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技术主要有什么,轨道交通的室内分布技术

发布时间:2025-07-26 15:31:59

⑴ lte的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什么器件组成

核心分组网演进(EPC,Evolved Packet Core ),也被称为SAE核心。系统架构演进(又名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是3GPP对于LTE无线通信标准的核心网络架构的升级计划。EPC的子项目包括:移动性管理组件(MME):MME是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UE(用户设备)跟踪和寻呼控制。这些内容也包括UE的注册与注销过程,同时帮助UE选择不同S-GW,以完成LTE系统内核网络CN)节点切换。通过与用户归属服务器(HSS)的信息交流,MME还能完成用户验证功能。其内部的非接入层(NAS)信令终端也负责生成和分配UE的临时身份。它通过检查UE内设置的公共陆基移动网(PLMN),决定UE是否能接受当地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并完成UE的漫游限制。 MME是为NAS信令提供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网络节点,并且负责安全密钥管理。MME也支持合法的信令截取。 MME也通过S3端口提供LTE与2G/3G接入网络的控制面功能的移动性管理。 MME也支持通过S6A接口完成UE与家庭HSS之间的漫游服务。服务网关(S-GW):S-GW负责用户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同时也负责UE在eNodeB之间和LTE与其他3GPP技术之间移动时的用户面数据交换(通过端接的S4接口和完成2G/3G系统与P-GW之间的中继)。 对于闲置状态的UE,S-GW作为下行数据路径极端的一个节点,并且下行数据到达时触发寻呼UE。S-EW管理和存储UE的上下文,例如IP承载服务的参数,网络内部的路由信息。在合法监听的情况下,它还完成用户传输信息的复制。PDN网关(P-GW):PDN网关提供UE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点的接口传输。一个UE可以有同时通过多个P-GW访问多个PDN。 P-GW实现指令控制,每个用户的数据包过滤,计费支持,合法拦截与数据包筛选。 P-GW的另一个关键作用的是作为数据交换的核心组件,承载3GPP和非3GPP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如与WiMAX和3GPP2(CDMA1X和EVDO)网络。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SS是一个中央数据库,包含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和订阅相关的信息。HSS的功能包括:移动性管理,呼叫和会话建立的支持,用户认证和访问授权。 HSS基于pre-Rel-4归属位置寄存器(pre-Rel-4 HLR)和认证中心(AUC)。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ANDSF):ANDSF的功能是为3GPP和非3GPP(如Wi-Fi)的用户设备(UE)提供有关连接的接入信息。ANDSF的目的是协助UE发现在其附近的接入网络,并提供接入的优先次序和管理这些网络的连接规则(政策)。演进的分组数据网关(ePDG):对ePDG的主要功能是确保数据传输的UE通过不可信的非3GPP接入网连接到EPC。为了这个目的,在ePDG与UE之间建立一个IPsec隧道。

⑵ 室内分布技术主要有什么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营商大量使用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高端客户聚集的密集城区覆盖问题,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运营商的客户体验及其收益。所以,未来TD-SCDMA要单独组网,必须提供能够满足运营商要求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同时,TD-SCDMA的室内覆盖方案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楼宇内现有的2G和其他3G制式的室内分布系统,帮助采用TD-SCDMA制式的运营商快速、经济地完成楼宇内的覆盖,及时抢占高端客户资源,提升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为了使TD-SCDMA系统室内分布在与其他系统CDMA、GSM、PHS室内分布竞争中不再处于不利地位,TD-SCDMA在室内覆盖时,一贯采取脱离智能天线而单独使用各路SWIPA(Switchand Power Amplifer)单元及常规的室内天线,仅仅通过楼层来实现用户间的定位和隔离,依赖联合检测算法及性能来满足干扰抑制及覆盖、容量问题。这样,TD- SCDMA室内分布便可与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共用,信号源也具备不同的设备类型,如宏基站、微蜂窝、直放站和射频拉远等。但由于原CDMA、GSM工作在 825MHz~960MHz,而TD-SCDMA工作在2GHz,线缆等损耗明显不同,每栋楼宇会有不同的整改方案。

为了系统性地说明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及相关准则,下文拟从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信号源的选取、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以及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等几方面来阐述。

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

如同室外网络一样,室内环境下也需要考虑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由于运营商熟悉当地详细情况,用户数量和支持的业务一般由运营商提供。但如果运营商不能提供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时,可以根据以下经验、方法来估算TD-SCDMA室内用户的规模。

在各类大型建筑中,楼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楼宇内所分布的人群种类,各类不同的目标人群手机拥有率和使用率也不尽相同。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建设对象是室内信号覆盖差、话务量大、对通信质量要求高的大型建筑。工程建设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政府办公大楼(对通信质量要求高);大型企事业单位大楼(对通信质量要求高);商场、超市(话务量大);宾馆、酒店(室内信号覆盖差);高档写字楼和公寓(室内信号覆盖差,话务量大);会展中心(话务量大)。

在对室内用户进行分析时,因为用户行为的差异性,必须对楼宇内不同的功能区域作出不同的估算,然后相加,得出整栋楼宇的用户规模。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规模与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相关。

对于不同的室内场所,如写字楼、超市、宾馆等,可以根据各自的建筑面积,按照建筑面积与人员的比例关系来估算室内用户总数,即室内用户总数=建筑面积×楼宇的实用面积比例×占有比例×手机拥有率。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的选取

信号源的种类

室内分布系统由信号源和室内覆盖系统组成。按照目前TD-SCDMA设备研发进度,截至目前,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有宏基站、微蜂窝、射频拉远和直放站等几种。

1)宏蜂窝

基于宏基站的稳定性和覆盖能力,宏基站一般用来搭建网络的框架。在有宏基站的大楼需要进行室内分布的情况下,如果宏基站的容量足够,可以考虑利用宏基站的一个扇区来进行室内分布。

2)微蜂窝

微蜂窝主要特征为:传输功率低,目前可提供10mW~100mW;也可以高达1W、2W;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上,无线传播受环境影响大;体积小、安装方便灵活。微蜂窝可以作为宏蜂窝的补充和延伸。微蜂窝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提高覆盖率,应用于一些宏蜂窝很难覆盖到的盲点地区,如地铁、地下室;提高容量,主要应用在高话务量地区,如繁华的商业街、购物中心、体育场等。微蜂窝在作为提高网络容量的应用时一般与宏蜂窝构成多层网。宏蜂窝进行大面积的覆盖,作为多层网的底层;微蜂窝则小面积连续覆盖叠加在宏蜂窝上,构成多层网的上层。微蜂窝和宏蜂窝在系统配置上是不同的小区。微蜂窝在初期一般是零散地分步在热点地区,话务量比较集中,覆盖面积较小,对容量的提高有限。

3)射频拉远

射频拉远是把基站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分离,一个基带单元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多个射频单元,射频单元根据需要可以放置在各种地方,实现灵活的覆盖方式。这样,射频拉远就可以把基站进行单元分离,将射频单元拉远到有利地形,解决特殊地区的覆盖。射频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覆盖方式较好地规避了单通道内部信号之间的干扰问题,提高室内覆盖和室外信号效果。整个NodeB系统可以分成远端射频模块和本地基站。

4)直放站

直放站(Repeater)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主要应用在对容量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所,如一些中小商场、餐厅等。直放站主要应用场合有以下几种:扩大服务范围,消除覆盖盲区;在郊区增强场强,扩大郊区覆盖;沿高速公路架设,增强覆盖效率;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实现疏忙。

