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的规划历史,宁波轨道交通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5-07-26 15:33:50
Ⅰ 宁波轨道交通采用什么车辆
宁波轨道交通抄均采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设计的B型地铁列车,牵引系统由株洲西门子牵引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部分列车由位于宁波鄞州区的南车宁波产业基地生产。列车为直流1500伏架空接触网供电,6节编组,单节长19米,车体材料为铝合金,外观为鼓形,宽2.9米,全车定员1460人,最大载客量2062人,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
Ⅱ 宁波轨道交通的规划中线路
1、宁波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城市轨道交通。
2、其第一条线路于2014年5月30日开通试运营,使宁波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21个开通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
Ⅲ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的项目建设
一期建设
2010年3月,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这份规划修改了2号线二期的部分走向,将原先沿机场路的部分线路东移,改为沿雅戈尔大道布置。同时,2号线二期西南段增设栎社新村等四座车站。与此同时,镇海区部分网友曾希望2号线一期能向镇海老城区延伸,当地政府也曾表示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将东延至临江,但最终,这一规划只能在2号线二期实施。
2010年12月23日,随著7座地下车站的开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在此之前的10月16日,铁路宁波站附属的2号线车站工程与铁路宁波站改建工程已一同动工。随著各车站主体工程的相继开工,部分周边建筑面临拆迁。在此之中,宁波城隍庙庙西商城因城隍庙站建设而拆除。这一建筑因紧邻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府城隍庙而引起全市上下的关注。2012年1月15日,栎社站成为2号线首个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车站。至2013年12月16日,随著石碶站主体结构完成封顶,2号线一期所有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
2号线隧道的施工则在部分车站主体封顶後展开。2012年3月15日,外滩大桥–鼓楼区间成为2号线首个进行盾构施工的车站。这条隧道於12月5日双向贯通,成为穿过姚江的首条地铁隧道。而在此之前,正大路–倪家堰区间上行线隧道已於9月18日贯通,成为2号线首个贯通的隧道。2014年6月,2号线地下隧道全线贯通。在地下段施工的同时,架空段的施工也在同步进行。2013年6月,宁镇公路沿线开始架设围挡,架空段施工逐步展开,并於11月2日开始上部结构施工。
2014年1月19日,2号线一期铺轨正式展开。轨道从黄隘出入段线、藕池站、压赛堰-大通桥区间三个铺轨基地铺设,2014年10月10日完成地下段短轨通。与此同时,架空段的铺轨作业也在2014年11月展开。全线於2015年3月23日完成短轨通。机电安装和装修工程也在铺轨的同时於2014年6月展开,栎社国际机场站成为全线车站的样板。2015年3月23日,2号线一期地下段电通。
2号线的运营准备工作於2014年下半年展开。11月29日,2号线首批2组列车抵达宁波。2015年03月23日,列车开始经过鼓楼站联络线进入2号线,并进入黄隘车厂。03月28日,地下段列车开始上线调试,而架空段列车的调试工作也於5月6日展开。全线於06月11日开始空载试运行,并於08月28日至31日完成试运营评审。2号线一期工程於2015年09月26日投入运营。
二期建设
2号线二期工程设计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中标,而线路勘察於2014年7月开始展开。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建设规划相比,实际实施的建设规划因输油气管道与线路平行,影响管道安全而取消了长山村站和长山村停车场,线路也因此缩短到8.5公里。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於2014年12月获得宁波市发改委批复。
2015年10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开工建设。
Ⅳ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的规划历史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最早出现在2003年8月编制完成的《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该规划将3号线定为宁波轨道交通的3条骨干线之一,并规划于2020年之前建成。当时的轨道交通3号线北起澥浦镇,南至鄞州陈婆渡,全长35公里。当时设计的线路为江东段地下,镇海、江北、鄞州段架空的形式,架空段长22.5公里,地下段长7.2公里。2011年开始编制的《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年)》,即第二轮建设规划中,3号线被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从陈婆渡站至宝成路站,二期从宝成路站至骆驼北站,全长29.9公里,此时的线路已经改为全线地下。2013年11月,该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3号线一期建设时更改的线路走向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招标於2012年年末开始,最终由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标,而线路的勘查则在2013年展开。根据近期建设规划环评等方面的反馈信息和工程的实际需要,3号线一期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由于宁波庄桥军用机场搬迁时间未定,为使得3号线一期顺利建成,最初规划的一期终点被从宝成路站缩短至大通桥站。其次,为了避让城市内河水源保护地,原规划沿钱湖北路和中兴南路的麦德龙–儿童乐园区间走向被东移至沿前塘河至仇毕村,并在仇毕村新增永达路站。这一更改也避免设站钱湖北路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大规模管线迁移,为沿线大型居民区缓解了建设期的交通压力和运营期风亭带来的噪音。与此同时,线路也得以垂直下穿甬台温铁路,对铁路的影响减到最小。最后,为了使3号线一期能够进行定修和镟轮作业,原姜山停车场和朝阳车厂的功能进行了对调。这一方案在2013年11月编制完成的《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予以确定,并由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批复同意。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於2014年10月31日获得宁波市发改委批复,使之成为第二轮建设规划中首条获批的线路。
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成为宁波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中首条开工建设的线路。
Ⅳ 宁波轨道交通的规划
根据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宁波市将首先建设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和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形成“十字型”轨道交通基本骨架,线路全长74.5km。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高桥西站——霞浦站)为东西走向的骨干线,沿中山路城市生活轴线布置,全长46.17公里,共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于2014年05月30日正式运营,二期于2016年03月19日正式运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古林西站——红联站)一期工程为(栎社国际机场站——清水浦站)西南-东北走向的骨干线,沿甬江、奉化江等发展轴线布置,全长28.35公里。其中一期已于2015年09月26日正式运营,全线将于2019年正式运营。宁波轨道交通第二轮(2015年-2020年)将建设3号线(高塘桥站——骆驼北站,于2019年一期工程通车),4号线(慈城站——东钱湖站),5号线一期(布政站——兴庄路站)。宁波轨道交通第三轮(2018年-2025年)将建设5号线2期(兴庄路站——布政站)并形成环线,6号线(集士港西站——新碶站),7号线(镇海新城站——云龙站)。宁波轨道交通第四轮建设将在2030年前建成8号线,K1线,K2线。
