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上海原轨道交通17号线在大场这里规划改变了不知怎么改的,轨道交通改变了我们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27 01:20:47
㈠ 改革开放以来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改革之初交通工具变迁
(一)自行车大行其道
出行普遍走路的人们开始追求使用交通工具,但因为经济实力和技术有限,当时流行起来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当时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
(二)摩托车成为人们的新宠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作为一种时髦代步工具,飞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在广州“无处不塞车”的年代。在现在社会这个宠儿也会被慢慢的淡忘,摩托车由于它的方便、高效、省力等优点风靡中国一段时间,它的优点是无可厚非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安全性差,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等。这时候,人们对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希望也更迫切了。
二、世纪交替下的交通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交通工具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出行更快更便捷。进入了21世纪,交通工具在海陆空全面立体覆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现,地球正在逐步的“缩小”。
(一)私家车的“解禁”与普及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具备了汽车消费的能力,不少市民告别了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将私家车作为日常生活出行的交通工具。私家车的大量出现,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和效率,也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私家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私家车主不用风吹日晒去赶公交车,而且不用担心工作的延误,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另外,私家车的普及也从侧面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公共交通工具的推广
(1)公交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在上世纪80、90年代,公交车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作为市民出行首选的公交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十年前,公交车线路短而少、车辆少。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公交优先”战略的不断实施,公交车的线路和车辆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公交车车辆的档次也在不断的提升。公交车的作用在日益提升,方便快捷的公交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
公交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节能和环保的方向迈进。面对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人们不得不改变观念,在公交车环保理念上有质的突破。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动力、燃料等关键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杭州,公交车以液化天然气为动力,这种新型环保公交车减少了汽油柴油的使用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约了能耗,保护了环境。
21世纪是和谐社会,和谐公交车要体现其人性化的设计。针对目前人们坐公交车时忘记带钱或者没有零钱的情况,河南平顶山实行“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用IC卡代替现金支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公交车专门安装了一套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系统。在上车的阶梯安装自动电梯,好让残疾人上车。另外,越来越多的公交车开始在车内安装空调自动调节系统,用来根据车内的温度的情况自动调节车温。
(2)的士
的士是承载政府的公共政策、出租车公司利益、司机生活来源、市民出行方便的城市交通工具,是城市的“名片”。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士是满足消费者特殊出行需要的重要运输方式。改革开放初期,打的是当时最时髦的出行方式。在当时,你想打的还得先买张票,多数司机不像现在的满地拉客。乘客如果不到售票点买票,你根本打不到车,哪像现在怎么方便,随手都可以打到车。当时你想去打的,你必须先去买票,然后由调度员调派出汽车。而且司机实行上班“三班倒”,分早、午、晚三班,“挂牌营业”。现在,的士可以“招手停”了,而且满大街的上去接活。
2.轨道交通和轮船
(1)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全称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根据中国城市公交协会和中德地铁标准研究组的研究,轨道交通在运量、速度、运行方式等方面都优于私人交通和传统公交: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单向每小时可运送4万至6万人次,轻轨可运送2至3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的客运量每小时最多1万人次;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最慢也在30公里/小时以上,地铁行驶的时速最高可达128公里,广州地铁三号线设计的时速是120公里;轨道交通的运行方式舒适、准时、占地面积小、节能、少污染,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交通运力供给能力的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
我国的轨道交通,主要经历了从火车、地铁到轻轨和磁悬浮列车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铁路线路里程短,线路少,而且当时的火车是没有窗户的,空气不流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路网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
(2)轮船
改革开放初期的轮船,体积小,速度慢,航行路途短。而且,当时的轮船大多是用木头、竹排做成的。现在,轮船已经成为了人们远洋航行的重要工具。现在的轮船,体积大、运量大、适合远洋航行。
3.飞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作为目前人类最先进快捷的交通方式——坐飞机,在30多年前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如今,人们坐飞机出行和从前坐火车一样平常,不少商务人士成为时常穿梭于国内各城市间的“空中飞人”,机场的候机大厅永远一派繁忙景象。
(三)新型节能交通工具日渐兴起
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先驱,也是现代节能环保的新产品,目前中国只有较大的城市才建有地铁网络。地铁不一定在地下,也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地铁不仅运量大、建设快、安全和准时,还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节省城市用地。地铁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磁悬浮交通是一种非轮轨黏着传动,悬浮于地面的交通运输系统。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常导磁铁或超导磁铁产生的吸力或斥力使车辆浮起,用以上的复合技术产生导向力,用直线电机产生牵引动力,使其成为高速、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维护简单、占地少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
除了电力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我国也在积极研发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已经取得有效进展,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许多新型节能交通工具将不断涌现,其中包括气垫车和单轮车,高耗能高污染的交通工具必将被高效节能的交通工具所取代。
㈡ 1979年到1992年间,深圳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交通和出行已经成为影响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问题。专家表示,在我市小汽车不断增加,交通压力日益显现的形势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将从根本上解决市民的出行难。
轨道交通是公交体系的骨干,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时的特点。 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轨道所所长宗传苓介绍说:“16条轨道线路全部建成后,由中心区至宝安中心、龙华、布吉可在20~30分钟内到达,至龙岗、坪山、光明、沙井等地可在40~50分钟内到达。由城市中心区到罗湖火车站、龙华火车站、布吉火车站、宝安机场等地均可在30分钟内到达;由外围城区到各主要交通枢纽可在45~60分钟内到达。从深圳至香港、广州、东莞、惠州等地,也均可在1个小时以内及1个小时左右抵达。”