安装直放站时,天馈线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天线的增益,应根据具体的信号情况以及覆盖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增益;天线的方向性,由于直放站属于同频中继系统,所以不能采用全向天线,否则可能引起系统自激。施主天线的主瓣宽度应该尽可能窄,以减少躁声的引入;施主基站的选择,应该选择信号质量好的基站作为馈入源,并且保证基站容量有足够的富余,否则将引入拥塞;需要注意控制引入直放站带来的导频污染。

根据站点的用户数和业务需求计算室内覆盖站点的容量需求,结合信号源的容量指标,考虑周围基站的容量忙闲情况,采用相应的信号源,达到信号源的合理利用。

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

在进行无线网络建设时,信号泄漏控制是是需要认真考虑的。由于TD-SCDMA是自干扰系统,严重的信号泄漏会对网络质量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在存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建筑物中,主要考虑室外信号对室内的泄漏问题和室内信号对室外的泄漏问题。

室外信号对室内的泄漏分析

室外信号向室内泄漏的情况,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1)利用室外宏基站解决

对于应用场所的室内纵深比较小、楼宇高度不高于周围楼群的平均高度的情况,可以考虑让室外基站直接达到室内信号覆盖。由于室外宏基站信号具有的信号强的特点,经过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后还能够达到对室内的覆盖,依靠室外基站的穿透力,解决了大量的建筑物内部信号覆盖。

这种覆盖方法也最经济,也是在网络建设时,选择室外宏基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2)建设室内分布系统解决

对于应用场所室内纵深比较大,楼宇高度比周围楼群的平均高度高5层左右,或者像地下室之类的室外信号很难达到的地方,分析如下:

在有墙壁阻挡的区域,室外信号对室内信号的影响较小;而在只有玻璃阻挡的情况下,室外信号将对室外窗户附近的信号产生较大影响,导致窗户附近成为切换区域,可能导致经常发生切换。此时可以:(a)进行室外基站优化,保证室内窗户附近使用的是室内信号;(b)在窗户附近区域增加天线,提高室内信号强度,重新使用成为主导频信号。

但需要注意的是,室外信号在室内形成的乒乓切换区如窗户附近的区域,由于室内分布站址周围存在多个室外基站,这种室内乒乓切换区域是会存在的,需要在站点勘察时认真考虑,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进行室外基站的优化,减少室内乒乓切换的强烈影响。

室内信号对室外的泄漏分析

对于室内信号向室外泄漏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在同一个高层中不同高度的信号泄漏造成的影响将有所区别:

在中高楼层,室内信号主要从窗户口向外泄漏,由于高层窗外主要是空中,虽然存在切换区,一般来说没有用户,所以影响较小。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分布天线通过走廊或者玻璃,信号能够直接泄漏到室外,而正好室外相应的区域是产生话务的地方,就会产生高层室内信号对于室外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室内的天线进行优化,利用楼层的天然阻挡,确保高层室内信号不对室外造成干扰。

而对于低楼层,发生信号泄漏的主要是从大厅、地下室等处经窗户和出口处泄漏到室外,而这种泄漏会增加不必要的室内外切换,使网络服务质量下降。相对于高层而言,中低层的信号泄漏造成的影响较大。

对于中低楼层的信号泄漏,主要通过调整信号发射功率、优化切换参数等手段进行优化和控制。但要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则必须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划时就进行考虑,一方面要确定该建筑的实际建筑穿透损耗,另一方面对切换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对室内天线位置和发射功率进行合理规划。如果必要,可以采用信号收发系统模拟测试,从而更准确地设计室内天线,控制室内信号泄漏。

一个总的原则是:室内在室外形成的乒乓切换区域。这个区域主要发生在大楼的室外区域,进行室内信号规划时就要考虑到室内信号对室外的影响,在室内信号性能测试时,需要针对大楼周围的室外区域进行信号路测,确保室内对室外信号的泄漏影响是在控制范围之内的。

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可行性分析

在TD-SCDMA室内分布的实际设计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希望能够利用现有的室内分布来实现室内覆盖。设计中完全共用无源的同轴分布系统中的电缆、耦合器、功分器以及室内天线。但是系统是不相关的,共用室内分布系统会带来相互之间的干扰,系统对射频测试性能指标要求不一致,所以无法共用有源干线放大器部分。

我们知道,如果TD-SCDMA在室内覆盖时,必须使用智能天线而无法使用常规的室内天线,那么所有的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都需要重新建设,其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将远高于其他制式。为此,TD-SCDMA采取了脱离智能天线而单独使用各路SWIPA(Switch and Power Amplifer)单元及常规的室内天线,仅仅通过楼层来实现用户间的定位和隔离,依赖联合检测算法及性能来满足干扰抑制及覆盖、容量问题。这也是为了能够与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共存。最新的实际测试表明,这种共存是可行的。

注意事项

共用室内分布系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求原有的室内天馈系统是宽频带的,能够适用共用系统的工作频段,否则需要更换达到共用;要保证原有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共用后能够达到与原系统同等的覆盖效果。

从干扰角度来分析,TD-SCDMA与现有其他室内分布系统共存时,还会碰到一些问题。如TD-SCDMA目前使用的频点是 2010~2025Mhz,距离CDMA2000和GSM1800的频点的距离都比较远,关系不大。而TD-SCDMA的NodeB的杂散设计都考虑了和其他系统共用时的要求。直放站和干放的杂散的测试结果也能够达到和其他系统共址时的要求,目前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TDD的 1880~1920Mhz与PHS的1893.5~1919.6MHz频率相重,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只能够取其一。

实际上,当TD-SCDMA与其他室内分布系统共存时,在TD-SCDMA的信号合路输入室内分布系统的时候,一般还会加上一个滤波器,这个滤波器将进一步降低其杂散。

* * * * * *

TD-SCDMA室内分布技术目前更多地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目前最新的进展体现在几大运营商的试验网中。由于TD-SCDMA在室内采取吸顶天线,不具备赋形及定位功能,所以这方面的内容不再表述。本文只是通过详细介绍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的选取、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以及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等几方面的内容,对TD-SCDMA室内分布的应用给出了部分指导意见。剩下的问题是,需要与运营商沟通,确定不同地段、不同区域、不同楼宇用户的分布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布线实施。

