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甘肃天水麻辣烫火遍大江南北,这座城市不仅有美食,也有历史,三国大将姜维、汉朝名将李广、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石作蜀都是天水人。除此之外,天水也是甘肃省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城市。如今的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厂,历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的“大三线”建设;原星火机床厂1974年曾设计制造了当时全国机床行业唯一一台利用车削工艺加工机床齿条的专用设备。
不过在汽车工业方面,天水的历史沉淀远不及老大哥兰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西北成为了抗战大后方,苏联等国家的援助物资均需要从西北接运。由于运输量大、路况差,运输车辆经常出现故障。为此,1938年成立了西北公路局兰州机厂,负责维修故障的运输车。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西北公路局兰州机厂更名为西北国营运输公司兰州汽车修理厂,刚开始主要负责民用和军用汽车的修理,后来逐渐增加了汽车缸体、曲轴、凸轮轴等配件的制造业务。1971年,兰州汽车修理厂更名为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同年柬埔寨宾努亲王访问兰州,急需一辆接待用车,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突击改制了一辆“红旗”敞篷轿车,后来还仿制过吉普212。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亏损严重,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停掉了汽车配件生产业务,开始转型生产客车。1981年,采用东风EQ140-S5底盘改装的驼铃牌JT662型公路客车以结构坚固可靠、造型美观大方、乘坐舒适、车速快、油耗少等特点通过了省级鉴定,并于1982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截至1985年,工厂已能采用CA15D8、EQ140-S5、BJ130等型号的底盘改装JT662、GJ1014、JS620、GS640等型号的驼铃系列公路客车、旅行车等,产量累计达638辆。
1987年,甘肃省第一汽车修配厂正式更名为甘肃驼铃客车厂。2002年,驼铃客车厂历经改制,成立了甘肃驼铃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次年,该公司与郑州宇通客车合并,更名为兰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意外的是,宇通客车2009年突然撤资,导致公司停产,并丧失了"驼铃"商标和客车生产资质。2017年,董明珠旗下的银隆控股接手了兰州宇通,并投入了10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自此,驼铃汽车彻底消失。
除了驼铃客车厂,甘肃省还将国营兰州新生汽车修理厂更名为兰州客车厂,1954年9月1日成立时位于民主东路,1960年7月搬迁到大沙坪。兰州客车厂是监狱系统所属的劳动改造企业,之前负责汽车修理,1965年开始进行客车装配业务,1966年首批56辆JT660A公路客车出厂,三年后年改装能力达到了300辆,工业总产值441万元,在当时属于大型企业。
除了客车,兰州客车厂还曾采用一汽解放CA10B全套图纸生产过货车,从1970年-1980年的十年间总共生产了2011辆,为大西北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54年建厂到1989年底,兰州客车厂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累计实现利税6513万元。1995年,因为业绩糟糕,兰州客车厂被迫停产。
1979年,甘肃省邮政机械厂也开始了大客车的开发工作,采用解放汽车底盘,成功改制出了JK-2型海狮牌大客车。1983年2月,甘肃省邮政机械厂还用东风EQ140S、EQ140T型客车专用底盘改制出了GL662-1型41座大客车,行销全国十余省、市、自治区。
生产金兰牌汽车的兰州7437工厂,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11月美国陆军供应处在云南昆明建立的汽车配件翻修厂,1945年10月移交中国后,于1947年12月迁至甘肃。1949年8月更名为西北军用汽车修理厂,也就是后来的兰州军区后勤部汽车修理厂,即7437工厂。
20世纪70-80年代,在市场经济推动下,7437工厂开始改装生产军民通用的金兰牌轻型客车,到80年代中期,7437工厂已经具备年产300-500辆的生产规模。20世纪90年代末,7437工厂在军工转制过程中被纳入中车集团。除了这些品牌,还有长翼牌、兰通牌、金牌等多个汽车品牌,产品以载重汽车、专项作业车为主。
甘肃其他城市也多多少少进行过汽车制造,比如天水客车厂曾生产过秦州牌旅行车、面包车,平凉汽车改装厂曾生产过崆峒牌客货车,长庆客车改装厂曾生产过长庆牌客车、旅行车和油田专用车。
不过这些汽车企业最后都没能存活下来,如今甘肃仅有为数不多的汽车生产企业,比如吉利汽车兰州生产基地,还有前一段时间爱玛入股的知豆汽车。曾经的甘肃是我国的汽车工业重镇,但随着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经济快速腾飞,甘肃的汽车工业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最终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一车一会——倾听老车背后的故事