Ⅵ 宁波轨道交通的介绍
宁波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以主城区为核心,以跨三江(余姚江、甬江、奉化江)、连三片(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沿三轴(商业轴、水轴、公建轴)为指导思想构成骨架,辐射范围覆盖全宁波市区和余慈地区以及奉化组团,规划线网全长697km(包括市域线,市快线)。宁波市轨道交通由14条放射性线路组成并连线成网。其中市区线暂定为8条,市域线4条,市快线2条。市区线中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为轨道交通主干线,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宁波轨道交通7号线、宁波轨道交通8号线为辅助线,呈现“一环两快七射,其中一环指5号线成环,两快为K1,K2线,七射”由1,2,3,4,6,7,8号线组成“。市域线为S3线【宁波——奉化(2015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9年与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贯通试运营)——宁海】,S2线(宁波——慈溪),S1线(宁波——余姚——慈溪——杭州湾),S4线(宁波——象山)。快线为在市域线的基础上形成并穿越市中心城区,将建设K1线(余姚——横溪),K2线(慈溪——溪口)两条。
Ⅶ 轨道交通对宁波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宁波建设轨道交通,有利于优化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加强中心城区10大重点功能区块间的联系,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有效缓解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宁波组团式、集群式的城市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其他组团区间的沟通,形成整体优势;同时,轨道交通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
Ⅷ 宁波地铁一共有几条线什么时候开工和营运的
截至2019年7月,宁波地铁运营线路共有3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均为地铁系统,仍有2条开工线路,分别是4号线和5号线,还未开通运营。
1、1号线(一期和二期)
2009年6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5月30日10时,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
2012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建设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2016年3月19日9时,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
2、2号线
2010年12月23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9月26日,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
3、3号线
2014年12月24日,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6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
4、4号线(已开工,未运营)
2015年11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正式开工建设。
5、5号线(已开工,未运营)
2016年9月28日,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8)宁波轨道交通发展建议扩展阅读:
据《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20年)》显示,宁波市预计于2020年前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总里程可达172千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修编增加7号线。
1号线一期已于2014年建成通车,2号线一期已于2015年年底通车试运营,1号线二期已于2016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形成了轨道交通十字形骨架,总里程达到71千米。
2号线二期、3号线、4号线、5号线一期已纳入第二轮建设,预计于2020年前全部建成通车。此外,5号线二期、6号线和规划新增的7号线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
根据客流预测结果,2020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基本网形成后,市区内部公交出行量达560万人次,占市区出行全方式比例为34.4%;
考虑市域轨道交通运量,公交出行量达到617万人次,轨道出行量占公交比例为38.1%,轨道换乘系数为1.40,平均运距为11.7千米,客运强度为1.2万乘次/千米。
Ⅸ 宁波轨道交通的建设进展
2003年 编制完成《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03年12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成立;
2004年12月 编制完成《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5年12月 编制完成《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6年-2015年),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6年02月《宁波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得宁波市政府批复(甬政发〔2006年〕15号),标志着宁波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式确定;
2006年02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筹建办公室成立;
2006年04月和09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分别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委托组织的专家评审;
2006年11月 宁波市人大通过《关于建设轨道交通的决议》;
2006年12月31日 宁波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筹资责任书,落实了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筹集任务;
2006年底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
2008年08月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发改投资〔2008年〕2097号),成为第二批10个城市中首个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的城市;
2006年初-2008年 组织编制《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专题报告;
2008年08月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8年11月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地预审获得国土资源部一次性通过;
2008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2008〕3535号)批复。
2009年06月26日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
2014年05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运营。
2016年03月19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正式运营。
2015年09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运营。