TD-SCDMA设备仍然处在研究发展当中,信号源也许会出现新的种类和设备,但技术原则和选取方式仍是万变不离其宗。

⑶ 如果信号直放站信号不能提供足够大给室内分布系统,需要使用什么放大信号

一、直放站概述 1. 直放站的定义 直放站(中继器)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 直放站是一种中继产品,衡量直放站好坏的指标主要有,智能化程度(如远程监控等)、低IP3(无委规定小于-36dBm)、低噪声系数(NF)、整机可靠性、良好的技术服务等。 使用直放站作为实现“小容量、大覆盖”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主要是由于使用直放站一是在不增加基站数量的前提下保证网络覆盖,二是其造价远远低于有同样效果的微蜂窝系统。直放站是解决通信网络延伸覆盖能力的一种优选方案。它与基站相比有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难于覆盖的盲区和弱区,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海岛等各种场所,提高通信质量,解决掉话等问题。 2.直放站的种类与类型 (1) 移动通信直放站的种类 --- 从传输信号分有GSM直放站和CDMA直放站; --- 从安装场所来分有室外型机和室内型机; --- 从传输带宽来分有宽带直放站和选频(选信道)直放站; --- 从传输方式来分有直放式直放站、光纤传输直放站和移频传输直放站。? (2) 移动通信直放站的类型 GSM移动通信直放站 GSM移动通信直放站是解决基站覆盖而存在信号盲区的一种方式。通过架设直放站不但能改善覆盖效果,同时能大大减少投资基站之成本。 GSM直放站是为消除GSM900MHz/1800MHz频段移动通信网的小范围信号盲区或弱信号区而设计生产的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高层建筑的办公室、娱乐场所、电梯或私人住宅等基站信号所无法到达的信号盲区,同时对于消除城市因受高楼大厦影响而产生的室外局部信号阴影区或边远郊区个别村镇的弱信号区也具有相当好的覆盖效果。 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 CDMA直放站可以扩大CDMA基站的覆盖范围,大大节省CDMA网络建设的投资(一个CDMA直放站的投资约为一个CDMA基站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在高层楼宇、地下(如地铁)、以及盲区等特殊环境下,CDMA 直放站将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由于各种地理环境和用户的要求不同,所需的CDMA直放站的类型也不同。 CDMA直放站是为了消除移动通信网覆盖盲区或弱信号,延伸基站信号覆盖的一种中继设备,它能解决消除城市因受高楼大厦影响而产生的室外局部信号阴影区,地下停车场、地下隧道、商场、电梯等基地无法到达信号的盲区,提高了覆盖范围增强了信号覆盖延伸。 GSM/CDMA光纤直放站 光纤中继移动通信直放站由靠近基站侧的近端机及覆盖区侧的远端机两部分组成,适用于在基站拟建直放站区有高山阻挡或两者相距甚远,同时基站和覆盖区之间具备光缆情况下建站。 光纤直放站兼备宽带、选带、选带、选频等功能。传输距离可达20Km,由于空间隔离度好,不产生同频干扰,重发方向可采用全向天线覆盖,以提高覆盖效果。应用波分复用事分光、分路技术、光纤直放机还可组成其它使用系统。 3. 移动通信直放站的构成 移动通信直放站的构成因种类而异。 (1) 直放式直放机 下行从基站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向用户方向覆盖;上行从用户接收信号,经放大后发送给基站。为了限带,加有带通滤波器。 (2) 选频式直放站 为了选频,将上、下行频率下变频为中频,进行选频限带处理后,再上变频恢复上、下行频率。 (3) 光纤传输直放站 将收到的信号,经光电变换变成光信号,传输后又经电光变换恢复电信号再发出。 (4) 移频传输直放站 将收到的频率上变频为微波,传输后再下变频为原先收到的频率,放大后发送出去。 (5) 室内直放站 室内直放站是一种简易型的设备,其要求与室外型机是不一样的。 4. 直放站的应用 (1) 直放站的应用原则 根据直放站系列产品的特点和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应用场合,系统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这需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对于无线直放站来说,信号的隔离显得尤为重要。无线直放站是从空间接收信号,势必要求空间信号尽可能纯净;而在基站较为密集区域,分离不同基站或扇区信号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容易使直放站增加对基站干扰。所以在基站较为密集区域,建议尽量采用有线信号的引入方式,比如光纤直放站。在不具备使用光纤直放站条件的场所,只能采用无线直放站,但其施主天线必须具有足够的方向选择性。 针对各类地区及应用场所,由于基站的密集性、用户话务量等不同,建议采用如下直放站的应用原则: 城市密集区 由于用户量大,基站数量较多,一般不存在大范围的信号盲区,直放站只是用于解决小范围区域的补盲以及建筑物内的信号覆盖。在光纤到楼尚未普及的情况下,需采用无线直放站。随着建筑物的增多,所需的直放站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就会出现一个基站配置多台直放站的情况。 但直放站的引入必然对基站产生干扰,干扰会随着直放站数量的增多而加大,特别是大功率直放站的引入,会使系统干扰明显加剧。因此,在城市密集区应当采用小功率(1W以下)直放站。 城市边缘 在CDMA网络建设初期,由于基站数量较少,可以采用大功率的无线或光纤直放站。城市边缘地区,主要是解决信号覆盖问题。在已铺设光纤的地区最好采用输出功率为10W的光纤直放站。 无光纤资源时,可利用无线直放站进行延伸覆盖。采用方向性好的施主天线提取较为纯净的源信号,输出功率为5W/10W,等同于基站的输出,达到较好的覆盖效果率。 郊区、乡村 郊区、乡村主要是解决覆盖问题。在铺设光纤的地区最好采用大功率光纤直放站(10W/20W)扩大覆盖范围。 对于无光纤资源但又能收到基站信号的地区,可采用无线直放站解决覆盖问题。特殊情况下,还可采用移频直放站来增加覆盖距离。 (2) 直放站的应用场合 GSM、CDMA和光纤直放站和室内覆盖系统为各种信号盲区可提供不同的详细解决方案,其适应范围如下: 扩大服务范围,消除覆盖盲区,如高山,建筑物,树林等阻挡物而形成的信号盲区; 在郊区增强场强,扩大郊区站的覆盖; 沿高速公路架设,增强覆盖效率; 解决室内覆盖,如大型建筑物内信号衰减信号盲区、地下商城、地铁、遂道等衰减信号盲区; 将空闲基站的信号引到繁忙基站的覆盖区内,实现疏忙; 其它因屏蔽不能使信号直接穿透之区域等。 以下是直放站的几种典型应用 在进行无线蜂窝系统设计时,由于基站的发射功率远大于手机,计算基站的覆盖距离时,往往是计算反向电路的传播衰耗。但在直放站的实际安装调测中,为方便起见,我们仍以手机接收到的基站的信号强度加以估算。(在下面的几个例子中,所涉及的电平值均为手机接收信号功率值。) ● 公路的覆盖 某郊区一基站东侧,有一主要交通干道,我们在基站东侧14km处安装一直放站,服务天线高度约55m。直放站服务天线的输出口接一个3比1的功率分配器,分别接两个16dBi的板状天线,信号小的天线向西辐射(指向基站),信号大的天线向东辐射。未装直放站时,直放站所在地信号在-100dBm左右,通信时通时断,效果非常不好。直放站开通后,直放站西侧一段约3—5km公路信号明显改善;直放站东侧使通信距离又延伸8—10km。 ● 郊区重点村镇居民区的覆盖 某一村镇离基站5~6km,由于该镇经济条件较好,手机用户较多。无直放站时,地面信号在-90~-95dBm左右,室外通信正常但无法保证室内通信。安装直放站后,服务天线在30m高左右,采用全向天线,地面接收的基站信号电平提高约20dB,可以解决半径在500—800m内的室内覆盖(指一般居民楼)。 ● “L”型覆盖 某一风景区位于山谷中,距离基站不到4km,但由于被山脉阻挡,手机根本无法工作。我们在山脉的尽头安装一直放站,由于直放站接收信号的方向和发射信号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相当于基站的电波在直放站处转了一个弯。依靠山体的阻挡,直放站的施主天线和服务天线分别放在山体的两侧,隔离度很大,直放站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 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该风景区用户的通信问题,还使该基站的通信距离向山谷里延伸了6km。 ● 临时性会议地点的应急覆盖 某北京郊区某宾馆组织重要会议,由于信号较弱,在会议室和宾馆底层房间均不能通信。由于时间紧迫,在该宾馆安装闭路分布系统已不可能。经现场考察,在宾馆顶层信号较强,且信号单一,安装直放站不会引起导频混乱。服务天线放楼群中间,利用楼体的隔离可以有效地控制直放站的覆盖,因宾馆面积不大,直放站的增益设置较小,使直放站工作很稳定。直放站半天即安装完毕,马上收到效果,不但会议室内信号明显增加,而且地下室也可以正常通信。 ● 开阔地域的覆盖 人口分布较少的开阔地域是使用直放站进行覆盖的典型场合。当直放站采用全向天线时,只要有一定的铁塔高度,在直放站工作正常的情况下,3km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直放站的增益作用。但距离超过5km以后,直放站的增益作用就迅速消失,用手机进行基站接收信号电平测试,无论直放站是否工作,接收电平都没有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在平原开阔地区,房屋建筑和地形地貌造成的传输衰耗相对较小,而随空间距离的增加,电波按32.45+20logf (MHz)+20logD(km)的规律衰减;即距离每增加一倍,电波衰减6dB。 比如在离基站12km A点处用手机测得基站的接收信号电平下降为约-95dBm,在离基站17km 的B点测得接收信号电平下降为约-97km(由于距离增加不足三分之一,自由空间衰耗和地貌衰耗增加值都不很大)。在A点安装一直放站,我们可以这样估算一下直放站电波的衰减曲线。直放站正常工作后,在距直放站水平距离300m的地面用手机进行接收信号电平测量(离直放站过近,将离开天线的主瓣,计算误差较大),假如测得导频电平为-70dBm,就可估算出直放站在A点附近有25dB的增益作用。由于距离每增加一倍,电波衰减6dB。在离A 点600m处衰减6dB,1200m处衰减12dB依次类推,4.8km衰关将达24dB。如果考虑地貌衰耗,直放站放大的信号到达B点时,信号电平约在-95—-100dBm左右,此时直放站的增益作用几乎为零。图3表示出基站的信号和直放站放大的信号衰减曲线索,可以看出A点至B点,基站信号衰减很慢,而且直放站信号衰减可以看出A点到B点,基站信号衰减很慢,而直放站信号衰减很快。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直放站所在地300m处,通过开头直放站的方法,若能检查出直放站有25dB以上的增益,则说明直放站的工作状态已经是比较好的。由此可见,要想利用直放站组成大面积的覆盖是不现实的。当然 要想在局部方向获得较大的覆盖,如公路沿线则必须有更高的铁塔和高增益的定向天线,这样可以在单一方向延伸覆盖10km左右。 5. 对移动通信直放站的要求 通常,对移动通信直放站的要求主要应以基站的技术要求为依据。