十几年后,无论你是在市内购物,还是出门到珠三角旅游,密织的轨道交通网都将准时而迅捷地把你送达目的地。在香港,我们都能体会到地铁带给我们的方便和浪漫,再过几年,我们这座城市也将会带给我们同样的感觉,无论你是上下班、还是休闲购物、走亲访友,一张地铁票就能将你准确、准时送达,地铁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4条珠三角城际线建成通车后,深圳人的个人生活圈将大大延伸。去香港,我们可以搭乘地铁四号线经皇岗口岸进入香港;还可以乘坐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经皇岗口岸直接进入香港市中心;如果去香港机场乘飞机出国旅行,还可以选择将深圳机场、南山前海片区、香港机场连在一起的穗深港城际线直接抵达香港机场。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但是,它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在短期内给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在今年的市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期和高峰期,全市将有109个地铁站、104个建设区间、约150个施工点同时开工,深圳交通将因此经历一年半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减轻轨道交通建设给市民带来的出行影响,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提高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加大交通疏解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将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降到最低点。同时,恳请市民群众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注意政府发布的交通信息,尽量避开拥堵路段、错开高峰时段出行,文明礼让,遵章驾驶,并对政府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㈢ 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主要是经历了4个阶段,是一个曲折的发展版过程。
初步发展阶段,当时在权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期间有13个城市建成了地铁,20世纪20年代,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的有轨电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旧式的有轨电车由于行驶在道路中间,运行速度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可是在当时仍然是公交的骨干。
停滞萎缩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出现停滞萎缩。汽车的灵活,便捷,可达性,得到快速的发展。而轨道交通因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度失宠。
再发展阶段,汽车过度增加造成交通堵塞,行车速度下降,交通出现瘫痪。空气,噪声污染严重,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好处,因此又开始重视发展轨道交通。
高速发展阶段,世界上很多城市都确立了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趋势,导致人口集中,所以轨道交通得到高速发展。
㈣ 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小汽车的快速发展
㈤ 听说上海原轨道交通17号线在大场这里规划改变了,不知怎么改的
原17号线自虹桥京沪高速铁路、虹桥机场、以及轨道交通2号线等线综合交通枢纽起,沿东北方向的曹安路、沪宜公路进入宝山区区域的丰翔路、场中路,进入政立路、军工路等一线。
2010年调整后,17号线取消原有计划,改为替换原先的20号线,新17号线东起虹桥火车站站,沿徐泾新区路北侧西行跨越A5公路后接盈港路,沿盈港路北侧西行经方家窑、赵巷、青浦新城,在青浦新城规划中央公园位置折向南接318国道,在其南侧向西行至朱家角西至东方绿舟。
现时大场一带暂无更多规划。
㈥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票发展的改变原因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内镇化的大力推进容,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在一些特大城市,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运输效率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的新增长点。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
㈦ 地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地铁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和充分利用空间外,还有很多优点。一是运量大。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是任何城市交通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二是速度快。地铁列车在地下隧道内风驰电掣地行进,行驶的时速可超过100公里。
地铁在许多城市交通中已担负起主要的乘客运输任务。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800万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铁,地铁担负了该市客运总量的44%。东京地铁的营运里程和客运量与莫斯科地铁十分接近。巴黎地铁的日客运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纽约的地铁营运线路总长居世界首位,日客运总量已达到2000万人次,占该市各种交通工具运量的60%。香港地铁总长虽然只有43.2公里,但它的日客运量高达220万人次,最高时达到280万人次,如按地铁总长折算,完全可以与上述这些城市地铁相比美。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地铁,这些城市的交通状况将会怎样;如果没有地铁,这些城市也就不可能成为那样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减少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
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减少污染: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石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㈧ 北京交通变化(具体)
未来10年内,北京轨道交通将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增长;2008年,轨道交通里程将接近版300公里;权而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其中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 建设部规划设计顾问、北京CBD总规划师柯焕章如此展望。
高速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带动的不仅仅是北京综合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它蜿蜒伸展的骨架,已经悄然改变着北京城千年不变的整体格局。“一线带动一片”,轨道如同贯通的血脉,给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养料,改变着所在区域的风景和价值。随之而来的,还有多个城市副中心的崛起,市区与京郊联系的加强,以及人们居住观念的革新……
构筑10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㈨ 城市轨道交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建设地铁首先是节省了土地,中国的城市一般都呈现土地少、人口多、密度高、交通挤、发展快等特点,城市可利用土地和空间都在日益减少。地铁开辟了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土地及地下资源的多层次利用,解决了土地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
另外,虽然建设地铁需要很多资金,但在建设的过程中和建成之后,它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很难用金钱去估算。比如,在建设中,可以减少城市扩建、改造、拆迁的费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地面占地及拆迁,不仅减少了城市的建设成本,而且节省了国家宝贵的资源和巨额投资。
同时,地铁是目前耗能少的交通方式,还制止了由于私人小汽车发展引起的耗能型分散居住方式的蔓延,对于缓解能源紧张,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再有,地铁是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快速、准时、方便、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方式,市民共同享受和需求。这里既无软卧、包厢,也无头等舱等贵贱,均贫富,具有社会公平性。同时,地铁还可以改善交通阻塞状况,改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地铁对社会文化、城市文化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地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形成,对增强人们的竞争、时间、秩序、市场、效率、协作、法律、礼仪、平等、人权等观念都有重大促进作用。对传统观念、传统文化、传统社会有重大冲击作用。
㈩ 轨道交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举例说明
轨道交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城市之间的距离在缩短,而且速度特别快,价格比较低廉,就像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