Ⅹ 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有轨电车,俗称“小轻轨”,成为各地解决交通问题,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一个发展趋势。
杭州地铁工地发生的塌陷事件,为全国敲响了警钟,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轨道交通建设对宁波拉动内需有哪些影响?《市场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近日采访了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8月12日,《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规划确定宁波市在2008年至2015年间,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线路长度72.1公里。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宁波当前正在实施的“中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公共交通,优先解决居民出行难的一项“民心工程”。 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三主三辅六条线,线网全长247.5公里,共设换乘站19座。
日前,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用地预审,1号线一期总体设计工作也已完成,指挥部正在积极开展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动建的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在明年年内就可动工,力争2014年建成通车。
同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2号线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能够开工,力争在2015年之前实现建成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的近期建设规划。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向记者介绍,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陆续开展了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危害性评估等专题的研究和土地预审等工作。今年10月13至15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在宁波召开了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原则通过了该科研报告。
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已完成1号线一期总体设计工作。开展了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管线调查,完成了初步勘察,启动了征地拆迁前期调研和方案制订等工作。交通疏散、先行拆迁、站点站口同步开发建设等开工前的各项研究工作也正在深入开展。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欧阳水平说,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资金已基本落实,指挥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配齐了各处室的负责人,引进和调入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积极探索了适应轨道交通工作实际的人事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拉动内需促进增长
金建明对记者说,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象征,是一个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展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能完善城市功能,也是宁波市当前正在实施的“中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
宁波建设轨道交通,有利于优化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加强中心城区10大重点功能区块间的联系,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有效缓解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有利于宁波组团式、集群式的城市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其他组团区间的沟通,形成整体优势;同时,轨道交通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
在谈到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对宁波拉动内需有哪些影响时,金建明告诉记者,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宁波市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基本面总体健康,但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回落,经济增长下行趋势已经显现。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能有效扩大投资,轨道交通是一项投资巨大的浩大工程,到2015年宁波将先后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72.1公里,总投资估算253亿元以上。
金建明说,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沙石等原材料和各种功能的建筑设备和车辆,这不仅能拉动宁波当地的消费,同时对带动国内其它地区的消费会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敲响警钟居安思危
杭州地铁工地的塌陷事故对宁波即将全面动工的轨道交通工程来说是一个警示。目前,宁波的轨道交通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成立之初,就很重视工程质量安全,做了地质、科研、技术、事故处理等安全预案。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发生后,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通过各种渠道尽快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吸取事故的教训,避免失误的发生。
为保证施工安全,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在积极制定两套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一套方案针对指挥部内部,一旦发现情况,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目前应急体系已经建立,方案正在论证当中;另一套方案针对市一级层面,联合城管、城建、消防等部门,方案正在策划,等待提交。
据记者了解,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五个部分:勘察和设计属于前期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监理工作的职责,是对施工的有效监督;最后的监测也很重要,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就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的发生。金建明说,只要严格按照这些程序走,施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近日,在宁波中山东路天一广场一侧的非机动车道上,已经围起了很多工地,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而且里面纷纷架起了钻机,“轰轰”地进行着作业。据欧阳水平介绍,这些钻机正在对天一广场地段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这些钻机最深能钻到100米以下,获取的岩土样本将送往专门的地方进行分析测试,为轨道交通天一广场段提供设计参数。
欧阳水平表示,加强工程的设计管理能有效减少工程的缺陷和漏洞。目前,指挥部正在从勘察和工程设计上下苦功,密切跟踪工程的设计,加强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