⑷ 什么是GSM室内分布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现代化通信工具,移动通信的业务也从传统的话音扩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使移动通信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也早已不再满足于只有室外的移动通信服务,比如在大型建筑物,尤其是人口密度大,话务量繁忙,如酒店,商务,商贸中心等地区,人们也希望能享受优质高速的室内移动通信业务,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要求,提高运营商的公众声望,各个运营商在不断扩容的同时,都在追求全服务区的无缝覆盖。因为移动通信的业务都是通过无线接入技术承载的,无线链路的质量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质量,同时影响系统的容量和业务的开展。鉴于移动通信复杂的电波传播特性,解决信道的多径衰落,噪声和干扰等无线射频问题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1]。无线射频信号的优化对网络无缝覆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向来是移动通信业务热点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电磁环境恶劣,加之如雨后春笋班的大型建筑的不断涌现,给网络无缝覆盖带来了困难。无线电波的传播易受地形,建筑结构等因素影响,往往造成大型建筑内信号难以满足要求,无论是现有的GSM还是CDMA系统,其穿透能力都比较弱,尤其是小灵通和3G系统,其信号穿透能力更弱。因此,室外基站覆盖信号在室内会存在接收不稳定及在地面下范围无法接受的问题。同时,大量现代化的建筑物由于容量的原因更不能靠室外的基站信号覆盖。例如,在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区,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等无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切换频繁,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高度的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由于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因此解决好室内信号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网络覆盖质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网络优化的一个重点[2]。以上所列举的问题都可以采用室内覆盖技术来解决。
GSM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⑸ 室内分布监测系统是干什么用的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室内分布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营商大量使用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高端客户聚集的密集城区覆盖问题,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运营商的客户体验及其收益。所以,未来TD-SCDMA要单独组网,必须提供能够满足运营商要求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同时,TD-SCDMA的室内覆盖方案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楼宇内现有的2G和其他3G制式的室内分布系统,帮助采用TD-SCDMA制式的运营商快速、经济地完成楼宇内的覆盖,及时抢占高端客户资源,提升运营商的品牌形象。

为了使TD-SCDMA系统室内分布在与其他系统CDMA、GSM、PHS室内分布竞争中不再处于不利地位,TD-SCDMA在室内覆盖时,一贯采取脱离智能天线而单独使用各路SWIPA(Switchand Power Amplifer)单元及常规的室内天线,仅仅通过楼层来实现用户间的定位和隔离,依赖联合检测算法及性能来满足干扰抑制及覆盖、容量问题。这样,TD- SCDMA室内分布便可与现有室内分布系统共用,信号源也具备不同的设备类型,如宏基站、微蜂窝、直放站和射频拉远等。但由于原CDMA、GSM工作在 825MHz~960MHz,而TD-SCDMA工作在2GHz,线缆等损耗明显不同,每栋楼宇会有不同的整改方案。

为了系统性地说明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及相关准则,下文拟从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信号源的选取、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以及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等几方面来阐述。

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

如同室外网络一样,室内环境下也需要考虑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由于运营商熟悉当地详细情况,用户数量和支持的业务一般由运营商提供。但如果运营商不能提供用户的数量和支持的业务时,可以根据以下经验、方法来估算TD-SCDMA室内用户的规模。

在各类大型建筑中,楼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楼宇内所分布的人群种类,各类不同的目标人群手机拥有率和使用率也不尽相同。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建设对象是室内信号覆盖差、话务量大、对通信质量要求高的大型建筑。工程建设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政府办公大楼(对通信质量要求高);大型企事业单位大楼(对通信质量要求高);商场、超市(话务量大);宾馆、酒店(室内信号覆盖差);高档写字楼和公寓(室内信号覆盖差,话务量大);会展中心(话务量大)。

在对室内用户进行分析时,因为用户行为的差异性,必须对楼宇内不同的功能区域作出不同的估算,然后相加,得出整栋楼宇的用户规模。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规模与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相关。

对于不同的室内场所,如写字楼、超市、宾馆等,可以根据各自的建筑面积,按照建筑面积与人员的比例关系来估算室内用户总数,即室内用户总数=建筑面积×楼宇的实用面积比例×占有比例×手机拥有率。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的选取

信号源的种类

室内分布系统由信号源和室内覆盖系统组成。按照目前TD-SCDMA设备研发进度,截至目前,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有宏基站、微蜂窝、射频拉远和直放站等几种。

1)宏蜂窝

基于宏基站的稳定性和覆盖能力,宏基站一般用来搭建网络的框架。在有宏基站的大楼需要进行室内分布的情况下,如果宏基站的容量足够,可以考虑利用宏基站的一个扇区来进行室内分布。

2)微蜂窝

微蜂窝主要特征为:传输功率低,目前可提供10mW~100mW;也可以高达1W、2W;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上,无线传播受环境影响大;体积小、安装方便灵活。微蜂窝可以作为宏蜂窝的补充和延伸。微蜂窝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提高覆盖率,应用于一些宏蜂窝很难覆盖到的盲点地区,如地铁、地下室;提高容量,主要应用在高话务量地区,如繁华的商业街、购物中心、体育场等。微蜂窝在作为提高网络容量的应用时一般与宏蜂窝构成多层网。宏蜂窝进行大面积的覆盖,作为多层网的底层;微蜂窝则小面积连续覆盖叠加在宏蜂窝上,构成多层网的上层。微蜂窝和宏蜂窝在系统配置上是不同的小区。微蜂窝在初期一般是零散地分步在热点地区,话务量比较集中,覆盖面积较小,对容量的提高有限。

