香港尖沙咀
首班: 08:00 末班: 20:00
3站
太子 下车
步行303米
香港特别行政区
从香港特别行政区
到大浪湾沙滩
地图
118路→新巴9路
香 | 约1小时13分钟 | 步行321米 | 2元
香港特别行政区
步行152米
118路
旺角水渠道 上车
开往 蓝湾半岛巴士总站
首班: 06:05 末班: 07:05
14站
阿公岩道 下车
步行1米
新巴9路
阿公岩道 上车
开往 石澳
首班: 06:00 末班: 19:00
14站
大浪湾 下车
步行168米
大浪湾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