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先期启动项目,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7 19:44:38

1.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中心名单

序号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1 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2 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有限公司 3 油气勘探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油油气勘探软件公司 4 工业环境保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5 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唯炼焦技术公司 6 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7 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8 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 9 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10 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11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12 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公司 13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14 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正阳信息安全技术公司 15 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 16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17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等 18 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所等 19 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20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淮南矿业集团 21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2 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3 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 24 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 25 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6 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7 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28 移动通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7所 29 通信软件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所 30 新型电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8所 31 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32 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院 33 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达连铸技术公司 34 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35 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36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37 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38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 39 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0 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1 西部植物化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杨凌西部植物化学公司 42 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兖矿鲁南化肥厂 43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44 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公司 45 电站锅炉煤的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46 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47 光纤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48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公司 49 水泥节能环保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等 50 电气传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 51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 52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公司 53 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合导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54 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天邦膜技术公司 55 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 56 染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7 农药沈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58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等 59 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中船船舶设计技术公司 60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有限公司 61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62 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公司 63 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公司 64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65 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6 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 67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国睿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68 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69 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公司等 70 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院等 71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污染控制有限公司 72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公司 73 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瑞科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公司 74 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等 75 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76 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77 农药天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 78 视像音响数字化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熊猫数字化开发有限公司 79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80 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海陵中药制药工艺公司 81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82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中医药大学 83 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华润生化玉米开发公司 84 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东创大豆科技发展公司 85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 86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 87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公司 88 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89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工制造装备数字化公司 90 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公司 91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公司等 92 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海利惠霖生命科技公司 93 经济领域系统仿真技术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科工仿真技术公司 94 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95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公司 96 高效焊接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97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有限公司 98 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哈电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99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北京瑞科等 100 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控制和经济运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南京自动化院 101 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102 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汉方现代中药公司 103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中大南海海洋生物公司 104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暨大基因药物公司 105 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福州大学 106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 107 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 108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09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110 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船舶导航系统有限公司 111 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成都凯丽手性技术有限公司 112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公司 113 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正旦国际科技公司 114 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15 无污染有色金属提取及节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16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117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凯因生物技术公司 118 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等 119 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120 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机电研究所 121 大规模集成电路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122 电子政务应用基础设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标所等 123 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工研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124 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125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公司 126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公司 127 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等

2.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先期启动项目

1、依托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轨道交通专用通信及宽带无线移动通信;3)高速列车群运营安全综合监控与预警试验;4)轨道交通安全状态检测与远程监控平台;5)轨道车辆人因工程及检测控制等五个子平台。
2、依托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及中试环境子平台。
3、依托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面向轨道交通下一代互联网子平台。
4、依托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及电磁兼容测试自平台。
5、依托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轨道交通牵引传动供电安全与质量控制子平台。
6、依托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1) 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建设综合试验平台;2)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损伤与耐久性;3)新型轨道结构综合试验平台;4)轨道交通综合实物试验平台-地下轨道试验线;5)公共创新平台-现代风工程实验室;6)公共创新平台-多台连振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系统;7)岩土工程试验等七个子平台。
7、依托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高速铁路网络管理子平台。
8、依托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1)轨道车辆结构安全可靠性;2)轨道交通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子平台。
9、依托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轨道交通物流技术研发子平台。
10、依托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认证中心,建设铁路运营计划编制子平台。
11、依托高速铁路基础资料库教育部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轨道交通基础信息与决策支持子平台。

3. 城轨专业有前途吗

城轨专业有前途的、就业前景很好

4. 北京交通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年12月,学校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6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认可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


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分中心(1个)风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国家级中心(2个)轨道交通国家安全评估中心轨道交通国家培训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4个)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结构强度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土木工程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网络管理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省部级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铁路基础数据整合及信息服务平台
(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研究与咨询中心文化部研究基地(1个)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数字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实验室(3个)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参建)现代交通先进金属材料北京实验室(参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城市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安全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市工促局)(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5个)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铁路信息科学与工程铁道部重点实验室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光纤技术及铁路应用铁道部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基地(4个)北京市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 学术期刊
学校于1975年创办了《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原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是中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入选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都市快轨交通》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以本校特色学科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793.85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89.62万余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257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约347.2万余册。拥有CNKI、万方、SCI、SSCI、EI等中外文数据库185种,拥有网络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3.1万余种,中外文学位论文276.8万余册,中外文会议论文、法规标准全文7.7万余册。
图书馆收藏有比较丰富、珍贵的铁路交通运输文献,如:清末邮传部第一次路政统计表、第一期交通官报;1911年起交通部各铁路线职员录;铁路各线建设纪要;借款合同、铁道会计、铁道法规,以及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中国长春铁路移交文件等。