3)射频拉远

射频拉远是把基站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分离,一个基带单元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多个射频单元,射频单元根据需要可以放置在各种地方,实现灵活的覆盖方式。这样,射频拉远就可以把基站进行单元分离,将射频单元拉远到有利地形,解决特殊地区的覆盖。射频拉远单元采用多通道覆盖方式较好地规避了单通道内部信号之间的干扰问题,提高室内覆盖和室外信号效果。整个NodeB系统可以分成远端射频模块和本地基站。

4)直放站

直放站(Repeater)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主要应用在对容量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所,如一些中小商场、餐厅等。直放站主要应用场合有以下几种:扩大服务范围,消除覆盖盲区;在郊区增强场强,扩大郊区覆盖;沿高速公路架设,增强覆盖效率;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实现疏忙。

安装直放站时,天馈线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天线的增益,应根据具体的信号情况以及覆盖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增益;天线的方向性,由于直放站属于同频中继系统,所以不能采用全向天线,否则可能引起系统自激。施主天线的主瓣宽度应该尽可能窄,以减少躁声的引入;施主基站的选择,应该选择信号质量好的基站作为馈入源,并且保证基站容量有足够的富余,否则将引入拥塞;需要注意控制引入直放站带来的导频污染。

根据站点的用户数和业务需求计算室内覆盖站点的容量需求,结合信号源的容量指标,考虑周围基站的容量忙闲情况,采用相应的信号源,达到信号源的合理利用。

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

在进行无线网络建设时,信号泄漏控制是是需要认真考虑的。由于TD-SCDMA是自干扰系统,严重的信号泄漏会对网络质量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在存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建筑物中,主要考虑室外信号对室内的泄漏问题和室内信号对室外的泄漏问题。

室外信号对室内的泄漏分析

室外信号向室内泄漏的情况,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1)利用室外宏基站解决

对于应用场所的室内纵深比较小、楼宇高度不高于周围楼群的平均高度的情况,可以考虑让室外基站直接达到室内信号覆盖。由于室外宏基站信号具有的信号强的特点,经过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后还能够达到对室内的覆盖,依靠室外基站的穿透力,解决了大量的建筑物内部信号覆盖。

这种覆盖方法也最经济,也是在网络建设时,选择室外宏基站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2)建设室内分布系统解决

对于应用场所室内纵深比较大,楼宇高度比周围楼群的平均高度高5层左右,或者像地下室之类的室外信号很难达到的地方,分析如下:在有墙壁阻挡的区域,室外信号对室内信号的影响较小;而在只有玻璃阻挡的情况下,室外信号将对室外窗户附近的信号产生较大影响,导致窗户附近成为切换区域,可能导致经常发生切换。此时可以:(a)进行室外基站优化,保证室内窗户附近使用的是室内信号;(b)在窗户附近区域增加天线,提高室内信号强度,重新使用成为主导频信号。
但需要注意的是,室外信号在室内形成的乒乓切换区如窗户附近的区域,由于室内分布站址周围存在多个室外基站,这种室内乒乓切换区域是会存在的,需要在站点勘察时认真考虑,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进行室外基站的优化,减少室内乒乓切换的强烈影响。

室内信号对室外的泄漏分析

对于室内信号向室外泄漏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在同一个高层中不同高度的信号泄漏造成的影响将有所区别:

在中高楼层,室内信号主要从窗户口向外泄漏,由于高层窗外主要是空中,虽然存在切换区,一般来说没有用户,所以影响较小。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分布天线通过走廊或者玻璃,信号能够直接泄漏到室外,而正好室外相应的区域是产生话务的地方,就会产生高层室内信号对于室外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室内的天线进行优化,利用楼层的天然阻挡,确保高层室内信号不对室外造成干扰。

而对于低楼层,发生信号泄漏的主要是从大厅、地下室等处经窗户和出口处泄漏到室外,而这种泄漏会增加不必要的室内外切换,使网络服务质量下降。相对于高层而言,中低层的信号泄漏造成的影响较大。

对于中低楼层的信号泄漏,主要通过调整信号发射功率、优化切换参数等手段进行优化和控制。但要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则必须在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划时就进行考虑,一方面要确定该建筑的实际建筑穿透损耗,另一方面对切换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对室内天线位置和发射功率进行合理规划。如果必要,可以采用信号收发系统模拟测试,从而更准确地设计室内天线,控制室内信号泄漏。

一个总的原则是:室内在室外形成的乒乓切换区域。这个区域主要发生在大楼的室外区域,进行室内信号规划时就要考虑到室内信号对室外的影响,在室内信号性能测试时,需要针对大楼周围的室外区域进行信号路测,确保室内对室外信号的泄漏影响是在控制范围之内的。

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可行性分析

在TD-SCDMA室内分布的实际设计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希望能够利用现有的室内分布来实现室内覆盖。设计中完全共用无源的同轴分布系统中的电缆、耦合器、功分器以及室内天线。但是系统是不相关的,共用室内分布系统会带来相互之间的干扰,系统对射频测试性能指标要求不一致,所以无法共用有源干线放大器部分。

我们知道,如果TD-SCDMA在室内覆盖时,必须使用智能天线而无法使用常规的室内天线,那么所有的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都需要重新建设,其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将远高于其他制式。为此,TD-SCDMA采取了脱离智能天线而单独使用各路SWIPA(Switch and Power Amplifer)单元及常规的室内天线,仅仅通过楼层来实现用户间的定位和隔离,依赖联合检测算法及性能来满足干扰抑制及覆盖、容量问题。这也是为了能够与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共存。最新的实际测试表明,这种共存是可行的。

注意事项

共用室内分布系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求原有的室内天馈系统是宽频带的,能够适用共用系统的工作频段,否则需要更换达到共用;要保证原有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共用后能够达到与原系统同等的覆盖效果。

从干扰角度来分析,TD-SCDMA与现有其他室内分布系统共存时,还会碰到一些问题。如TD-SCDMA目前使用的频点是 2010~2025Mhz,距离CDMA2000和GSM1800的频点的距离都比较远,关系不大。而TD-SCDMA的NodeB的杂散设计都考虑了和其他系统共用时的要求。直放站和干放的杂散的测试结果也能够达到和其他系统共址时的要求,目前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TDD的 1880~1920Mhz与PHS的1893.5~1919.6MHz频率相重,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只能够取其一。

实际上,当TD-SCDMA与其他室内分布系统共存时,在TD-SCDMA的信号合路输入室内分布系统的时候,一般还会加上一个滤波器,这个滤波器将进一步降低其杂散。

* * * * * *

TD-SCDMA室内分布技术目前更多地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目前最新的进展体现在几大运营商的试验网中。由于TD-SCDMA在室内采取吸顶天线,不具备赋形及定位功能,所以这方面的内容不再表述。本文只是通过详细介绍TD-SCDMA室内话务量的估算、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的选取、室内外信号泄漏分析,以及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等几方面的内容,对TD-SCDMA室内分布的应用给出了部分指导意见。剩下的问题是,需要与运营商沟通,确定不同地段、不同区域、不同楼宇用户的分布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布线实施。

