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5-07-26 09:13:10
1. 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主要是经历了4个阶段,是一个曲折的发展版过程。
初步发展阶段,当时在权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期间有13个城市建成了地铁,20世纪20年代,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的有轨电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旧式的有轨电车由于行驶在道路中间,运行速度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可是在当时仍然是公交的骨干。
停滞萎缩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出现停滞萎缩。汽车的灵活,便捷,可达性,得到快速的发展。而轨道交通因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度失宠。
再发展阶段,汽车过度增加造成交通堵塞,行车速度下降,交通出现瘫痪。空气,噪声污染严重,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好处,因此又开始重视发展轨道交通。
高速发展阶段,世界上很多城市都确立了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趋势,导致人口集中,所以轨道交通得到高速发展。
2.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有哪些方面发展的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建设生态城市,应把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为伸开的手掌形模式,而手掌状城市发展的骨架就是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4、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节省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由于轨道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方便,人们出行很少乘私人车辆,主要依靠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故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市民出行方便、省时。
(2)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支持:
2016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在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间,将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
以完善快速交通网、基础交通网、城际城市交通网为重点,推动形成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一体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好发挥组合优势和网络效益。
其中,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建设“重头戏”,重点推进103个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1.6万亿元。
2019年9月24日,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铁路局表示,到2050年,将最终形成运输保障能力强大、战略支撑有力、运输服务高效、资源环境友好的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绿色环保的现代化铁路网。
在基础设施布局方面,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铁路网络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3.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要性有哪些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现有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因此投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
(3)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加强对城轨交通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综合协调、相互衔接、融合发展,必然会涉及法律层面的衔接配合。有必要通过立法规范城轨交通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对接原则。
其中应该包括:规范城轨交通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的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市内外疏密有别、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城轨交通与民航、市内公交和长途客运、水运的有机融合,助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水平。明确城轨交通与邮电、电力、消防、人防、地下管网等相关行业的对接原则,避免重复投资与浪费。
4.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是什么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在一些特大城市,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运输效率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的新增长点。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
5.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是什么
随着多个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已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根据现有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出行分担率要比“十一五”末明显提高,并鼓励有条件的大城市发展高效铁路。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新增长点。随着中国轨道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研究显示: 2009-2013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4.23%。2013年,为2408公里,同比增长17.01%。
且单条线路的平均长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27.76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29.83公里。2013年,平均线路长度为29.73公里,较上年有所下降。前瞻产业研究院轨道交通行业报告分析显示: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设占主导地位。
2010-2013年,我国地铁运营里程逐年增长,占城轨交通的比重有所提升。2013年,地铁运营里程为2050公里,占城轨交通的比重达到85.13%。在客运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市场份额也有所上升。
2009-2013年,我国城市客运量中,公交客运量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市场份额始终在60%以上。出租车客运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3年为31.32%,但下降幅度较小。而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占比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达到8.51%,但市场份额仍然较小。城市客运轮渡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且逐年下降,2013年仅为0.08%。
6. 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优缺点
优点:
快捷、安全、舒适、安静,便利;
有利于形成主城区和卫星城专的现代化城市布局;属
城际轨道交通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低碳环保,一定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
运力达,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技术先进,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
缺点:
基建、车辆系统工程造价高,一次性投入大;
涉及面广,对土建、车辆、电气控制、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风险较其他形式交通工具大;
因为投入大,限制了民营私营企业进入,不利于竞争;
7. 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200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增长率为12.73%;到201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45亿;到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65亿,增长率为23.19%;2013年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市场规模已达81亿,预计2014年将有可能达百亿规模。
中国城镇化进程较快,2011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51.27%,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预测到2020年,全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60%,巨大的人口涌入城市,将意味着公共交通需承担起更多运量。而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转入运营,未来几年城市轨道交通仍将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将超过200亿人次。
201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国际论坛14日在深圳举行,海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专家及企业围绕新融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以及开展第三方认证制度等方面进行研讨。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正常运行的大动脉,发展迅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毓才说,十几年前,地铁还只是北上广等少数城市的“风景线”,但90年代后,中国许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发展迅速,这十几年来建成了50多条线路,约1600多公里的运输轨道。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其里程大约为2200-2500公里,运力与运能成几何增长。
总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同济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孙章认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国产化开发。这使得轨道装备的市场前景巨大,已经向建设健全产业链发展,许多企业都希望进入装备的生产和供应领域。
高毓才说,我国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系统国产化已经占据了50%的市场,在信号设备制造生产领域也同样如此,从只有一家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至10多家企业共同竞争开发。到民营企业将积极参与到这个领域的开发建设中来。因此,为了规范市场,建立统一标准,保障装备的安全质量,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市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装备的安全可靠,自2011年9月起我国正式在城轨技术装备领域建立独立第三方认证制度。最后,这个认证制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上海地铁已在此方面做出一些尝试。高毓才表示,希望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制度,能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保障城市轨道装备生产的安全质量。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已达1.23万亿元,2012年完成1896亿元,建成337公里地铁。2013年投资2200亿元,将建成290公里。全国已批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35个城市,线路里程合计5720公里。
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截止2013年底,中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9座城市的8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09.52公里。根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随着行政审批权及开放民间投入资金,城市轨道交通将出现建设潮,年均增长里程在500公里左右。结合当前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3-4万亿元。
据行业内估算,到十二五末,全国城轨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到2020年,运营总里程将达到6000-7000公里。
根据公布的城际轨道规划,不仅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总投资规模就高达3700亿元,其中2012年-2020年期间计划完成1180亿元。而江苏省计划在十二五完成860亿元投资后,十三五期间再投资2100亿元修建城际轨道。
太原轨道交通规划新增3号线,目前正在筹备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启动实施。
2016年1月轨道交通四期规划拟投3248亿。目前,该规划方案力争一季度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审批。
不仅仅是城轨市场的潜力,随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将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有望带动支线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发展。而铁路装备制造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