5. 交通大学都有哪些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创建于1958年5月,由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主干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为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重点实验室建设: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铁道车辆热工实验室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通信与自动化实验室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结构试验中心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测试中心

学科建设:

学科评估中比较好的学科有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均为B级

铁道部重点学科(10个)

铁道车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桥梁与隧道工程、铁道信号、铁道运输、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铁路与铁道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铁道电气自动化、环境工程。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为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共建高校。

实验室建设: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重庆市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学科建设:

学科评估B的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971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实验室建设: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载运工具与装备实验室

学科建设:

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实验室建设: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

学科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6. 急急急!!!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兰州大学

近两年来初试成绩均为国家线,复试是离散数学,导师情况请参考交大计算机学院主页http://cit.bjtu.e.cn/Template.aspx,呵呵,我就是计算机学院的

这个我也说不太清楚,我给你个网站,你自己进去看看
难不难考应该是你自己的能力问题了
http://gs.njtu.e.cn/showinfodetail.asp?I=785&n=1&c=33
http://gs.njtu.e.cn/xwb/%B1%B1%BE%A9%BD%BB%CD%A8%B4%F3%D1%A7%CA%DA%D3%E8%B2%A9%CA%BF%A1%A2%CB%B6%CA%BF%B5%C4%D1%A7%BF%C6%A1%A2%D7%A8%D2%B5.mht
http://gs.njtu.e.cn/showinfodetail.asp?I=710&n=1&c=43

优势学科
关于“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校作了科学规划,指出紧密围绕“轨道交通安全”总的研究方向,突出该校优势学科特色,并兼顾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依托该校现有与轨道交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进行建设。
该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主要由公共创新平台和专用创新平台构成。
公共创新平台包括:大系统仿真平台、综合实物平台和公共测试平台。
专用创新平台包括: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调度指挥平台、轨道交通安全检测平台、轨道交通专用通信及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平台、铁路特种货物及危险品运输平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平台、轨道交通牵引传动供电安全与质量控制平台、轨道车辆结构安全可靠性平台和轨道交通基础信息与决策支持平台。
该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以建成轨道交通安全科学与技术国家平台为最终目标,以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子平台为具体建设内容。子平台由各相关学院统筹规划,统一推荐,学校根据现有科研平台的建设任务、目标,择优确定最终建设的子平台。
对于专用平台,相关学院提出了各子平台的建设内容必要性、功能、构成、水平、规模、建设时间、建设队伍、建设地点、建设经费(或设备)、配套计划等,以及在高水平人才、理论研究、科技奖励和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目标,经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具体建设内容。
学校先期启动的项目有:
1、依托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轨道交通专用通信及宽带无线移动通信;3)高速列车群运营安全综合监控与预警试验;4)轨道交通安全状态检测与远程监控平台;5)轨道车辆人因工程及检测控制等五个子平台。
2、依托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及中试环境子平台。
3、依托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面向轨道交通下一代互联网子平台。
4、依托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及电磁兼容测试自平台。
5、依托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轨道交通牵引传动供电安全与质量控制子平台。
6、依托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1) 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建设综合试验平台;2) 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损伤与耐久性;3) 新型轨道结构综合试验平台;4)轨道交通综合实物试验平台-地下轨道试验线;5)公共创新平台-现代风工程实验室;6)公共创新平台-多台连振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系统;7)岩土工程试验等七个子平台。
7、依托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高速铁路网络管理子平台。
8、依托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1)轨道车辆结构安全可靠性;2)轨道交通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子平台。
9、依托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轨道交通物流技术研发子平台。
10、依托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认证中心,建设铁路运营计划编制子平台。
11、依托高速铁路基础资料库教育部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轨道交通基础信息与决策支持子平台。