⑹ GSM室内分布系统中RRU和BTS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现代化通信工具,移动通信的业务也从传统的话音扩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使移动通信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也早已不再满足于只有室外的移动通信服务,比如在大型建筑物,尤其是人口密度大,话务量繁忙,如酒店,商务,商贸中心等地区,人们也希望能享受优质高速的室内移动通信业务,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要求,提高运营商的公众声望,各个运营商在不断扩容的同时,都在追求全服务区的无缝覆盖。因为移动通信的业务都是通过无线接入技术承载的,无线链路的质量影响着整个中国络的质量,同时影响系统的容量和业务的开展。鉴于移动通信复杂的电波传播特性,解决信道的多径衰落,噪声和干扰等无线射频问题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1]。无线射频信号的优化对中国络无缝覆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城市向来是移动通信业务热点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电磁环境恶劣,加之如雨后春笋班的大型建筑的不断涌现,给中国络无缝覆盖带来了困难。无线电波的传播易受地形,建筑结构等因素影响,往往造成大型建筑内信号难以满足要求,无论是现有的GSM还是CDMA系统,其穿透能力都比较弱,尤其是小灵通和3G系统,其信号穿透能力更弱。因此,室外基站覆盖信号在室内会存在接收不稳定及在地面下范围无法接受的问题。同时,大量现代化的建筑物由于容量的原因更不能靠室外的基站信号覆盖。例如,在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区,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等无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和阴影区;在中间楼层,由于来自周围不同基站信号的重叠,产生乒乓效应,手机切换频繁,甚至掉话,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在建筑物的高层,由于受基站天线高度的限制,无法正常覆盖,也是移动通信的盲区。另外,在有些建筑物内,虽然手机能够正常通话,但是由于用户密度大,基站信道拥挤,手机上线困难。因此解决好室内信号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中国络覆盖质量,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中国络优化的一个重点[2]。以上所列举的问题都可以采用室内覆盖技术来解决。 GSM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田浩推荐

⑺ 通信行业的室内分布设计具体是做什么的请详细,谢谢。

如果仅仅只是作抄为一个设计的话其实很简单,前期的勘测,一个星期就足以搞定,勘测的主要就是站点的位置,经纬度,周边无线环境,楼宇结构,隔断等情况,回头来就要商讨针对站点的覆盖方式,怎样进行覆盖,用什么天线进行覆盖,后期就是枯燥的制作系统图,然后有文本说明,这些东西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主要多跟老员工看看,多练练就好,但要做到经理级别的,你就要对无线环境的网络优化,工程施工,以及硬性的软件CAD熟练运用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⑻ 室内分布建设流程

室内分布建设,通常是指电信业室内分部建设,其流程如下:
1、信号源的选取
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可以作为信号源的有:蜂窝基站、直放站和射频远端模块等,其中微蜂窝基站和直放站应用的最多。

蜂窝系统的优点是信号稳定、可靠,通信质量好,可以有效地吸收话务量,适用于话务繁忙区域的室内覆盖;缺点是工程一次性投资大,需要解决传输线路等问题,受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蜂窝型室内分布系统大多应用于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等比较大型的室内建筑。

直放站安装方便,投资最小,但有可能造成系统内与外界网络的干扰,同时在系统服务区域话务量较高时会增加施主基站小区的负担,而且在有源电分布系统中为避免多个放大器级联引起的质量下降,一般不再级联干线放大器,限制了系统的服务区域。直放站作为信号源接入室内分布系统,是利用施主天线空间耦合或利用耦合器件直接耦合存在富余容量的基站信号,再利用直放站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为室内分布系统提供信号源。

射频远端模块通过光纤将基站的射频部分拉远,实现基站射频部分与基带部分的分离,使得大容量基站可以集中放置在可获取的中心机房,基带部分进行集中处理,射频部分光纤拉远放置在规划确定的站点上,这种技术也称为射频拉远。采用这种技术,可以节省常规建网方式中需要的大量机房,节约基带单元的投资,减小馈线损耗。

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无线环境情况、要服务的区域的话务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选取信号源时,需要综合考虑目标话务量、覆盖要求、电源要求、机房要求、具体场景特点要求等因素,最终采用既可达到所需的覆盖要求又可合理控制成本的分布系统。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为容量和覆盖:从容量角度考虑信号源的选取,主要是根据信号源可以支持的话务量和总的等效语音话务量需求来决定。一般对较小的室内覆盖系统,在话务量较低时可选用直放站从周边小区耦合信号;对较大的室内覆盖系统,根据其可能达到的话务情况及安装条件选用微基站或宏蜂窝基站作为信源。

从覆盖角度考虑信号源的选取时,对于低话务密度、小规模覆盖且较为封闭的场景,优先选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对于中等话务密度和中等覆盖规模的场景,可以选用微基站作为信号源;对于高话务密度和大覆盖规模的场景,建议采用选用宏基站+远端射频模块(RRU)作为信号源。除了容量和覆盖,还要考虑机房和电源等配套设施,综合这些因素后最终决定采用那种方式进行室内覆盖。

2、天线的选择与布放
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天线,一般增益较小,对波束的半功率宽度也没有具体要求,这是由室内覆盖的特点决定的。可选择的天线类型有多种,如小的平板定向天线,全向柱形天线,全向吸顶天线。这些天线一般为垂直极化天线。定向平板天线和全向吸顶天线通常用于办公室、宾馆、居住楼、展览馆、走廊。对于一般单根天线覆盖区域较小的场合,建议使用全向天线。如果是覆盖比较空旷的狭长区域,则建议采用定向天线。全向柱形天线主要用于内部空间大的建筑,如体育馆工业场馆、商场。对于居住楼和宾馆,设计天线的安装位置是有较大困难的,除了复杂的楼层布局,视觉效果也是很重要的。

在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中,考虑到室内环境的特殊性、减少信号外泄、降低室外信号对室内的影响三方面因素,也为了保证系统均匀、有效覆盖,更主要的是增加系统容量,降低多址干扰,可根据模拟测试结果,采用多天线小功率原则,合理布放天线,保证室内分布效果。

3、信号外泄的控制

由于3G是干扰受限系统,因此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对提高网络容量有很重要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的损耗不一致,尤其是窗户和玻璃幕墙的损耗较小,很容易造成3G室内小区信号经过外墙泄漏到室外,造成室外不必要的切换,增加资源额外开销和掉话率。因此,需要控制室内小区信号外泄的强度、位置和范围。考察外泄电平强度的参考点常常是建筑物墙体之外的10米。控制信号外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墙体的隔离作用,辅助以外墙附近尽可能安装板状定向天线向内覆盖,另外尽可能使用小功率天线靠近外墙放置。

4.最小耦合损耗问题
最小耦合损耗(MCL)是指基站和手机的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之间最小的耦合损耗。MCL可以认为是手机在位于离天线最近时候的路径损耗。在用户向天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功率控制而使手机的发射功率越来越小,如果这个时候用户的发射功率达到最低而用户还是离天线越来越近,那么就会对其它手机造成干扰,使其它手机不得不抬高发射功率,从而导致整个室内系统的噪声抬高。实际上,可以通过详细规划减少MCL的影响。由于手机最小发射功率所引起的噪声取决于UE和基站之间的最小路径损耗,因此应当考虑馈线和设备的损耗。

5.3G与2G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对于已经有2G网络运营商,在建设3G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考虑与2G共用的问题。在和2G室内分布共用时,主要采取原系统信号馈入点处加装合路器设来实现多系统的共享。通常可能遇到原2G系统可能会出现功率电平配置不足的问题。如果原室内基站设备发射功率留有一定的备用余量,可通过调整其发射功率得以解决。不然将导致该建筑物内部边缘部分电平的不足,造成部分边缘区域无主力覆盖,破坏了原楼宇于外界切换区域的均衡和原系统设计中室内覆盖小区和外界小区的关系,一般该不平衡需要通过局部网络的优化调整得以解决。

3G和2G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对无源器件和馈线进行更换和改造。如果原有的无源器件的频谱范围不包括3G的频率,那么需要新增或者更换的器件包括:合路器、功分器、滤波器、耦合器、天线、匹配负载、射频跳线、普通馈线以及超柔馈线等。

如果原有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天线、馈线、泄漏电缆、转接头以及负载)包括3G的频率范围,那么这些器件不必更换或者改造。

6.相关参数设置
对于3G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要根据用户在室内使用的业务情况来确定目标业务,根据目标业务的要求来决定相应的覆盖要求,覆盖要求一般包括接收信号编码功率(RSCP)和Ec/Io(码片量与接收点频谱密度之比)。在频率选择上,如果频率资源相对充裕,应该考虑采用异频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干扰带来的影响。虽然异频在切换成功率上比同频软切换要低,但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3G室内分布系统中包含很多参数,这些参数的设置对未来网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在3G网络建设初期,由于存在和2G网络的互操作,因此异系统切换参数对网络性能影响较大。以WCDMA网络为例,WCDMA向2G系统切换关键控制参数主要由触发2d、2f和3a事件的参数决定。2d、3a触发门限设置越低,话务越多地留在3G网络。但这两参数设置越低,发生切换时的3G信号越差,越容易发生掉话。2d、3a参数设置较高,可以在WCDMA信号变差之前将业务切换到2G小区,降低掉话率。通过测试结果来看,为避免3G网络边缘掉话,应在3G信号较好情况下启动异系统测量,即异系统电路域业务的2d事件触发电平不要设置过低。但2d和3a门限设置也不能过高,否则将引起大量3G用户切换到2G小区,引起GSM网络话务量上升。

各事件的触发门限值可以选择Ec/Io或者RSCP,具体选择可以根据情形来设定。在小区覆盖边缘,系统多为上行路损受限,从而触发由于覆盖原因导致的系统间切换,建议采用RSCP测量量,而且Ec/Io变化的区间相对较小,变化太快,不适于覆盖原因导致的切换;对于小区覆盖中心,干扰较大,系统多为下行干扰受限,从而触发系统间切换,因此Ec/Io测量量更能表征系统的受干扰程度。

⑼ 无线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工作模式,和前途怎么样

呵呵,您一口气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一一讨论。更详细的,您可到我的文库里去看我上传相关一、室内覆盖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信号源 → 信号分布系统1、信号源的作用:为室内覆盖系统提供无线信号。随着社会经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室内用户的通信业务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因而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包括PHS信号源、WLL信号源、3G信号源、WLAN信号源、GSM信号源、CDMA信号源等。 2、信号分布系统的作用:构成分布系统的主要设备是:馈线、天线、干线放大器、延长放大器以及耦合、功分等无源器件。通过耦合器、功分器等器件对信号源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每一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低功率天线上。接下来再分别介绍上述两部分。二、信号源的引入方式1、基站引入:包括 宏蜂窝基站 微蜂窝基站 射频拉远 其中射频拉远就涉及你提到的BRU 。BBU+RRU也叫分布式基站引入,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基站而言的,它把传统基站分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 BBU)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作为近端机的基带单元由基带处理板组成,构成一个资源池,可以供多个RRU共享;而远端机RRU则提供信号的射频处理功能。BBU与RRU各自独立安装,分开放置,二者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其接口是基于开放式标准的基带射频接口(CPRI/OBSAI)。2、直放站引入:包括射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三、 信号分布方式按采用设备的不同,可分为:1) 无源分布方式2)有源分布方式按射频信号传输介质来划分,主要可分为:1) 同轴电缆分布方式2) 光纤分布式系统3)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信号分布系统设计时应根据覆盖区域的具体情况,组合无源、有源、光纤、泄漏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也就是说分布系统的组成可以是某种单一的传输介质,也可以是多种介质的灵活组合。针对不同的室内覆盖场景,应该选择不同的信号分布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室内分布系统可使每个微蜂窝覆盖范围增至几十层楼左右;如果加装干线放大器,覆盖范围还可大幅度增加。 一个完备的分布系统应能够通过一个特定的接口,取得基站的下行信号,均匀地分布到指定场所的每一处。同时,又将这场所的每一处的基站上行信号收集到后,均匀地送达特定的接口。作为设计师,在系统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能量分配的问题。以及根据建筑物的地形结构合理安排传输路由。

⑽ 室内分布建设流程有哪些

1.信号源的选取

在室内覆盖系统中,可以作为信号源的有:蜂窝基站、直放站和射频远端模块等,其中微蜂窝基站和直放站应用的最多。

蜂窝系统的优点是信号稳定、可靠,通信质量好,可以有效地吸收话务量,适用于话务繁忙区域的室内覆盖;缺点是工程一次性投资大,需要解决传输线路等问题,受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蜂窝型室内分布系统大多应用于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等比较大型的室内建筑。

直放站安装方便,投资最小,但有可能造成系统内与外界网络的干扰,同时在系统服务区域话务量较高时会增加施主基站小区的负担,而且在有源电分布系统中为避免多个放大器级联引起的质量下降,一般不再级联干线放大器,限制了系统的服务区域。直放站作为信号源接入室内分布系统,是利用施主天线空间耦合或利用耦合器件直接耦合存在富余容量的基站信号,再利用直放站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为室内分布系统提供信号源。

射频远端模块通过光纤将基站的射频部分拉远,实现基站射频部分与基带部分的分离,使得大容量基站可以集中放置在可获取的中心机房,基带部分进行集中处理,射频部分光纤拉远放置在规划确定的站点上,这种技术也称为射频拉远。采用这种技术,可以节省常规建网方式中需要的大量机房,节约基带单元的投资,减小馈线损耗。

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无线环境情况、要服务的区域的话务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选取信号源时,需要综合考虑目标话务量、覆盖要求、电源要求、机房要求、具体场景特点要求等因素,最终采用既可达到所需的覆盖要求又可合理控制成本的分布系统。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为容量和覆盖:从容量角度考虑信号源的选取,主要是根据信号源可以支持的话务量和总的等效语音话务量需求来决定。一般对较小的室内覆盖系统,在话务量较低时可选用直放站从周边小区耦合信号;对较大的室内覆盖系统,根据其可能达到的话务情况及安装条件选用微基站或宏蜂窝基站作为信源。

从覆盖角度考虑信号源的选取时,对于低话务密度、小规模覆盖且较为封闭的场景,优先选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对于中等话务密度和中等覆盖规模的场景,可以选用微基站作为信号源;对于高话务密度和大覆盖规模的场景,建议采用选用宏基站+远端射频模块(RRU)作为信号源。除了容量和覆盖,还要考虑机房和电源等配套设施,综合这些因素后最终决定采用那种方式进行室内覆盖。

2.天线的选择与布放

分布式天线系统中使用的天线,一般增益较小,对波束的半功率宽度也没有具体要求,这是由室内覆盖的特点决定的。可选择的天线类型有多种,如小的平板定向天线,全向柱形天线,全向吸顶天线。这些天线一般为垂直极化天线。定向平板天线和全向吸顶天线通常用于办公室、宾馆、居住楼、展览馆、走廊。对于一般单根天线覆盖区域较小的场合,建议使用全向天线。如果是覆盖比较空旷的狭长区域,则建议采用定向天线。全向柱形天线主要用于内部空间大的建筑,如体育馆工业场馆、商场。对于居住楼和宾馆,设计天线的安装位置是有较大困难的,除了复杂的楼层布局,视觉效果也是很重要的。