7.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实力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日益增强。学校的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在科研及产业化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现有3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及41个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5.23亿元。学校图书馆藏书138.6万册,有缩微、声像、光盘等各种影像、电子图书资料33万册,有中文数据库18种22个,西文数据库22种33个,网络资源等累计195万余册,学位论文全文118万余篇。建成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有设备完善和技术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音像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机构)(10个)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
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风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电磁兼容国家认证实验室(3C认证)
结构强度检测国家认证实验室(3C认证)
网络管理国家认证实验室(3C认证)
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软件示范学院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
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军工)
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铁路基础数据整合及信息服务平台(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铁路信息科学与工程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光纤技术及铁路应用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教委、市哲社办)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
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市工促局)
国家权威研究(院)中心(4个)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中国兼并重组研究中心
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
中国交通运输价格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轨道交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下设五个研究中心:
中国高速铁路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
中国磁悬浮研究中心
中国管轨交通研究中心
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未来互联网络体系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
列车运行组织及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教育部创新团队
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4000余项。2006年以来3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立项。2008年1项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09年“双主持”项目“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建立了GSM-R技术实验室,主要进行中国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调度指挥和无线传输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秦线、胶济线与青藏铁路,填补了中国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取得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将用于亦庄城轨线。2006年,该校“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式服务体系下的基础理论研究”两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项目立项。以我校土建学院张顶立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申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经过函评、复评、综合评审等三轮专家评审后获得批准立项,于2010年1月正式启动。
学校注重发挥铁路科研的优势和特色,坚持围绕铁路现代化建设及跨越式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在铁路系统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着全国高校的领先位置。在国家“十五”重大工程----青藏铁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等相关科研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青藏铁路通讯信号方案”、“青藏铁路特殊运输组织模式研究”、青藏铁路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和“机车随车牵引实验系统装置”等科研项目;研制的微机联锁系统、机车主体化信号设备等在中国铁路推广,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和提高效率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全面参与高速铁路建设工作,组织校内相关学院20多名教授全程参与高速铁路六大系统招标文件编写与引进谈判工作,成立了市部级交通产业研究基地,牵头完成了“客运专线营运管理体制”等的研究,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
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加,“十五”期间科研合同经费较“九五”期间增长了150%,纵向项目经费比例超过50%;三大检索数同期增长197%,2006年在全国高校SCI排名第39位,EI第35位,ISTP第11位。2005年,国家自然基金委和铁道部设立了“铁道联合基金”,北京市在该校设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术转移中心”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人文社科基地。近几年来,该校“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带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等3项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无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和由该校主持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JTU 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还被列入2006年国家产业化项目;“基于通信城轨列车控制系统(CBTC)”取得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国内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已经在北京亦庄城轨线采用该系统。主持或参与北京奥运相关项目40余项。“北京交通发展研究报告”为北京市政府综合交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学校加强了与地方、铁路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0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设在该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该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国交通论坛”已形成独特的“品牌”。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2001年成为北京市市级大学科技园以来,在轨道交通产学研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果。

8.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公司特色

公司下设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车站自动控制研究所、行车指挥自动化研究所、编组站自动化研究所、电力研究所、通信设计所、信号设计所、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设计分院、建筑设计所、研究开发中心、情报中心和上海分院12个业务单位;设有公司办公室、行政管理处、人力资源处、资产财务处、总工程师室、生产管理处、市场经营处、项目管理部、海外事业部、党委工作部、监察审计处及工会12个职能部门。2006年与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通号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所”,打造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主办《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期刊。
近年来,公司不断追求卓越,各个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承接了国家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的建设任务,已经完成了北京-天津、武汉-广州、上海-南京、上海-杭州、温州-福州、宁波-台州-温州、合肥-武汉、海南岛东环线等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广州-深圳-香港、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天津-秦皇岛等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建设项目。由企业自行研发并成功实施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编组站自动化控制系统(CIPS)已经在成都北、贵阳南、武汉北等地投入使用。还承担了国内外十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的通信、信号、综合监控和AFC等系统工程设计项目。完成了伊朗德黑兰地铁、坦赞铁路、尼日利亚铁路、朝鲜平壤地铁等国际项目,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正积极参与实施麦加轻轨、沙特、巴基斯坦高铁等国际项目。
2009年承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课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满足运营速度380Km/h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9. 国电南瑞集团,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这几家企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国电南瑞集团是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

国电南瑞集团是国网电科院的下属单位。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产业单位,是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卓越的IT企业,是国际知名的智能成套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要从事电力自动化及保护、电力信息通信、电力电子、智能化电气设备、发电及水利自动化设备、轨道交通及工业自动化设备、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工程服务与工程总承包业务。

(9)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扩展阅读:

南瑞集团是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现有资产总额700亿元,员工178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拥有国家级专家47名,省部级和国家电网公司专家208名,硕博士4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00余人。

拥有“智能电网保护与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设立的“国家电力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设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控制和经济运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连续十七届进入中国软件企业百强,连续十二届成为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

上一篇:杭州东站坐地铁怎么到宋城,杭州宋城有没有地铁站 下一篇:广佛地铁佛山共有几个地铁站,禅城地铁站叫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