在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中,考虑到室内环境的特殊性、减少信号外泄、降低室外信号对室内的影响三方面因素,也为了保证系统均匀、有效覆盖,更主要的是增加系统容量,降低多址干扰,可根据模拟测试结果,采用多天线小功率原则,合理布放天线,保证室内分布效果。

3.信号外泄的控制

由于3G是干扰受限系统,因此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对提高网络容量有很重要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的损耗不一致,尤其是窗户和玻璃幕墙的损耗较小,很容易造成3G室内小区信号经过外墙泄漏到室外,造成室外不必要的切换,增加资源额外开销和掉话率。因此,需要控制室内小区信号外泄的强度、位置和范围。考察外泄电平强度的参考点常常是建筑物墙体之外的10米。控制信号外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墙体的隔离作用,辅助以外墙附近尽可能安装板状定向天线向内覆盖,另外尽可能使用小功率天线靠近外墙放置。

4.最小耦合损耗问题

最小耦合损耗(MCL)是指基站和手机的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之间最小的耦合损耗。MCL可以认为是手机在位于离天线最近时候的路径损耗。在用户向天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功率控制而使手机的发射功率越来越小,如果这个时候用户的发射功率达到最低而用户还是离天线越来越近,那么就会对其它手机造成干扰,使其它手机不得不抬高发射功率,从而导致整个室内系统的噪声抬高。实际上,可以通过详细规划减少MCL的影响。由于手机最小发射功率所引起的噪声取决于UE和基站之间的最小路径损耗,因此应当考虑馈线和设备的损耗。

5.3G与2G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对于已经有2G网络运营商,在建设3G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考虑与2G共用的问题。在和2G室内分布共用时,主要采取原系统信号馈入点处加装合路器设来实现多系统的共享。通常可能遇到原2G系统可能会出现功率电平配置不足的问题。如果原室内基站设备发射功率留有一定的备用余量,可通过调整其发射功率得以解决。不然将导致该建筑物内部边缘部分电平的不足,造成部分边缘区域无主力覆盖,破坏了原楼宇于外界切换区域的均衡和原系统设计中室内覆盖小区和外界小区的关系,一般该不平衡需要通过局部网络的优化调整得以解决。

3G和2G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对无源器件和馈线进行更换和改造。如果原有的无源器件的频谱范围不包括3G的频率,那么需要新增或者更换的器件包括:合路器、功分器、滤波器、耦合器、天线、匹配负载、射频跳线、普通馈线以及超柔馈线等。

如果原有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天线、馈线、泄漏电缆、转接头以及负载)包括3G的频率范围,那么这些器件不必更换或者改造。

6.相关参数设置

对于3G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要根据用户在室内使用的业务情况来确定目标业务,根据目标业务的要求来决定相应的覆盖要求,覆盖要求一般包括接收信号编码功率(RSCP)和Ec/Io(码片量与接收点频谱密度之比)。在频率选择上,如果频率资源相对充裕,应该考虑采用异频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干扰带来的影响。虽然异频在切换成功率上比同频软切换要低,但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3G室内分布系统中包含很多参数,这些参数的设置对未来网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在3G网络建设初期,由于存在和2G网络的互操作,因此异系统切换参数对网络性能影响较大。以WCDMA网络为例,WCDMA向2G系统切换关键控制参数主要由触发2d、2f和3a事件的参数决定。2d、3a触发门限设置越低,话务越多地留在3G网络。但这两参数设置越低,发生切换时的3G信号越差,越容易发生掉话。2d、3a参数设置较高,可以在WCDMA信号变差之前将业务切换到2G小区,降低掉话率。通过测试结果来看,为避免3G网络边缘掉话,应在3G信号较好情况下启动异系统测量,即异系统电路域业务的2d事件触发电平不要设置过低。但2d和3a门限设置也不能过高,否则将引起大量3G用户切换到2G小区,引起GSM网络话务量上升。

各事件的触发门限值可以选择Ec/Io或者RSCP,具体选择可以根据情形来设定。在小区覆盖边缘,系统多为上行路损受限,从而触发由于覆盖原因导致的系统间切换,建议采用RSCP测量量,而且Ec/Io变化的区间相对较小,变化太快,不适于覆盖原因导致的切换;对于小区覆盖中心,干扰较大,系统多为下行干扰受限,从而触发系统间切换,因此Ec/Io测量量更能表征系统的受干扰程度。

三、3G室内分布系统优化的关键问题

3G室内覆盖的工程验收对网络日后的通信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一套严格而明确的验收流程和方法来保证整个工程和网络的质量。首先要确定验收指标,验收指标包括设备指标,覆盖指标和质量指标。然后进行设备验收,其中有无源器件驻波比,天线口发射功率,合路器隔离度和有源器件对基站低噪的抬升。下一步结合设计要求对相应的覆盖指标进行验收,根据相应的指标要求,对通话质量和切换质量进行验收,最后给出整体的验收结果和相应的修改意见。

随着室内覆盖系统建设和验收的结束,整个系统进入维护和优化过程。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实际网络很难与设计指标完全保持一致,同时无线网络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室内分布系统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能保障高质量的信息通信。3G室内分布系统的优化主要问题集中在覆盖控制和相应的切换区域优化。

1.每个楼层靠窗口区域的覆盖问题和干扰问题的优化

移动用户有靠窗打电话的习惯,如果室内信号在窗口处信号过低,就可能在窗口处和室外小区构成切换区,不但会影响小区容量,还可能引起乒乓切换增大掉话概率。如果室内覆盖信号过强,就会泄漏到室外宏小区,对室外同频小区造成干扰。对楼层比较高的地方,在靠近窗口的地方也会收到来自其他小区的信号,对室内同频小区也会造成干扰。对于室内和室外为同频相邻小区的时候,可以将天线安装在窗户边上向内覆盖;或者将所有室内使用同一个的频点,该频点和室外的频点设置为不同,以减少干扰。

2.室内和室外过渡区的切换掉话问题的优化

在室内和室外的过渡区(一般是大楼入口处),如果室内小区和室外小区的频点不同,就会出现异频硬切换,由于异频硬切换的成功率一般低于软切换,因此就会导致掉话率指标升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解决:①通过合理调整切换参数,控制室内外小区硬切换区大小;②考虑在室内构建一个过渡小区,这样室外小区先软切换到室内小区,然后在两个异频的室内小区之间进行异频切换。通过合理布置天线及控制天线口的功率控制硬切换区的大小,从而提高室内小区之间的硬切换成功率。③异频硬切换建议以RSCP做判断;以RSCP做判断另一优点是切换区域较易控制,以充分利用室内信号覆盖,从而节省室外宏站资源。

3.电梯口的切换参数优化

因为每层楼都会有电梯入口,当用户保持连接进入时,要保证不掉话,可以在电梯处引入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或小基站,对电梯内进行覆盖,一般来说,室内覆盖系统的每层或某几层楼是一个小区,和电梯内可能不是同一个小区,这样进出电梯时就会发生软切换,为了保证在电梯门关上的时候完成软切换,提高软切换成功率和降低软切换时延,就必须优化调整面向小区的切换参数。主要的切换参数有软切换门限、磁滞、延迟触发时间。一般的,用于电梯覆盖的小区与电梯服务的楼层使用相同的小区,减少切换可能发生的区域。部分软切换区域不理想,主要因为覆盖问题。这可以通过增加天线分布解决。

上一篇:北京地铁8号线林萃桥站有几个出入口,林萃桥地铁站附近宾馆 下一篇:大连地铁一共几个线路都有什么站,大连虹霞园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